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红包习俗已进入互联网时代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90353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红包习俗已进入互联网时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统红包习俗已进入互联网时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统红包习俗已进入互联网时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统红包习俗已进入互联网时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红包习俗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红包习俗已进入互联网时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传统“红包习俗”已进入互联网时代 王苹苹采访提纲选题:微信、QQ红包使用情况调查报道思想:通过全景式调查部分人群的微信、QQ红包使用情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直面采访等方法入手,从而透析当前人们微信、QQ红包的使用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微信、QQ紅包使用现状。一、采访时间:2015年12月15日至18日二、采访地点:六盘水师范学院校内外三、主要采访对象:1.使用微信、QQ的部分人群:学生;在职工作人员。2.采访部分年长者。3.公安、派出所部门四、采访方式方法:直面法;电话法;资料查阅法;引用法;网络微信、QQ采访法五、采访硬件准备:笔;手机;电脑;本子六、采访内容:1.采访准备:制作“微信、QQ红

2、包使用情况”的相关问卷调查,分析问卷调查所生成的数据,透析当前人们使用微信、QQ红包的现状;2.查阅相关资料对微信、QQ使用情况的介绍,全方位了解相对权威人士的看法和见解;3.采访使用微信、QQ的部分人群:学生、在职人员,尽量扩大这些人群范围,且具有代表性;4.采访学生、在职人员对使用微信、QQ红包的看法以及个人认为其存在的不足和建议;5.采访公安部门、派出所人员对于微信、QQ使用安全情况的看法和建议:6.采访部分年长者对微信、QQ的使用情况的了解以及他们对微信、QQ红包使用情况的看法:七、主要问题设计:1.部分学生:您经常上微信、QQ并清楚使用其中的红包功能吗?您觉得采用微信或QQ这一网络形

3、式派发红包是否是一种创新?您喜欢这种形式吗?您参与微信抢红包的原因是什么 ?您抢的红包一般是从谁那里获得,你们是什么关系呢?2.部分在职人员:您的收入是多少?您是否参加过这些微信、QQ抢红包活动?您参与微信抢红包的原因是什么?您在使用红包功能时,抢过或发过多少钱?您觉得微信红包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3.采访部分年长者:您是否了解微信、QQ红包的功能使用?您认为目前微信、QQ红包和传统的红包哪种形式更好?您是否有排斥微信、QQ红包的使用?八、困难预想及备案:1.部分人员不配合采访,抗拒接受采访;2.采访公安、派出所部门可能会无途径进行采访任务;年关将至,发红包习俗又开始被人们津津乐道。送红包和收

4、红包是国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红包文化是中国人礼尚往来品质的体现与和谐相处的友好情结的体现。但随着互联网事业的高速发展,在中国流传上千年的红包习俗已经不再局限于当面互赠的层面,“网络红包”已经充斥在人们的周围。针对微信、QQ红包的使用情况,记者面向六盘水师院、安徽各所高校以及记者周围的同学朋友发放电子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显示,仅仅只有7.25%被调查人群表示“未参加过微信、QQ抢红包活动”,92%的被调查人群认为“微信、QQ红包的使用是一种创新”。一、网络红包已如“雨后春笋”12月12日,在杭州工作的汪卢生先生给远在贵州读书的弟弟发了两百块钱的微信红包,希望弟弟在“双十二”时添置一件新衣服。记

5、者得知这个消息后,便要来对方电话。“现在微信红包功能太方便了,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红包,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汪卢生如是说道。据调查数据显示,使用微信、QQ红包的人群趋于年轻化,且更多的被调查者更愿意使用QQ红包。在记者收集到的69份调查问卷中,55.07%的被调查者使用QQ红包更多一些。在谈及微信、QQ红包使用情况时,学院外语系13级同学刘玲玲笑着说道:“我更喜欢使用QQ红包,我只是最近才开始使用微信这一个聊天工具。他们作为第三方软件,购票、转账都十分方便”。记者随即走访了师院校内的施工人员。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只有在休息的时候,他们才会在微信、QQ上上线,一般情况下根本抢不到群里发的红

