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题材纪录片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8638737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遗题材纪录片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非遗题材纪录片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非遗题材纪录片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非遗题材纪录片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遗题材纪录片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遗题材纪录片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非遗”题材纪录片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 樊璐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遗”从民族生产生活的特殊方式演化而来,凭借对声音、形象和技艺的口传心授而延续文化,其中人的传承至关重要。因此,与“非遗”呈现过程相关的人、事、物,都可视作携带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有效符号。Key:“非遗”;纪录片;修辞:J952 :A :2096-3866(2020)10-00-02纪录片一根弦的传音讲述的是广西京族独弦琴艺术的非虚构故事,作为“非遗”项目,它拥有许多独特突出的专属符码,一物一景一

2、人,一举一言一动都能成为带有民族色彩的文化符号。影片旨在结合电影视觉修辞的相关理论,准确选取“非遗”项目独弦琴艺术的有效文化符号,探索一条“非遗”题材纪录片对“非遗”项目影像化表达与保护途径。一、符号的选取丰富多彩的视听捕捉首先,独弦琴的独特造型和技法,是影片最直观的视觉符号。独弦琴演奏完全依靠一条琴弦和一个摇杆来演绎音乐作品,演奏者右手持挑棒或竹签进行弹奏,通过弹、挑、揉、推、拉等诸多手法,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影片中这些弹奏手法的特写等画面,是独弦琴作为视觉符号的表现。同时,随着如何绍、王能等更多热爱独弦琴的演奏者、学者的加入,独弦琴的演奏技法上也有了本土化、个人化的创新与突破,具体的

3、创新技巧的展示,更是独弦琴作为视觉符号的一种深化。其次,族独弦琴艺术的遗产形态是声音,它的存在必须依托演奏者进行传播、传承,因此,独弦琴曲曲目,如过桥风吹高山流水等,就是彰显独弦琴魅力最重要的听觉符号。不同的演奏者由于自身演奏技艺水平、个人情感阅历及对曲目的理解具有差异,有时采用区别于传统的表演方式,同样的曲目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演奏效果。影片中三位主人公演奏的风格各异,其中赵霞的弹唱也极具个人特色。因此,独弦琴乐曲贯穿于全片,是影片中最为鲜明、最具民族元素的听觉符号。同时,“非遗”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成了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的综合载体。独弦琴需要通过人来进行演绎、传播、创新,

4、人物的独弦琴演奏是主人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位主人公身处不一样的人物、时空关系中,他们所进行的每一事项,都能成为影片文本中包含信息、携带意义的视觉符号,主人公发出的声响及其所有言行,都构成了影像中声音符号的载体,每个人在不同段落中所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的选择与组织,承担着不同的叙事功能,经一定修辞规律来进行组织编排,从而呈现人物形象,表达主题主旨。二、视觉的修辞目之所及的民族文化影像一根弦的传音有意从修辞效果的角度去考虑纪录片的整体布局和立意,将修辞手法和修辞策略引用到“非遗”项目的影像创作上,力求在保留少数民族元素的内涵的同时,规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地域、族群等缘故造成的猎奇、间离的观影心理,

5、从而有效地表达思想情感、传播民族文化。电影语言中的“特写”属于景别的概念,在辞格意义上来看,特写镜头将目光聚焦、投射于人或物的细微局部时,就会流露出一种强调、审视的用意或刻意关怀的情感。一根弦的传音在很多方面都使用了“特写”修辞,每一位人物弹奏独弦琴时,影片都相应地给出了特写镜头,初学者生疏的指法与动作体现出他们对于独弦琴的好奇和喜爱,反衬出主人公琴技的精益,主人公揉撥弹勾的转指之间,表现出其技巧的完善,展示了他们各自喜爱的技法,也有着抒情的意味在其中。“插入”镜头一般用以补充叙事信息,交代情节结构,作为修辞格的“插入”镜头,则是打破线性的叙事流程,“阻断”情节发展,从而引导观众进行联想和思考

