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83651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 秦佳文陈冲聪王爽提要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越发多元化,各方面的竞争亦愈发激烈,而“创新”就是一个绝对逃脱不开的发展主题。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已经走在前列。本次研究是从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中来看上海对于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响应与发展,对于上海目前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与思考,发现未来发展的机会与挑战。Key:创新生态系统;中国;上海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A1-5300-16-0502064):F29 :A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0日如今世界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中,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越发多元化

2、,各方面的竞争亦愈发激烈,一个国家或城市想要保持或者占有国际中有利地位,固然不能再拘泥于过去的成就或现有的资源,而“创新”就是一个绝对逃脱不开的发展主题,以创新来发现和发展新的、更多的价值,才是一个更优更能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利器”。放眼于世界各国,其中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早已经开始或者已经建立了与自身相适应的创新生态系统,使其能长久位于世界强国之列。故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同样,中国也意识到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受到了重大关注,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有关创新发展的指示、方针和措施不断

3、下发和落实。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已经走在中国的前列,本次研究即对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在对于上海对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响应与发展,对于上海目前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与思考,发现未来发展的机会与挑战。一、创新生态系统的含义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于2004年提出来的。许多研究组织、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创新生态系统展开讨论,试图为其加以明确的界定,但至今没能得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目前,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大多处于微观层面,以国外学者Ron Adner,国内学者张利飞、张运生等为代表。纵观已有文献可见,创新生态系统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创新生态系

4、统隶属创新系统的研究范畴,虽基本含义相近,但对主体认知不同。Ron Adner(2006)融合了仿生学的理念,第一次明确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协同整合机制,将系统中各个企业的创新成果整合成一套协调一致、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系统的主体是企业。国内学者张运生(2008)、张利飞(2009)在Ron Adner(2006)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研究,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高科技企业,范围扩大至全球,认为其是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某些特性的基于专利许可、技术标准合作、协作研发的标准化战略的模块构件间协同配套、共同进化的面向客户需求的技术创新体系。而杜德斌(2012)提出创

5、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是企业,一切相互作用的创新机构都可以视为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创新主体、中介服务机构、创新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无论是被划分为核心层和影响层两个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Judy Estrin,2008;Bloom & Dees,2008),还是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三个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Smith,2011;杨荣,2014),创新主体、中介服务机构、创新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交流,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但从各类行为主体重要性来看,大多数专家认为核心企业处于中心地位,但仍有学者认为中介服务机构是创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行为主体

6、(刘缉慈,2012)。三是共生演化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创新系统理论强调的“主体之间相互依赖”和生态学强调的“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之间共同演化。目前,学者更加关注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研究(Wessner,2012;李恒毅、宋娟,2014;赵放、曾国屏,2014;单蒙蒙、邵鲁宁、尤建新,2014)。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提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创新主体与其所处的创新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等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二、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1999年,我国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倡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

7、,加强科技创新,在一项国际科技评价中,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从此正式进入“国家创新体系”时代。2012年在以“创新生态系统”作为研讨主题的“浦江创新论坛”上,一位国际投资公司的咨询师用英文发表了对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文章。以此为标志,可预料到在2021年左右,我国可以进入“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状态。我国可以像美国一样,通过一个精心打造的创新生态系统带来经济的繁荣。(一)国家层面。如今,从创新2.0时代开始进入创新3.0时代,即建设创新生态系统。随着创新3.0的兴起,我国也逐渐将建设国家创新生态体系升级为国家生态系统。为了促进我国创新发展,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五大发展

8、理念之首,把创新提高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并提出了三步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第二步,到2023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第三步,到2025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了给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优良的环境与保障、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实力,在过去的时间内,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包含以下几项:1、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核心。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9、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技术中心是创新的载体,集聚大批优质人才和大量先进技术,可以推动创新产业迅速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建立20多年,已成为创新体系的核心。 1992年,国务院生产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发布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措施(国生技改199292号)的通知,制定了关于国营大中型企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在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建立技术中心”。在发布通知后,确认了第一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技术中心,共有40个单位,这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认证的企业技术中心

10、。过后的几年中,国家不断修订、补充、完善政策,将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评价,促进企业技术中心的运行与发展。截至2013年,共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002个,分技术中心40个。2、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我国的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就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区域发展的繁荣。但是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其人力、物力、财力都相对落后,所以技术创新成为其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在早期,我国中小企业一般都由于缺少创新资金、创新人才、缺乏创新信息交流等而导致经营绩效不佳,这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低下都有一定联

11、系,所以加强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举措。构建创业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培训、信息交流、司法咨询等服务。要进行企业培训、人才培育。人力资源是创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项资源,针对中小企业人力缺失的问题,建立培训基地,培训上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下至企业普通员工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并且国家为扶持中小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注册资金放宽、税收优惠、设立专项支持资金、股权分配等等。通过优惠的政策来解决中小企业的难题。做好创新信息交流网络建设,让中小企业在相同或者不同区域,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或者合作,吸取他国优秀的经验、引进外国风险投

12、资,提高自身的水平。3、相应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针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一方面就是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分别是:(1)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李克强2015年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用改革的办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为此,一要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快速维权机制,加大侵权行为查处力度,提高法定赔偿上限,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依法查处滥用知识产权排除和限制竞争等行为;二要简化审查和注册流程,实现知识产权在

13、线登记、申请和审批,降低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三要健全职务发明、专利许可等制度,强化电商、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提高创新效率;四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和运营交易服务平台,建立财政资助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专利、商标、版权等基础信息免费或低成本开放,活跃创业创新。(2)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围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深化简政放权、投融资、价格等改革;二是围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深化国企国资、重点行业、非公经济等改革;三是围绕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四是围绕优化经济结构,深化城镇化、农业农

14、村、科技、生态文明等改革;五是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对外开放;六是围绕保基本、兜底线,深化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体制改革。(3)人才引进制度。为适应新形式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在不断改进人才引进制度,逐步建立统一、连续、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才市场,有效促进人才合理的流动,进一步改善人才市场的软硬环境,加强人才的培育。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4、积极推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风险投机机制。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予支持

15、”;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创),这是我国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1996年风险投资以法律条文形式给予规定。随着“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逐步实施,风险投资机制也得以重视。2007年中央经济会议上,“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建立和完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成为2020年五项主要任务之一。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海外资本、大企业,政府、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促进中外企业、行业间的交流,吸引到更多的海外资本,从而弥补国内风险资本不足的问题。大企业的风险投机方式通常为向

16、所属某一科研单位或某部门拨款。由于我国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风险投资还有一种是政府出资,从而引导风险投资展开。我国参与风险投资的金融机构目前仅限商业银行。5、其他措施。为了建立创新生态系统,我国还采取了其他措施,例如:支持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在有条件的省区系统地推进全面创新的改革试验;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的平台;促进面向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二)地方层面:以上海为例。近年来,上海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实力和地位已经初步突显,其人力资本和研发机构的集聚水平、创新投入的强度、知识创造的规模、技术成果扩散的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上海已处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不仅在环境改善指数上完美领先,还在科研方面得到了重大突破,排名不断上升,连续五年排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