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两核变一核河北四城市入选区域中心城市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87321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两核变一核河北四城市入选区域中心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两核变一核河北四城市入选区域中心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两核变一核河北四城市入选区域中心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两核变一核河北四城市入选区域中心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两核变一核河北四城市入选区域中心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协同发展两核变一核河北四城市入选区域中心城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两核”变“一核”河北四城市入选“区域中心城市” 王红茹 吴文征“河北发展最好的时刻到来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薛维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是建国以来河北省第一个整体参加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这份战略所体现的那些问题也正是困扰河北生存发展的重大基本性问题。”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规划纲要。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近日,京津两地先后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以及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

2、国务院印发的规划纲要。河北省委也召开八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8月23日,新华网刊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专访文章,该文章对规划纲要的大概内容进行了阐述。这是规划纲要印发后,首次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外披露部分内容,虽并非全文发布,但分析人士认为,这已经披露了规划纲要的主体内容。从时代背景到编制过程,从三地定位到空间布局,从工作重点任务到发展目标,逐一呈现,亮点纷呈。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这就像一盘大棋局:随着规划纲要印发实施,散落在华北平原的“棋子”,正在组

3、成错落有致的大盘。京津冀三地定位都有“创新”规划纲要终于将多年来“斩不断理还乱”的京津冀三地定位彻底厘清了。规划纲要明确,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这次京津冀定位,有非常大的创新,而且突出强

4、调了“创新”的重要性。“第一次明确北京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次明确天津是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第一次将河北进行定位,并特别强调了河北是科技成果转移孵化基地。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规划纲要让天津定位的提法有所变化。规划纲要出台前,天津定位是“三中心一基地”,即北方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家物流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在的一个重要改变是不再讲“中心”,变为“三区一基地”。“将中心变为区,并不代表地位的高低变化,只是说法的改变,现在的区更能体现与京冀两地的关系,让三地的关系更为明确。”杨开忠说。这一次,对河北的定位,在河北人眼里,是

5、一个很大“惊喜”。薛维君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委员会专家,他说,“河北省特别高兴。”作为一个地道的河北人,薛维君深切地体会了多年来河北一直在北京这棵“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尴尬处境。这一次,他不再失望。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协同发展的一个目标,是要逐步缩小河北与京津的发展落差,但绝对不会降低北京和天津的发展速度,只是加快河北的发展速度,我们就在速度加快的过程中受益了。相信协同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河北肯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明确三地的定位,规划纲要还明确京津冀要打造“现代化新型的首都圈”,进一步强化了北京在三地的重要性。规划纲要提出,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

6、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杨开忠认为,这一次很明确京津冀要打造“现代化新型的首都圈”,“实际上是把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的地位再次强化了。”“双核”变“一核” 突出解决首都“大城市病”一直以来,京津冀三地的“空间布局”就备受关注。空间布局是京津冀功能定位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规划纲要首次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京津冀在地理空间上,一直处于“你中有我,

7、我中有你”的“胶着”状态,三地之间人员和物流往来极其频繁。此次规划纲要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采用“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骨架,让三地关系日渐明朗。其中,“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双城”是指北京、天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最明显的变化是提出了“一核”概念,这跟2014年国家发改委开始起草编制首都经济圈区域规划时,提出的“两核”思路,即京津双核,明显不同。由于北京、天津两市的行政地位、经济实

8、力相近,两者的关系一直是困扰当时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的主要问题。如果以北京为核心打造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就会与天津华北经济中心的定位相冲突;而如果天津要成为华北经济中心,就意味着北京要把经济功能让出来。时过境迁,规划纲要中的“一核”仅指北京,提出了“双城”的概念。“现在的一核定位为北京,是指整个规划的核心主要是疏解首都功能,缓解大城市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国平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以前的双核其实就是现在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双城的意思,是说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

9、和辐射带动作用。”河北经济规模前四大城市为区域中心城市规划纲要提出的“多节点”发展思路,备受关注。“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河北城市众多,为何选择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四个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薛维君介绍说:“确定这4个城市作为区域中心,是传统的一种划分方法:根据城市的人口等级和经济规模,将河北省的各个城市进行排名,你会发现位列河北省前4名的城市就是这4个,其他的比这4个城市差一个数量级。”很多人都还记得2014年的那一场城市副中心之争,当国家层面的规划纲要尚未出台,为能在首都经济圈建设中谋得有利位置,河北

10、多地热情高涨。(2014年第39期中国经济周刊也曾刊发京津冀的“苏锡常”在哪里的报道,对谁最有可能成为副中心城市进行探讨。)2014年3月26日河北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该意见指出,石家庄围绕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围绕建成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强与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协作,带动冀中南、冀东两翼发展。强化邯郸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文件的区域副中心城市中,保定不在其列。但在规划纲要中,保定获得了意外的惊喜。此次保定在规划纲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布局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4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排在石家庄、唐山之后,邯郸之前,位居第三。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11、院长、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国平看来,保定占据了地理位置的优势。从地理位置上,保定位于北京和石家庄之间,距离北京157公里,而石家庄距离北京300公里。“北京辐射到石家庄,距离有点远,中间需要有保定作为承接城市,而保定在承担北京的产业转移相对比石家庄要好。如果距离太近,也不好,会连上,比如把廊坊发展大了就会和北京连到一起,而保定和北京却不会连到一起”。自去年5月,位于秦皇岛开发区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正式挂牌以来,这里已经有多家企业入驻。此外,规划纲要第一次出现了“节点城市”概念,提出发展“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如何理解节点城市?李国平做了一个比喻:“节点是

12、相对于枢纽而言的,两者从数量和地位上有差别。节点城市的等级肯定要比区域中心城市要低一点,而区域中心城市可以理解为枢纽城市。”接受采访的专家均建议,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河北应该出现第五个区域中心城市,在现有的7个节点城市中,沧州是首选。“沧州是河北除秦皇岛、唐山之外仅有的临海城市,水资源丰富,沧州可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进行打造。”杨开忠说。“河北的三个临海城市,唐山已经是区域中心城市,秦皇岛发展重点在旅游业。而沧州的发展,涉及到今后沧州市渤海新区,因为整个经济发展依然需要港口的依托,因此,沧州的经济发展前景肯定会比邯郸和保定更有优势。”李国平说。薛维君的回答更直接:“沧州更合适,因为它有港口。”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