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嘻哈》掀起嘻哈热的冷思考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82390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有嘻哈》掀起嘻哈热的冷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有嘻哈》掀起嘻哈热的冷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有嘻哈》掀起嘻哈热的冷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有嘻哈》掀起嘻哈热的冷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有嘻哈》掀起嘻哈热的冷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有嘻哈》掀起嘻哈热的冷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有嘻哈掀起“嘻哈热”的“冷思考” 胡贵芝【摘 要】由爱奇艺自制网综中国有嘻哈引爆观剧热潮。本文拟从亚文化角度出发探索嘻哈音乐的反叛性如何被消解,针对权威阶级的威胁性怎样被收编,从而引发观众思考:中国真的有嘻哈吗?【Key】嘻哈音乐;亚文化;冷思考:J901 文献标志码:A :11007-0125(2018)21-0091-01一、权威阶级对中国嘻哈音乐的收编约翰费斯克认为“人们感受阶级存在的方式,即阶级体验在文化中的表现形式的确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草根说唱歌手、偶像说唱歌手、明星制作人三者本是处在阶级金字塔的不同位置。媒介具有霸权性,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不仅把三种处在不同社会位置的人放在

2、同一平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瓦解、重构了身份,使阶级位置发生转变。在第5期节目中,一改明星制作人选拔选手的赛制,把选择权交到选手手中,这种扭转,不仅为节目增加了看点,也使文本中的阶级地位发生了转变,冥冥之中收编了针对赛制与明星制作人建构的权威平台的反抗性行为。“无限地延伸,因为基本元素可以出现在各种即兴拼凑的组合中,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新的意义。”金表、大金链子、破旧的仓库、低迷的灯光、浮夸的色彩搭配等都体现了边缘人群的真实欲望以及来自底层青年愤世嫉俗、离经叛道的态度。但这种非主流的文化表现方式却拼贴到象征权威的比赛场域,出现在全民可以观看,用以娱乐、打发时间的综艺节目,形成一种可供消遣、娱乐的方

3、式。“嘻哈音乐”在此时已不再是一种反抗武器,而成为新媒体语境下供人消遣的工具。一句“你有freestyle吗?”红遍了整个互联网,成为了年轻人所熟知的流行话语。这些嘻哈用语拼贴到日常生活的用語之下,消解了嘻哈文化中不削、反叛的意味,拼贴到节目中消解了斗争性的意义,成为诙谐,轻松有趣,玩笑式的话语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成为青年观众表达情绪的流行话语体系,嘻哈热词已转变为流行话语,被自如地运用在人们的社交当中。二、新媒体加速“收编”费斯克认为:“通过贸易、以商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昨日遭到谩骂的事物,今日则变成了文化消费品,消费就此吞噬了原本赋予的意义和指引。”(一)“嘻哈元素”被商业化。爱奇艺

4、不仅打造了现象级网综中国有嘻哈,使大众对嘻哈音乐的接受程度提高,使参加节目的说唱歌手声名远扬,各种产品代言、商业演出纷至沓来。借着嘻哈音乐的东风,蹭着热点,各路商家各显神通,毫无保留地消费着嘻哈文化,开发着说唱歌手的商业价值。个性化显著的选手GAI如今也去时尚杂志拍照片了,把具有反叛色彩的说唱歌手商业化为如偶像说唱歌手或明星制作人那样的角色。草根说唱歌手们实现了一个阶层向上层阶层的攀升,同时也自我收编了原生阶层的反叛性、宣泄性、异质性。最终他们也将如同他们曾抗争的阶层那样捍卫了自己的权力,变得不再“keep real”。嘻哈音乐作为小众亚文化,它的存在象征着一种对世俗的抗争。说唱歌手的着装风格

5、、脏辫、纹身、粗口,或是对权威的反抗、对看似美好事物的亵渎,甘愿享受着被大众社会疏离的滋味。但中国有嘻哈的走红,为权威阶层提供了重新界定它们、收编它们的机会。“一旦代表亚文化最初的创新被转化为商品,变得唾手可得时,它们就会变得僵化。”蹭着嘻哈音乐的热度,众多自媒体推出了rapper的仿妆文章,发布了关于说唱歌手的仿妆视频,说唱歌手的穿着打扮在大众心中不再是负面、消极、奇装异服的印象,而是时尚与潮流的典范,他们的个性化、自我化也在这种同质化中被消减了。(二)嘻哈音乐特质被消解。中国有嘻哈播放至前六期时,新浪微博话题讨论量达12亿次,从嘻哈音乐的本质出发,延伸出多种话题,掀起全民讨论的热潮。借助新

6、媒体,这种讨论已然超越了对嘻哈音乐本身的讨论,观众的注意力在不知不知觉中转移了。除了在讨论嘻哈音乐本身的发展、节目本身的热点槽点之外,更是延伸到明星制作人与选手的穿搭、妆容、私生活、情感生活等范围,在话题讨论上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选手们私下的个人经历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观众对私人恩怨的关注度不亚于对节目本身的关注。节目组更是把选手间的私人恩怨作为节目噱头,以此作为宣传节目、提高点击率的卖点之一。大众对嘻哈音乐的接受能力提高,使得嘻哈音乐的传播速度变快、辐射面积扩大、但正是由于这种病毒式的流行速度,反而使嘻哈音乐的反叛性,对权威阶级的威胁性降低,不再把它作为对自身统治的威胁,成功地完成

7、了对嘻哈音乐的收编,使之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消遣和娱乐的工具,抹杀了嘻哈音乐作为亚文化的颠覆力量。三、结语中国有嘻哈成功地把嘻哈音乐带入了大众的视线范围,同时也遭受到商业化的严重侵蚀。最具有反抗意识的亚文化,在这种触不及防的商业化飓风下,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其本身的文化意义,逐渐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消遣品,成为各路商家敛财的工具,由此而变得不那么纯粹。值得人们警醒的是,“嘻哈热”在来临、侵入或散去后,嘻哈音乐是否只会剩下一副供人把玩消遣的空壳呢?值得人们思考的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亚文化如何保持自身的文化特点,如何在信息高速发展、娱乐泛滥的当下独善其身,“初心不改”?注释: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小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95,128.美迪克赫伯迪格,陆道夫.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胡疆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8.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