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发展刍议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8638939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课程发展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课程发展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课程发展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课程发展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课程发展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课程发展刍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职课程发展刍议 一、高职课程发展的问题分析高职课程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科与知识,还有技能与技术,它不仅仅是高职教育本身,还有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地方产业结构等的问题。因此对于高职教育课程的发展,应当从全方位进行整体的把握,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进行处理。高职课程是针对于职业与技能的,高职的课程必须有职业针对性以及技能的实用性,它的内容是最需要从工作实践或是工作现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发展高职课程,特别是对它的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从工作现场或实践中来,必须要以社会需要的一些知识、技能、方法作为最主要与最基本的内容,必须是要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必须有利

2、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里必须要提出的就是,高职教育课程必须要注重实践性课程问题,但是作为一类教育,还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包括其职业发展),因此,也必须要重视文化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这里存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呢?这就是一个课程优化组合的问题了。这也是一个(课程)发展工程最优化的问题,它必须要综合考虑到学生、专业、职业、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突出其中的重点问题或是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以此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有机组织,这就是一个课程结构体系的内容了。二、高职课程发展的关系分析1.课程现代化与高职课程:课程现代化主要是

3、指要把现代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与成果及时、完整地反应在高职课程结构中;高职的课程要体现出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价值等,更好地解决社会需求、知识体系与学生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高职教育课程必须要兼顾到为社会发展的服务与为人的存在与发展服务两个方面。2.终身教育与高职课程:首先要明确高职教育决不是终结性教育。就目前而言,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学习或教育就能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与技能。因此,就职业教育而言,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终身教育思想是本世纪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些人的误解,认为高职是一种专科教育。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许多方面,就从课程而言,它必须是在发展时就体现出一种终身教育的

4、思想为指导,要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兼容,要能与更高层次的教育相沟通,要做到左右逢源,上下通畅,互相衔接,互相补充。3.科学技术与高职课程:高职课程的发展必须要打破学科中心或是专科类型的课程。对于技术或职业指向,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能力是指的综合职业能力(它应当包括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而非一般的专业或工作能力,它真正地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与实力,它是一种从事任何职业教育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的、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要在高职教育的课程发展与设置中休现出或培养出具有这种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来,就必须要加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与各种社会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方面有许多并不是靠显在课程

5、就能获得的,还要有一些隐蔽课程、课外活动及社会活动等才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在高职课程发展时,也必须要重视对这些课程的规划与设计。4.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课程:高职教育从其名称上反映出其高等教育范畴中的职业教育这一类型,如何最终体现出这一“高”与一“职”呢,就是要体现在素质教育这块基石上。高职课程在发展之初,就要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提供可选择的出路,使学生具有获得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职业社会的认识等。在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本质或思想。如突出实践教学内容与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与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是一

6、种思想,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教学内容。 三、高职课程发展的构思分析第一是教育目的。任何一种教育其目的都是教育人们适应并改善自己生存的社会,由于社会的性质在不断地变化,也反应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但往往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跟不上教育理论的发展。虽然说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但它更注重的是技术教育,培养人的操作能力,掌握专业技能技术知识,而不是专注于完整的系统性的学术性知识的授受。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现代化生产培养与培训具有一定程度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操作实践能力与技能技术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第二是学习的理论与原则。现在的高职教育计划其着眼点大多是教学,而不是学习,其

7、重心在教师而不是学生,重点在于一种系统性的学术理论知识,而不是实践性的技术与技能,因此它忽视了实践技能学习的理论,也忽视了实践技能学习的原则。事实上,任何课程模式如不依据已经验证的学习理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第三是对现阶段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认识。现阶段存在的高职教育的课程仍然有很多是学科中心的,它是与我们关于学习过程的一切认识都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它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个已经破产了的课程体系,它的存在只是它的惯性在起作用,在推动它向前。它是将一贯沿用于培养学术性与工程性人才的这种大学课程体系移植到高职教育的课程当中,作为培养技术性应用性人才的课程,事实上这种课程既不符

8、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要求。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形成的问题在高职教育中已是有目共睹,许多教育研究者也正在这方而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期获得突破,形成一个新的合乎现代社会与学习者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我们必须要避免的就是一种惧怕心理:怕触犯现实中的高等教育课程计划体系,也因此出现高职教育课程设计中的缩手缩脚、怯于改革的现象。 第四是课程组织原则。对于课程组织,由于其组织实施者都是原来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精英,他们都是奉行高等教育的一套现成的课程模式,因此在高职教育的课程组织上,也往往是沿用它。人们在批判学科中心课程的同时,就在研究其他的课程组织形式,如关联式课程,它用一个兴趣重点作为入

9、门途径,把几门学科联系起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它可以让一个学生同时看到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课程的组织形式其实质依然是学科中心论,还有综合式课程也是如此。阿尔伯特提出了核心课程组织方式,它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出发,在经验中心的基础上,把学科题材、生产技能与技术知识交织到教学中去。这种形式的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学生的职业目标,而达到这一目标必需的经验与知识、技术技能就成为课程组织的基础。但是这种课程组织方法的难点在于实施,它不安排短小而整齐划一的学科中心学习单元,而唯有这样的单元,职业教师才最易于组织与教学,又便于测验考核与评估。第五是课程的范围。高职教育课程范围的确定,必须要与其教育目标

10、、培养目标、社会的需求与其哲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基础相适应。作为一类教育来讲,不仅仅是要教给他们以知识与技能,也要授予他们必须的社会化知识与行为等,我们要将学生作整体来关心,不仅仅是关心他们在课堂上或实验室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还要关心与他们参加教育过程至关重要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身心健康条件。但是教育者将“将学生作为整体予以关心”这个概念只作口头上的理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去实施,甚至是根本不理解。实际上,真正要达到这个要求,高职教育课程必须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如培训、进修或补习教育,以及社会服务、身心健康服务等等这些称这为支援服务的课程项目。经验与实践表明,凡是忽视这些支援服务课程的学校,就会出现高度的目标偏移,使高职教育丧失其独特性,从而使高职教育也不再具有不可替代性,其重要性也就大大地降低,社会的认同感自然会下降。(作者单位:湖北鄂州大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