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匆匆》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匆匆》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 闫 学 【教学目标】 1.感受时间和生命的匆匆流逝,感受作者焦灼、无奈、紧迫的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在享受生命的同时有所作为,使人生迸发出应有的光彩 2.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构想】 1.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涵义 2.引入相关文本,拓展阅读视野,深化学生的感受 3.从学生实际出发,加深学生对时光匆匆、生命易逝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林清玄《与时间赛跑》、普希金《一朵小花》等相关文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 从交谈入手,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平时喜欢读什么书?安徒生的童话一定不会陌生吧?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童话?(师生自由交谈)两百多年前,安徒生诞生在丹麦直到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孩子,都从安徒生的童话之中汲取着营养,获得了快乐时光匆匆,从安徒生创作第一篇童话算起,一百多年过去了,但他的童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魅力有意思的是,尽管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八十多年,但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已经成为现代散文中的经典——它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安徒生童话谈起,巧妙地引出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有效地激发起来,在自然的过渡中以最少的时间进入本课主题)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受文字蕴含的情感 2.学生选择自己感觉最难读的段落或句子再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 在读中纠错,评价,初步感受时光匆匆 (设计意图:学生能否充分地感悟文本内涵及蕴含的情感,取决于是否足够地“倾听”了文本文章发表在1922年,离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有些句子读起来不太符合现在的表达习惯,估计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感到难读的句子或段落教师范读、学生选择自己觉得难读的地方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读,都是基于一个目的:试图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品评语言、积累语言其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贯穿了始终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读、变换人称去读、教师范读、引读等等,都是基于这个目的)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哪些文字值得细细的去品,去读,去思考?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画 请学生将词语写在黑板上,教师巡视 2.交流: (1)从词语生发感受时光匆匆 ① 师生判断词语书写的正误 ② 师生评价哪些词书写美观 ③ 讨论:你为什么选择这些词写下来?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从这些零碎的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他焦灼,他惋惜,他无奈这些词语都不是孤立的,请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面对时光匆匆流逝的焦灼、无奈、痛苦的情绪 学生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设计意图:把静心静气的写字训练与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看似零散的词语之间串起一个共同的主题:时光匆匆流逝) (2)从句段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交流句子或者段落:你觉得哪些句子或段落值得一再的去品、去读、去思考?自由读文章感受最深的段落或者自己喜欢的段落,谈体会,教师随机引导 板块1: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精读第一自然段 板块2: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板块3:从对时光的追问到生命的追问,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感触呢?略读第二、三自然段 预计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a.关于“一去不复返”:出示曾经学过的课文——林清玄《和时间赛跑》,帮助学生理解 b.讨论:你还是去年的你吗?与去年相比,你的什么变了?把你的感触融进去读文字 (设计意图:对《匆匆》一文的教学,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时间不是过得快,而是太慢那么,要让孩子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时光匆匆、生命易逝就比较难所以,让孩子紧密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思考,孩子的心灵才能真正有所触动,从而真正感受到时光匆匆,一去不返) c.关于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之美:品评具体的文字;课件引入相关的评论: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设计意图:此文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现代散文中公认的经典后人对此文及朱自清先生作品的论述颇多,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意义的一部分供学生参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打开视野,丰富语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d.面对时光的流逝,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他一定是想到了什么?读一读,体会作者的焦灼、痛悔 e.按照课文中的描述讲一讲,我们的时光究竟是怎样的匆匆流逝? f.朱自清先生一连串的自我追问,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自我追问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就算没有虚度?举一个你佩服的人作为例子来说明 学生讨论,教师随机点评:朱自清先生正因为认识到了时光的匆匆,他虽然只活了50岁,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他并没有虚度人生,他留下了生命的深深的痕迹 出示课件:朱自清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留下生命痕迹”,学生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的人生才算没有虚度;然后插入朱自清的有关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应该怎样活着关于时光匆匆,关于人应该怎样的活着,通过这样一番交流,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四、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你们想到了哪些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诗文、警句呢? 1.