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庄与社会保障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86094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庄与社会保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义庄与社会保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义庄与社会保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义庄与社会保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义庄与社会保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庄与社会保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义庄”与社会保障 仰 之社会保障一般认为是现代社会的做法,其实,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早已有之,并长期行之有效。中国人注重亲情、注重家族、注重孝道,不光是感情上的依托,同样也是社会保障的方式之一。但是。这些方式的文化色彩更重一些。中国历史上另有一些鲜明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被现代很多人忽视的。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在后世的评价中,经常会出现互相矛盾和对立的现象,连孔子这样的人物都不例外。但是,范仲淹似乎是个特例。除了在他去世后不久,王安石曾经批评过范仲淹外,此后历朝历代。直到今天,人们对范仲淹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范仲淹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念

2、,并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这个原则。而且,范仲淹还是大力推行教育的重要人物。他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个建立和推广普及教育制度的人。除此之外。范仲淹还有一项不太为人所知的伟大贡献,就是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延续了900年。公元1049年,范仲淹用自己的俸银在苏州买了1200亩地,建立了“范氏义庄”。他亲自订立章程。规定义庄的收入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范氏子孙。此后,经过历代范氏子孙的屡次捐献,到清朝宣统年间,范氏义庄公有“义田”5300多亩,并且运作良好。在范仲淹制定义庄规则的时候,苏州范氏子孙数量还不多,仅90多人,因此,范氏义庄的资助是人人有份,公平对待,属于小范围的普遍福利。到清朝,由于范氏后代

3、数量增多,义庄的资助主要针对特殊对象,例如家庭贫困者、寡妇、上学、结婚、丧葬等。因此,人们也把范仲淹称为中国最早的慈善家,或者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政治家。类似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出现,大约是在范仲淹去世后800年的德国首相俾斯麦执政时期。当然。俾斯麦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行为,范仲淹建立的制度是民问行为。然而,西方国家一般面积较小,人口数量不大。在工业化的经济状态下,比较容易实现政府主导的全民社会保障制度。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像范仲淹时代由政府、民问共同组成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更可取的办法。以宋朝来说,政府的社会保障有常平仓等制度。这些制度的救济行为主要针对灾荒年景,即所谓“救急

4、”。而范仲淹制定的义庄制度,则是常年如此。虽然范氏义庄只针对范氏子孙,似乎没有涉及全社会,但是,自从范氏义庄建立后,范仲淹的“义庄”便成为各地仿效的对象。据能够收集到的资料表明,宋元之间记载的义庄约70多个。明代约200个,清代已有“义庄遍天下”之说。清朝末年,仅苏州地区就有义庄200多个,这些沿袭自范氏义庄的各地众多的义庄,成为中国民间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固基础。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有三个来源,一是政府,现代西方社会多采用这种方式。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如前文提到的“常平仓”,也就是灾荒年间的“开仓放粮”。只不过,中国古代政府没有像现代政府一样大包大揽,而是针对最困难的状况提供救济。南宋时期的“社

5、仓”制度,是介于政府保障和民间保障之间的社会保障方式。二是宗教机构的慈善。第三个来源,就是民间。很多社会都有民间临时性的救济方式,全世界唯独中国在900多年前就将民间的社会保障严格地制度化。这种民间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它很好地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同时也避免了政府所提供的保障,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难以公平、全面、足够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自从范氏义庄出现后,中国古代政府对于义庄这种民间社会保障方式,都采取了免除赋税的政策。也就是说,民间不用把义庄的赋税交给政府,再由政府统一派发社会保障,而是政府就专门的项目减免赋税,让利于民,并监督这些让利专门用于社会保障和慈善事业。现代西方理论经常提出

6、“小政府大社会”概念,其实,减免赋税的义庄制度,就是“小政府大社会”的一个具体例证。范氏义庄除了为特定对象提供社会保障外,在很多方面也是非常先进的。例如,到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时,他将田产交给了义庄。按照现代公司法的概念。义庄就是独立法人,范氏后代捐献的田产,不再属于任何个人,也不属于政府。而是集体所有制。再如,范氏义庄很早就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经营管理由专门人员独立运作,范氏宗族内部的人,如要插手义庄管理,可以告官,由政府处理。同时,对于义庄“独立经理人”的行为,由全体族人共同评议,或者肯定其业绩,或者解除聘任,甚至连薪酬收入,都在全体族人的监督之下。这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民主。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政府和民间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应该建立。其实,对残疾人企业的减免税政策。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延续。但这还不够,当今中国还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鼓励民间形成固定的社会保障方式,政府对这些行为应予以鼓励,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在政府让利的情况下,形成政府和民间共同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局面。当然,现代社会保障,再靠义庄这类土地资源,明显是不能适应现代的需要,但是,手段可以推陈出新,范氏义庄的理念在今天依然能发挥作用。编辑梁宇清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