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麋鹿》在文本解读中寻找突破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83596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教《麋鹿》在文本解读中寻找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教《麋鹿》在文本解读中寻找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教《麋鹿》在文本解读中寻找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教《麋鹿》在文本解读中寻找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教《麋鹿》在文本解读中寻找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教《麋鹿》在文本解读中寻找突破(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教麋鹿,在文本解读中寻找突破 闵小红入职以来,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几十次,其中一部分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忘,但这学期的“小学、初中、高中同课异构”六年级上册麋鹿教学研讨活动,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回想与王祥连老师(特级教师,下文简称“王特”)和其他几位团队老师共同经历的备课、试教时光,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深入解读文本,是上好一节课的第一要务。第一次试教:上出扎实还记得王特通知我教学内容是麋鹿时,我一时不知是喜是愁。因为之前他说有可能是鞋匠的儿子,让我很是忐忑。虽然鞋匠的儿子我已教过四个轮回,也听过很多公开课,但总觉得似乎都不尽如人意。文本是开放的,解读也是多元的,而学生的体验

2、却无法达到老师所企及的高度。相比之下,麋鹿一文却浅显流畅得多。这是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性文章,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肯定要比鞋匠的儿子简单。但是,面对如此浅显的说明文,问题又来了如何将说明文上得有情有趣,却又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呢?在反复研读文本后,我发现,为了更好地把麋鹿这种奇特的动物介绍给大家,作者煞费苦心,通过巧妙的编排,把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语言传递给了我们,就像一部略带神秘色彩的科幻电影,持续不断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在遣词造句上少了一份过于理性的“硬”,多了一份略显感性的“柔”,大量运用了四字词语,语言精湛,引人入胜。同时,

3、还能注意到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放养”和“饲养”,“陆续”和“相继”等,虽然看着相似,但仔细咀嚼,“语”味顿生。鉴于上面的解读,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二类字认读即可。理解文中的四字词语,通过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感悟说明文用词的准确。2. 通过细读文本,了解麋鹿“奇”在哪些方面。3. 学着讲解员的样子介绍麋鹿的各个方面,学习有条理、有趣味性地介绍某一事物。4. 在教学中渗透喜爱动物的情感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读懂这篇文章并不难。但是,如何完成教学目标,而又不至于使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呢?最后,我决定简单文章简单教,不搞花架子,

4、就从课后习题和配套的补充习题入手,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琐问转化为学习活动。于是,第一次试教,我按照“开门见山,导入课题”“检查预习,辩词析句”“整体感知,感悟选材”“学做讲解,巧用方法”四个板块进行教学。特别是“检查预习,辩词析句”环节,我请学生打开补充习题,完成第一、二、三大题,巧记“沛”字,结合默写介绍“姜子牙”,讨论“颠沛流离”和“漂泊不定”的区别,辨析“放养”和“饲养”、“陆续”和“相继”上得非常扎实。然而,由于对各板块平均用力,且过多地关注了细枝末节,结果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刚刚涉及2-4小节的内容,下课时间就到了。下课后,我一脸茫然:教学内容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教不完呢?“是的,你的目标

5、看似定得不高,教学过程也很扎实,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需不需要这样面面俱到地处理呢?”“那么我该如何取舍呢?”我的语气中透露着焦虑。“目标不能太全,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段特点,抓住独特的那一个。”这是第一次试教后,我们团队达成的共识。第二次试教:学做讲解员第二次认真备好课后,我把王特和团队成员请到了通济校区。这次我紧紧抓住课后习题3进行教学:“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已经了解了麋鹿的哪些知识,然后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教学设计如下:一、开门见山,借题导入1.(板书“鹿” )在你心目中,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2. 今天来学习一篇跟鹿有关的课文(板书“麋”,读课题)3.

6、如果要你来介绍麋鹿,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 快速朗读课文,思考:关于麋鹿,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 学习生词,重点点拨:“悄”和“潜”的读音,“沛”和“跋涉”的写法3. 学生交流:关于麋鹿,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教师适时板书并点拨:有些內容是我们想得到的,有些是我们想不到的。三、对比,走进“想不到的部分”1. 作者将生活环境放在文章的开篇是我们想不到的,现在就不妨先走进“生活环境”。默读第一小节,从中你捕捉到什么重要信息?2. 交流:*借助图片了解黄海滩涂*为什么黄海滩涂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理解: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请你读出这个意思(生朗读后半段

7、内容)3. 既然最重要的信息在这一小段话中已经交代清楚,为什么作者还要在前面加上这样一段内容?(红显前半段描写)交流点拨:在介绍麋鹿的生活环境时,来这么一段场景的特写,给你什么感受?(神秘,引人入胜,板书:有情趣)4. 以后我们在介绍某一事物时,也可以学用这种方法。四、对比,走进“想得到的部分”1. 这么神奇的麋鹿,想不想看看?(出示麋鹿图片)2. 今天我们有幸认识了麋鹿,那是不是应该把这种珍稀动物介绍给更多的人认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介绍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好的讲解除了要有情趣,还要做到什么呢?(交流,相机板书:有条理、有重点)3. 课文有没有做到呢?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2-3小节

8、,看看课文是怎样有情趣、有条理、有重点地向我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把印象深刻之处做上记号,并简单批注。4. 交流,出示2-4小节中相应语句,点拨引导讲解技巧endprint五、讲解,欣赏麋鹿世界1. 请同学们来当一回讲解员,向大家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出示图片)2. 指名讲解,适时追问。然而,“想象很美好,现实却残酷”。设想很好的教案实施起来并没有那么顺利,学生虽然对讲解员这一身份感到新鲜,但在讲解环节,他们似乎并不感兴趣,参与面很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看了我的设计后,团队其他老师也和我一样充满困惑。王特再次拿起书看了一遍课文,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真的认为这就是一篇