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2.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教师搜集的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句格言,学生接读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往今来关于时光匆匆的话题,让学生说出一些著名的诗文警句,并通过滚动字幕的方式出示,让学生快速朗读,从而理解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是一个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主题) 五、由“一朵小花”悟人生流逝 在忙忙碌碌的人生旅途上,也别忘了用你细腻的心去感受生命中那些细小的却又是美好的东西,那些值得怀念的东西,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也别忘了享受生命 出示文字:普希金《一朵小花》,学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把普希金的这首小诗出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感受时光匆匆,应珍惜生命,也不忘享受生命这当是在越来越忙迫的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六、由“人面桃花”引发深层思考 讨论:最后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今天不一定有答案还记得课文第一段的几句话吗?想一想,燕子还是去年的杨柳,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学生讨论,随机出示:崔护《题都城南庄》 学生读完后,教师小结:的确,尽管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是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也许以你的年龄还不能透彻的理解作者的这种复杂的人生感喟,但没有关系,时光匆匆,它能够教会你领悟一切 (设计意图:绕了一圈,又回到“时光匆匆”这个话题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对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这种深层而复杂的人生感喟,在学生清浅的心灵池水中投下了一枚小小的石子,荡起层层涟漪,在学生纯净的心灵土壤中埋下了一颗颗美丽的种子,它们必将生根,发芽,逐渐长大) 闫学 试图这样教语文 ——《匆匆》一课的备课设计理念 闫学 《匆匆》一课引起了较大反响,很多老师来信来电问我设计理念,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试图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品评语言、积累语言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现代散文中公认的经典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品评语言,通过反反复复的有感情朗读去感受时光的匆匆流逝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贯穿了始终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读、变换人称去读、教师范读、引读等等,都是基于这个目的,品评语言、感悟语言,并且积累语言 试图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帮助学生感受时光匆匆,一去不返 根据学生的年龄,我们可以设想,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不是觉得时间过得快,相反,他是生怕时间过得慢的我们都会唱一首老歌《童年》,里面有这样的歌词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什么时候才能拥有高年级同学那样一张成熟的脸,盼望着长大,盼望着游戏的童年”那么,针对这种情况,要让孩子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时光匆匆就比较难字面的理解很容易,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读过《匆匆》这篇文章后,都会看得出,这篇文章是要人珍惜时间的,关键是怎样是孩子真正从内心深处有所感悟,对时光匆匆有所认同所以,我想还是从孩子的生活体验出发,帮助他们感受时光匆匆,一去不返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就是调动孩子的生活体验的比如,让孩子思考今年的你和去年的你有什么不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句子感受时光的匆匆流逝,通过估算自己的寿命让学生明白时光匆匆,人生短暂,稍纵即逝,这些都是基于调动孩子生活体验这一个目的我想,面对这样一篇讲述时间与生命的文章,我们要想真正让孩子的心灵有所触动,只能通过这样一个渠道 试图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行更为深刻的人文关怀 在这节课上,大家还看到引入了几段课外的阅读文本,分别是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普希金的《一朵小花》、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郁达夫等人的评论文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打开孩子的阅读视野,通过相关文本的输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提升自己的感悟但是每一个文本的引入作用都是不一样的我一直在倡导人文关怀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它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根本性的价值导向基于这个目的,我们让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忙忙碌碌的度过一生,但我觉得这不是这一课的根本目的,至少不是唯一的目的,这一课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感悟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为,让人生迸发出应有的光彩,而且正因为人生短暂,稍纵即逝,才更应该学会珍惜生命,也享受生命,才不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所以,我引入了普希金的诗歌崔护《题都城南庄》的引入,目的则是触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将他们的人生感悟进行提升即使学生一时没有感受到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些东西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悟的 以上是这节课力图体现的几个基本理念至于达成的效果如何,这样的设计有何需要改进之处,还希望广大教师和专家的帮助和建议附录:《匆匆》课堂实录 闫学教学实录——《匆匆》 执教:闫学 “运河之声”全国不同风格与流派小语名师观摩会: 时间:2005年4月3日 地点:浙江省杭州树人大学礼堂 一、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昨天——4月2日是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二百周年我相信现在没读过安徒生童话的孩子可能不多了你读过什么?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