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下)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320168957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下)至于把中国近期总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归结为由出生人口中的第一、二孩比例下降引发的观点,或是与母亲生育年龄推延有关的观点,都是将其外在表象误作本质所致。因为70年代晚、息少生育政策下的出生孩次比例,就是第一孩、二孩比例大幅度上升、多孩比例急剧下降,生育年龄大大推延。然而,70年代的总出生人口性别比却为106.31,较60年代总出生人口性别比106.66还略低。这就充分说明了出生性别比与出生孩次构成比、生育年龄推延与否均无质性相关关系。假如以韩国19821988年的总和生育率急剧下降和同期的出生性别比迅速上升为根据进展相关分析,就会得出高度相关系数,从而认为出生性别比的异常

2、升高与妇女生育程度的急剧下降有很大的关系。假如以韩国总和生育率从60年代初的左右降至1982年的2.7,而同期的出生性别比正常或相对稳定为根据来进展相关分析,就会得出无相关关系的推论,从而认为出生性别比与妇女生育程度急剧下降没有相关关系。韩国在生育问题上存在强烈男性偏好的条件下,出生性别比与妇女生育程度的迅速下降,在一个时期内没有相关关系,而在另一个时期内却有高度相关关系。这本身就说明在进展相关分析时,必须在定性准确的前提下进展定量分析,必须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割裂开展变化的过程。否那么,就会把问题搞错,或产生截然相反的结论。同理,中国80年代以来出现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现象,也与妇

3、女生育程度急剧下降没有关系。产生出生性别比与妇女生育程度急剧下降有显著关系这样一个偏颇结论,主要原因是没能正确地掌握与运用相关分析方法。中国与韩国都是在生育上男性偏好较强的国家。随着生育程度急剧下降至趋近于更替程度或以下,生育上的男性偏好也随之移到低孩次上。虽然生育上的男性偏好不能直接影响出生子女的性别,但是,假如只生有男孩的家庭根本上都停顿再生育,而只生有女孩的家庭根本上都再生育,或者说,假如只生男孩的家庭停顿再生育的比例远远大于只生有女孩的家庭停顿再生育的比例。在低生育程度下,相应的低孩次出生性别次序构成比分布,既是影响第二孩及其以上各孩次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一大因素,也是构成总体出生性别比升

4、高的一个重要成因。由此可见,生育率急剧下降中产生的出生性别比升高,与分孩次出生性别次序别的构成比分布改变亲密相关。然而,根据分孩次出生顺序与性别次序别出生性别比的理论值域可知,该值域对分孩次出生性别比及总体出生性别比升高幅度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中国与韩国的近期总体出生性别比与分孩次出生性别比的超常升高,更主要的原因是有相当数量的孕妇通过B超对胎儿性别鉴定并有选择性地进展人工流产。这就是说,受分孩次出生性别次序别构成比变动影响,本应是有限升高的出生性别比,但在胎儿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人为因素的干扰下,那么远远背离了理论上允许的上升范围。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升高与生育率下降速度等因素相关的问题199

5、3年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出生性别比?研究课题组认为,中国的出生性别比随着生育率的迅速下降而日趋严重。出生性别比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其归因与生育率下降速度关系亲密。同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学者涂平认为,出生性别比失常是我国和其他一些男性别偏好强烈的国家和地区在生育率迅速下降过程中出现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有的学者顾宝昌,KrishnaRy1996认为,近年来在一些亚洲人口中出现的出生性别比失调现象,可以被看作是以下4个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重男轻女的文化环境;社会经济的开展程度;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人口工作的重点。近期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与人口工作重点相关,即与人口政策和人口几乎全部集中于妇女

6、生育子女数为代表的生育率下降有关。有的学者穆光宗1995认为,80年代以来,中国伴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出生性别比呈现升高趋势,在中国不会是一种巧合而是必然,其根本原因是歧视性性别偏好的存在和强化。西方兴旺国家的人口统计资料说明,西方兴旺国家从生育率开场下降到降至更替生育程度或其以下,普遍经历了100多年的自发下降过程。人口出生性别比虽然也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却从未超出102107的值域范围,表现出高度和稳定性。妇女生育程度的上下及生育程度下降的过程,对出生性别比似乎没有任何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学者乔晓春于1992年指出:瑞典在过去200多年中活产婴儿性别比出现了升高趋势,175117

7、60年的平均值104.4增加到19711980年的平均值106.0.这一上升的过程是比拟缓慢的,瑞典出生性别比的增长是与死产婴儿性别比的下降同时出现的。虽然瑞典出生性别比升高1.6个百分点,但仍置于102107的值域内,可以认为是相当稳定的。在瑞典为代表的西方兴旺国家,之所以长期保持了出生性别比的稳定,主要是这些国家在生育上受性别偏好的影响较弱。因此,夫妇决定是否再生育,相对其曾生子女的孩次出生性别次序来说,其构成比分布特别是其中主要影响总体出生性别比的只生有女孩或只生有男孩的构成比分布根本上平衡或差异很校虽然妇女生育程度下降,但妇女按其曾生子女出生顺序与性别次序划分的构成比分布并未发生明显差

8、异,因此其出生性别比根本稳定不变。日本自1872年开场分性别统计出生婴儿以来出生性别比一直相对稳定,波动相对较小,平均出生性别比为105.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消费力虽然遭受沉重的破坏,农村人口约占70%,但恢复开展却很快。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通过大力支持民间团体从事家庭方案活动,以此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其人口出生率从1947年的34.3。急剧下降到1957年的17.2,在短短十年间出生率缩减了一半。战后日本经济社会开展从人口控制中受益,这是不可无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政府于60年代中期在局部城市搞方案生育试点,70年代初在全国城乡普遍推选方案生育,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