9、普普通通的说明文吗?你把它当作说明文来教,把学做讲解员作为贯穿始终的一个手段,带着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这固然没有错。但是,这种类似写作本位的教学因为过多地注重方法和技巧,学生一直处于对文本理性的分析之中,学习过程当然枯燥无味。”听了他的话,我们都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是啊,如果这只是一篇介绍麋鹿的说明文,那作者为什么要花一半的笔墨写麋鹿的传奇经历,还写得那么煽情?如果这只是一篇说明文,那编者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同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这两篇课文编在同一个单元呢?看来,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对文本的文体进行定位。第三次执教:言意兼得夜深人静,我在班得瑞的晨光声中,轻轻地吟诵着课文,没想到文字与音乐配合得恰到

10、好处,这再次验证了王老师的话这决不是一篇普普通通的说明文。那它到底是什么文体呢?读着读着,我仿佛感觉麋鹿正从遥远的地方朝我渐渐走来,由模糊变为清晰,由神秘变为亲切,由传奇变为感叹。课文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其实,何止于经历,麋鹿的一切都充满传奇。麋鹿的历史悠久而神秘。它仿佛是从神话中走出来的,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坐骑就是它。科学考证也告诉我们,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让人惊讶的是,自汉朝以后,麋鹿数量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了。然而,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竟又发现了120头麋鹿。这不禁令人好奇:汉朝以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麋鹿数量减少乃至消失了呢?在相当长

11、的一段时间里,麋鹿究竟到哪里去了呢?这120头麋鹿又是怎样生存下来的?麋鹿的传奇色彩还在于天赋异形。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奇异而不古怪。虽属鹿科,但种种构造都有别于其他鹿种。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蹄子宽大,行动却轻快敏捷。印象中,鹿是与水绝缘的,而麋鹿恰恰喜欢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印象中,鹿科动物应该没有繁衍难题,而麋鹿恰如熊猫,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超过9个半月,每胎仅产一仔。坎坷的遭遇,是麋鹿最大的传奇。18

12、65年发现120头之后,先是陆续被盗运到国外。再后来,八国联军入侵,麋鹿惨遭厄运,直至在中国消失。命运似乎注定要麋鹿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流落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它们成了现有的逾千头麋鹿的始祖。1986年8月,经多方努力,来自英国的39头麋鹿终于踏上回家的路,来到了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试问,又有哪一种动物有着这般传奇的经历呢?麋鹿的经历也留给我们一个难以解答的命题。当年,侵略者盗运麋鹿固然可耻,但对于当时以及之后的中国来说,盗运者是不是在无形中又保护了麋鹿的种群?如果没有他们的盗运,我们

13、现在还能看到麋鹿吗?传奇,似乎历来都伴随着争议。这就是从传奇中走来的麋鹿。如此解读,课文就不再是普通的说明文,而应该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形散神聚,开篇的场景描写、封神榜内容的引用、外形特点、繁殖能力、传奇经历,看起来内容繁多而又散乱无章,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字“奇”来落笔成文的。这样,无论是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还是编者的单元组合、习作编排,也都顺理成章了。有了这样的解读,文本不再无情,教學不再无味。下面摘录两个教学片段,以示说明。片段一: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几遍读下来,麋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麋鹿长相太奇特了,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生2:麋鹿是珍稀动物,它需要生活在

14、专门的保护区里。生3:麋鹿的经历太有传奇色彩了!命运很坎坷。生4:它很神奇,连封神榜里都提到了它。这也能看出,它的历史很悠久。生5:麋鹿的本领很大,它的蹄子虽像牛一样宽大,但是行动却很敏捷,而且还能在水中跋涉、潜游和觅食。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奇”(板书:奇),哪些方面奇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出于对麋鹿之奇的探究,学生的阅读期待被充分激发出来,学习变得不亦乐乎。)片段二:师:那么,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出麋鹿外形和生活习性之“奇”的呢?默读2-4小节,做记号,简单批注。小组讨论并分组汇报。(小组合作讨论得很热烈,学生的交流面广,积极性高。)生1:第二小节中写道:“麋鹿是鹿的

15、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这个别称很有意思,很形象,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麋鹿外形奇特。生2:除此之外,这一小节还写到它是神话小说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坐骑。姜子牙是神话中智慧的象征,太有传奇色彩了,这样更显得麋鹿的神秘。师:你们俩说得太好了,无论是引用别称还是传说,都是为麋鹿之奇增添了更神秘的色彩。请你们读出这份神秘感。生3:第三小节具体写了麋鹿奇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作者处处都是都把麋鹿和其他鹿科动物作比较,写出麋鹿的独一无二。师:很好,能请你们小组联系相关的语句具体说说吗?(在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充分感受到比较的背后是作者对麋鹿之奇的赞叹和喜爱)生4:我想说说第四小节。第四小节写了麋鹿的繁殖力很低,我注意到了作者列出了很多具体的数据,请大家找到“九个半月”。我们都知道人类不过怀胎十月,麋鹿怀胎超过九个半月,堪比人类。更何况它每胎仅产一仔,人类还经常有双胞胎呢,这说明它的繁殖能力还不敌人类。还有,后面的“两岁时长角分杈”“六岁时杈角才发育完全”,可以看出麋鹿生长缓慢。师:你抓住这些数字,还联系人类怀胎十月谈出自己的见解,真棒!那么,你从这些数字中读出了什么?生4:麋鹿太珍贵了,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该生回答时激动得辅以手势,听课老师送上掌声)正因有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正确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