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90410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张悦旺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以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指出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了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措施,以期为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Key:体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G632 :B :1002-7661(2014)04-053-01一、前言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引起大众的关注,也成为各高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体育

2、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体育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二、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首先,培养健康的心理,可以形成较强的自信心,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为理想和目标不懈追求,可有效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技能和文化的学习,使他们在练好体育技能的同时,兼顾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因此,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的必要条件。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体育大学生的情绪控制力,特别是控制怒的情绪,减少与他人交往中的语言和肢体冲突,可有效减少或避免体育专业大学生校内外暴力事件的发生。此外,积极对体育专业大学生

3、心理健康进行指导,可以降低抑郁、缓解焦虑、提高自尊等。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具备良好的运动水平和技能,显然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体育技能良好、文化知识积累扎实、心理素质较高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未来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三、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相关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其它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略低一些,究其原因,可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口就业的工作岗位有限,体育专业毕业大学生择业面相

4、对较窄;二是体育专业大学生要兼顾文化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学习的双重任务,学习负担较重,要承受着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大学四年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知识积累和技能习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发展的好坏,对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决定体育大学生以后就业和生活的好坏。四、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社会负面信息影响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西方思想文化和潮流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享乐主义、片面追求流行和时尚等一些不良现象在社会上悄然兴起,并在媒体大肆进行的负面报道中传播开来,在体育专业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成熟和定型的时期,由于缺

5、乏正确分析和判断这些社会问题是非对错的能力,极易受社会负面信息影响而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进而发展为心理问题。2、家庭影响因素家庭是学生主要的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影响重大,比如家庭的变故、经济的困难、父母的离异等,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阴影。3、学生个人影响因素体育专业大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一样,心理的发展都经历着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悲观失望,情绪失控,从而产生愤怒、敌对、焦虑等心理问题。五、对策与建议1、完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体育教学与身心健康发展相统一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根据校地实际,开设新兴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

6、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获得内心体验。严明教学纪律,增强学生自控力和心理调节能力。2、强化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致力于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努力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3、建立和完善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或协会要以“增进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为目标,建立和完善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或心理协会,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咨询、预防和治疗工作,将心理咨询、预防和治疗工作贯彻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保健方法的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ference: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2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成长,2008(10).3 刘晓莉.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9(2):76-80.endprint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