6、包。一位年龄和记者相仿的施工人员张某透露,在工作过程中,偶尔也会偷偷拿出手机登微信、QQ。但更多的为了安全着想,他并没有抢红包。在一旁休息的李大爷凑过来询问:“微信红包是啥玩意”。记者解释了一遍,李大爷挠着脑袋,满脸疑惑地表示不解,咧着嘴笑说:“你们年轻人的玩意,和我们说也听不懂”,于是尴尬地摆摆手走开了。在本次69份调查问卷中,就“您参与微信抢红包的原因”这一问题,37人认为“周围都在抢,热闹”;其次,27人认为“微信、QQ红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拓宽交友圈”;其中认为“微信、QQ钱包支付便捷”的人群最少,只有9人。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邱江红针对记者提问,说道:“红包钱多与少不

7、重要,最重要的是开心。在班级群里,大家都发红包,班级群瞬间就热闹了。这也是促进同学之间友谊的好方法”。而来自安徽省滁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学李美霞大笑道:“每次我同学闺蜜发消息给我,半天不见我回的时候,他们都会用微信、QQ红包把我炸出来的”。二、网络红包与传统红包如何取舍?中国人注重人情往来,红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送红包和收红包是国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而面对现在网络红包使用的频繁,传统红包逐渐隐退。针对网络红包与传统红包如何取舍问题,记者在收集到的69份调查问卷中发现,53.62%的被调查者认为“采用微信或QQ派发红包符合中国的传统红包文化”,并且有92%的被调查人群认为“微信、QQ

8、红包的使用是一种创新”。“这种方式我还是会谨慎使用。若是亲朋好友办喜事,我一定要亲自跑一趟,将红包送到别人手上,见证这场不可多得的神圣仪式,同时也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45岁的孙实文说道。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网络红包与传统红包并不冲突,我们的观念要转变”。速尔快递萧山一部经理李清华对记者讲述了他回家过节封红包的经历,每年回家他都会给亲人包红包。他认为,“面对传统节日传统红包在现实生活中更添喜庆,同时,在农村传统红包更加适用。”除此之外,他还会在自己公司所建的群里发金额不均的QQ红包,祝福员工们节日快乐。三、抢红包活动隐患问题颇多对于微信、QQ红包随机算法抢红包,认为“很

9、好玩” 的被调查者以39.13%居于首位。抢红包在娱乐的同时,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小觑。微信、QQ红包有一种“拼手气红包”。这种以拼手气红包为载体,实行红包接龙或接力红包的玩法,让很多人深陷其中、欲罢不能。对此,滁州学院李美霞笑称,“这绝对不是爱钱,只是看到了红包就会忍不住去点开看看到底抢到了多少钱,这完全是出于好奇的”。针对金额随机增加参与抢红包的刺激性和娱乐性,来自学院中文系虎尊显说,“在班级群里,我们常常会喊运气王发红包,如此接力抢红包”。而正是这种让人上瘾的红包玩法,实际上已不知不觉成为一种变相赌博。另外,记者还采用微博留言的方式,向六盘水公安取经。六盘水公安相关人士透露,“在使用微信、Q

10、Q红包时,使用者需要绑定银行卡信息。在第三方移动支付环境下,仅通过姓名、卡号、身份证、手机号就可以完成,而且手机号的短信验证也被代劳。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如果你的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同时被盗,犯罪分子有可能利用绑卡进行盗刷。”公安相关人士提醒使用微信、QQ红包人群:“娱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财产安全”。针对这个问题,外语系13级刘玲玲同学采取的措施是:使用完微信、QQ支付后就取消银行绑定。“尽管这个办法麻烦了点,但是为了财产安全我还是愿意这样做”,来自学院外语系刘玲玲说道。记者手记:在本次调查中,记者十分幸运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也很感谢所有受访者对我的支持。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未能实地

11、面对面地采访公安、派出所人士。通过微博采访的形式采访,尽管记者收到了回复,但是效率和实际效果相差甚远。在实际采访中,由于记者实际操作能力不足,调查式采访对象的代表性仍有待提高,但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激励。记者认为,微信、QQ红包的使用对我们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社会低头族人数每日剧增,这也是极大地影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科技发展、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我們本不应该沉迷于网络,更多的应该走出去,亲近自然。记者曾亲身经历,很多子女在网络上能够表达对父母的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羞于启齿。你的爱在网络世界,父母能看得见吗?我们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到处为了什么而出发,莫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让网络侵占了我们的大脑,多读书看报才是王道。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