9、人口出生率从1969年34.1急剧下降到期979年的17.80,短短十年也近乎下降了一半。战后,中国与日本分别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使各自的出生率减半的速度,都堪称奇迹。假如从粗略反映历年妇女平均终身可能生育子女数的指标即总和生育率来看,两国的下降速度在10年间都是过半。伴随着生育率奇迹般地下降,中、日两国此间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均无异常现象发生。从80年代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就打破了传统的正常值域上限107.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公布的1981年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8.47,此后呈继续上升态势。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1989年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1.92.同期的总和生育率,除反映19

10、79年晚、息少方案生育效果的1980年总生育率2.3较少1979年2.7呈继续大幅度下降外,19811987年的历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2.63、2.86、2.42、2.35、2.20、2.40和2.58,19881990年的历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22.52、2.35和2.31,根本上呈两年上升、三年下降的周期性变动,且升降波动幅度呈衰减状态。假设从总体看,此间总和生育率的上升与下降大致相抵,生育程度根本没有明显的下降。由此可见,中国近期的出生性别比失调与上升态势,绝非是伴随着妇女下降生育程度的急剧下降而发生的。中国大城市的绝大多数市区,在生育率急剧下降、生育程度已为世界最低之列的情况下,总体出生性

11、别比却一直未发现异常现象。其根本原因并非是胎儿性别鉴定的量少,而是胎儿性别鉴定后,极少有人会以流产女胎为代价来实现生男孩的目的。这些大城市市区的今天就是其他城市、镇、农村的明天。假如中国近期总体出生性别比与分孩次出生性别比升高是生育率下降的必然产物,无论是从中国70年代生育率急剧下降而出生性别比相对稳定来看,还是从西方国家伴随着生育率缓慢下降而总体出生性别比相对稳定,分孩次出生性别比随着升高而下降来看,都将无法解释。西方国家的分孩次出生性别比随孩次升高而下降,与中国80年代至今的分孩出生性别比随孩次升高而上升暂且不谈升高幅度是否合理,反映出的恰恰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夫妇根据已生子女的性别构成

12、来考虑是否再育的程度,必然影响家庭规模。在低生育程度条件下,假如大多数家庭只有在到达子女性别构成满意时方停顿再生育,性别偏好就将是生育率下降的主要障碍之一。总体出生性别比升高与生育率下降速度快慢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性别偏好影响生育行为在一定条件下与终止生育或再生育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那种把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归因为是与生育率下降速度亲密相关,乃至把中国人口伴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其出生性别比呈现升高的趋势视为是一种必然,或视为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显然是定性错位。至于重男轻女的文化环境,社会经济的开展程度以及人口工作的重点这三个因素,与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的关系,只要纵观一下中国施行

13、方案生育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来的出生性别比变化,就会发如今没有B超检测胎儿性别的70年代,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只有通过改变不同孩次性别次序别的出生构成比,才能导致总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分孩次出生性别比的变动。70年代分孩次出生性别比说明,高孩次一端受其影响,因改变以该次的性别次序别构成比分布,从而造成了高孩次出生性别比升高。但是,由于高孩次出生占总出生人口的比重量小,因此,未能造成总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明显变化。可见,这三个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作用是有限的。近期的总体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分孩次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并非是因为这三个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作用较70年代增强了,而是因为孕妇对胎儿性别进展B

14、超检测的问题日趋严重,有相当可观数量的保存男胎流产女胎所造成。随着B超检测胎儿性别技术的开展及其检测胎儿性别问题的不断蔓延,为实现生育上的男性偏好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倘假设没有B超检测胎儿性别技术及检测胎儿性别问题的蔓延,中国近期出生性别比就不会出现异常偏高的现象。比照70年代与80年代以来的出生性别比变化,从人口政策讲,中国近期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并非是方案生育政策所致。也就是说,政策不是产生这种的现象的诱因。然而,当那种保持两性出生相对平衡的那些各孩次出生性别次序内部构成比原有分布被打破,并且这种变动的发生主要是政策的作用结果时,才可将其局部成因归之为是政策因素。六、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

15、与婚配性别比问题80年代以来中国总体出生性别比偏高与持续攀升态势,已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强烈担忧与极大关注。所谓强烈担忧是指政府与全社会对近期出生性别比失调将导致将来的婚配性别比失调所表示的高度牵挂与忧虑。所谓极大关注,是指政府与全社会对近期出生性别比失调将导致将来婚配性别比失调所表示的高度关心与重视。针对中国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有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说明,当这一代人长成后,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性别严重失调将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1993。在以年龄性别分的死亡概率相对稳定条件下,80年代以来的历年偏高与超常偏高的总体出生性别比,必

16、然导致将来婚配的分年龄人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然而,80年代以来的历年偏高出生性别比是否必然导致将来的婚配性别比失调?被认为是正常值范围内的出生性别比,是否其将来的婚配性别比就必定正常而根本无失调问题可言?假如说失调的出生性别比必然导致将来的婚配性别比相应失调,那么出生性别比与将来相应的婚配性别比应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者说出生性别比的正常与否决定着将来婚配性别比的正常与否。假如说失调的出生性别比对将来的婚配性别比失调与否不存在必然确实定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出生性别比与相应的将来婚配性别比那么存在一定的非确定性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不一段时期内,失调的出生性别比,其将来相应的婚配性别比可能是正常的,被认为是正常的出生性别比,其将来相应的婚配性别比却可能是不正常的。这种从外表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