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91392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信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化解信访问题重要途径,对妥善化解信访危机与纠纷冲突问题以及解决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基于信访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与信访矛盾纠纷,社会和谐稳定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而提出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维持信访稳定的相关建议。Key:信访工作;信访维稳;思想政治工作“信访”是一个具有我国独有的一个名词,扮演和发挥了特殊的角色、作用,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发现形成的。当今社会,“上访”这个词可谓妇孺皆知。信访维稳问题如此之重要,北京作为首都更是提出了“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的口号,让政府、学者、百

2、姓、媒体莫不关注;信访问题之复杂,让政府、学者、百姓、媒体莫衷一是;信访问题之诡异,更使政府、学者、群众、媒体难以释怀。某种意义上讲,从信访角度审视当今中国社会再恰当不过了,信访问题一度成了社会问题的晴雨表,成了人民公仆的试金石,执政能力的评判官。一、信访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与信访维稳有着紧密的联系。群众发生“越级访”、“非正常访”的行为,无论是否考虑其诉求的合理性,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因都是思想政治意识淡薄。基层政府在开展信访工作过程中,有时候不仅仅考虑其利益诉求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开展思想疏导和情绪稳控。一方面,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上访者在反应自己的利益诉求时,通过

3、合理、合法的手段或司法等正当途径,以协商、调解的方式,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可以有效提升群众政治站位,逐步提高上访者的大局观念和思维意识,让他们转变思维模式,从而化解信访矛盾与信访危机。另外,接待处置来访的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与信访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处置来信尤其是来访的工作人员政治敏感性不强,缺少服务意识与人文关怀精神,思想意识淡薄,不能真正的做到“共情”,导致他们在处置信访矛盾纠纷问题或者信访事件过程中存在失范行为或者言语失当的现象,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的一个体现。二、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一)政治因素作为群众维权和救济的基本途

4、径之一,群众对(上级) 政府的非常规求助,并非与(上级)政府的对抗。遵循“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处理方式,村民的反抗逐步体现出的相应的政治性逻辑,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不违法,努力游走于法律的 “边缘”;二是持以不妥协的态度而试图把事情的影响扩大化,从而形成对基层政府试压,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政治与社会压力。土地征收事件最易引发信访问题,工作人员同群众百姓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发的更进一步的羁绊,处置复杂问题的心态和博弈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所谓的“缠闹政治”。(二)经济因素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物价水平和生活支出显著提高,要求解决现实经济利益的信访问题层出不穷。上访群众

5、所信访的问题,不仅会为生产、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巨大的变革,还有可能对生活保障和巨额的收益再分配问题带来重大影响。这些信访问题可能触及个人、家庭之间的利益结构的整合,由此必然会带来诸多的问题、矛盾和冲突。(三)文化因素任何社会现象的背后,都存在着使其发生的文化因素。信访行为的产生也同样受到文化的影响。我国信访文化的基础包括以下三个:人治思想、官本位文化、民本思想。一些非政府部门受理权限的信访问题,部分民事纠纷、医疗事故等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很多上访者法治意识淡薄,执着坚持“信访不信法”的思路,希望通过信访等手段施压、利用上级部门的行政干预来解决。(四)制度因素即由于政策、制度的不完善

6、,在保障群众利益的措施和手段的不足,扩大了对其他群体如企业、开发商、行政部门的利益,损害了群众利益,导致爆发博弈和冲突。(五)自身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忽略了信访稳定工作,思想稳控情绪疏导上措施手段和方法不多对上访人员的利益诉求不够重视,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反而采取压制压迫、违规利用警力或者搁置的方式对待信访危机,这就激化了原本的群众诉求和社会矛盾,造成了不稳定因素和极端事件的发生,严重危害社会及公共安全。在现阶段的信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失位现象和问题屡屡存在。三、对策和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信访诉求观念积极引导上访群体树立正确信访诉求观念是利用思想

7、政治工作化解信访矛盾的关键。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避免矛盾“激化”,应从让上访群众自身群体如何理性的表达诉求和意愿方面加强引导,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辅助和推力,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等等方面。很多上访者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盲目攀比、漫天要价,对于自身权利的合法性基础并没有很深的理解,在拆迁补偿等问题上,甚至混淆概念,提出過高要求,甚至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究其原因,是因为思想意识、法治观念淡薄,作为基层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在平时工作上,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工作,把政策真正传达贯彻到位,让群众维权有据可循,让工作开展有法可依。另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

8、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以理服人,一是要因人而已、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存在的特点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亟待解决的思想症结,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仔细地观察人,深入地了解人、研究人,实事求是地对待人,摸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二是要透彻道理,就是要讲准道理的含义,讲清内容,讲透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不是回避问题,回避矛盾。(二)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信访处置能力一方面要着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信访处置能力。要求工作人员要理性、客观看待信访群众,重视对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本着一切为了人民,坚持为人民排忧解难的观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9、意识和观念,从理性看待每个上访群众,到和信访人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的工作态度,获得上访群众的信任,坚持“换位思考”,确保工作前置,拿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化解信访矛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对待信访群众,日常开展工作时要做到将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地区政策说明情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把来访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使来访群众能够真正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二是要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倾听上访人的意见建议。基层信访工作要加强教育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做到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上访群众,信访工作者要以平等的身份,

10、关心和体贴来访群众,平抑来访者情绪,让他们将所反映的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在交谈中,还要根据来访者的不同特性,运用正确的思想工作方法,促使矛盾向有利于解决的方面转化,最终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三是要做好调查研究,经查证,确实违纪违法的,按照相关规定,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对于反映不实的问题,要加以澄清,对个别人的过激情绪和不合理要求,要耐心地说服教育,使来访者心悦诚服地接受组织意见。(三)提高思想意识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统一我们在开展信访工作中,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二者结合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侧重点不尽相同,有的强调物质利益方面多些,有的在名誉、地位上强调多些,还有的希望

11、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因此,要根据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能以偏概全,只注重思想疏导、情绪稳控等教育工作,不重视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信访人以及群体反映的各类问题。因此,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去解决,一件一件去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与信访稳定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信访稳定的基础,信访稳定又反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要经常开展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我们可以探索从信访工作人员和信访人两个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宣传,不断提高各方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以此探

12、索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双管齐下,有机结合”,使其二者相互促进,在更深层次、更广意义、更大范围上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为维护地区稳定、应对信访矛盾冲突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ference1 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234.2 法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n)著冯克利譯.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3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 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 刘艳.在拆迁工作中构建和谐党群关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6 李绍章.拆迁博弈:要走出“双输困境J.人民论坛,2007(0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