6、。一根弦的传音中较多地采用完成段落的插入来进行修辞,例如,在讲述韦庆炳早年学习独弦琴几次拜师的经历时,适时插入王能老师早期接触独弦琴的回忆。“变格”修辞是通过摄影摄像技术层面的光学、机械、物理变化,使影像形态发生特殊的变化和效果,营造出特定的场景氛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影片中多使用变焦镜头和升格镜头,交代环境中的小物件时,运用变焦镜头可以让观众注意到主人公身处的特定空间,人物的审美情趣体现这个空间之中,交代人物关系时,升格镜头多出现在需要抒情的段落,营造某一现实场景或自然环境的飘逸、诗意的意境。影像的“喻意”辞格包含比喻、象征、暗示,意义较为宽泛,它可以是单镜头的“象征”或“隐喻”,也可以是

7、多镜头或镜头段落的对比性或隐喻性组合。影片中的主人公韦庆炳,他生活的场景中出现的小王子塑像、玻璃彩灯、风铃是他生活意趣的一种体现,期间他在教琴的同时,顺手点燃一支沉香,当烟雾从香炉中袅袅上升时,升格镜头延长了这种淡泊宁静的飘逸,人物的审美追求不言而喻。三、声音的修辞萦绕耳畔的民族文化音符除了视觉上的修辞,声音的修辞也是必不可少。在传统的语言学中,“对比”“渲染”“强调”是语言艺术常见的修辞方式,“留白”本是中国书画艺术中的创作手法,引用到听觉之中,则表现为“无声胜有声”的静默。影片尽可能使用现场录制的对话、音响和音乐,通过使用“对位”“对比”“渲染”“强调”“留白”的修辞手法,最大限度地呈现、

8、修饰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独弦琴音乐。不同人的演奏往往有着迥异的风格特点,乐曲风格的多样性是演奏者创造力的体现,反过来又彰显了独弦琴艺术的个体性。韦庆炳和王能采用的是越南传统的竹片法进行演奏,但在技法上,王能老师遵循着京族的传统技巧,而韦庆炳则更喜欢越南阮氏清心教授的越南风格,赵霞则推崇她从师的何绍老师的指套弹法及其研究创造的何氏演奏法。对于不同人演奏的同一曲目,本片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在讲述主人公的不同段落中有规律地逐一呈现,以形成对比,令影片音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以呼应、塑造不同性格、不同阅历和不同审美理念的主人公形象。除了音乐以外,人物同期声中的语言内容也是反映主人公个人思想、情感

9、、性格、情绪的重要声音,多采用“对位”的手法,也即视听语言中的声画对位。必要时还采用“留白”的手法,即在采访的情绪点停住,辅以相应的背景音乐、音响和空镜头,甚至是黑场,以形成语言上的“留白”,营造情绪氛围,给观众以领会、思考、回味的空间。例如,当韦庆炳讲述到独弦琴传播范围有限,但自己还是要继续坚守,因为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时,他的住所外正下着雨,通过放大雨声、水滴的声音,再保持背景音的静默,烘托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一份冷静的而又不失希望的心声。具有修辞色彩的声音的突出,运用修辞策略进行影片中音乐的编排,都属于“偏重”辞格,这些修辞手法贯穿于影片之中,通过人声、音响和音乐三者的构建增强声音修辞的张力,力求发挥声音修辞的“言说”功能。四、结语纪录片最重要的一个美学特征,就是要讲述人的故事。长期以来,“非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具有民族性、独特性、奇观性的色彩,其地域限制、人群指向非常明显。一根弦的传音讲述的是“非遗”项目独弦琴和人之间的故事,这次探索也期能够将少数民族文化符号放置在普通的语境中,去讲述一个以普通人为核心的,技艺、精神方面的“传音”之路,以展现这个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以实现“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对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播。Reference:1熊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