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勉强〞与日语「勉強」词源探析及词义比较 汉语勉强与日语「勉強」词源探析及词义比较 论文联盟 中日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同形异义的词汇,「勉強」\[1\]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从词源、词义等方面分析日语中「勉強」一词的用法,以及与汉语的勉强一词的联络和差异 一、汉语勉强的语源与词义 〔一〕汉语勉强的语源 勉强一词最早出自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中庸?(?礼记?之一篇),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在此是全力以赴,努力争取之意 〔二〕汉语勉强词义 汉语辞海对勉强的释义有六种: 1、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努力争取 例如: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那么反见憎毒谗愬〔刘向?上灾异封事?〕此处勉彊,通勉强上语句中勉强一词为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努力争取之意 2、才能缺乏而强为之 例如:深夜,她勉强坐起来点上灯,看见桌上放着三封信〔杨沫?青春之歌?〕 3、心中不愿而强为之 例如:剑云微笑了,不过谁也看得出他的笑是很勉强的〔巴金?家?七〕 4、使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 例如:焦克礼见萧长春没有留下来的意思,也不好再勉强。
〔浩然?艳阳天?第六章〕 5、牵强,理由不充足 例:你们两个的话,都说得勉强,毕竟尽先的是〔李渔?巧团聚争购?〕 6、将就;凑合 例如: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曹雪芹?红楼梦?〕 有几个同学同情我的遭遇,帮助我交了两三个月的饭费,勉强读完了那个学期 上述六种词义,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是2、3、4、6,5用的较少,1几乎不再使用这六种意思,又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类为积极、努力做某事,指1;另一类为不符合或不非常符合某一标准,但又算根本完成或到达,含2、3、4、5、6 第一类容易理解,故不再赘述如今试分析一下第二类的用法如上面举的例子:深夜,她勉强坐起来点上灯,看见桌上放着三封信她勉强坐起来可以理解为:和正常、标准情况的坐起来相比有差距 剑云微笑了,不过谁也看得出他的笑是很勉强的 他的笑是很勉强的可以理解为和正常、标准情况的笑相比有差距 焦克礼见萧长春没有留下来的意思,也不好再勉强也不好再勉强可以理解为:和按内心的意愿的标准做某事有差距 你们两个的话,都说得勉强,毕竟尽先的是都説得勉强可以理解为说的话、理由与充分的、标准的话、理由有差距 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
文中我也勉强了一首可以理解为:我这首诗与标准意义上的诗有差距总之,可把后面的5类归为和某一标准比,有差距,但又算勉强到达或完成显然这些例句都含有一定的消极色彩 二、日语「勉強」的语源与词义 〔一〕日语「勉強」的语源 「勉強」の語句自体は、孔子の孫子思の作と伝えられる『中庸』(元『礼記』の一編)にも見出され、読んで字の如く「強いて勉める」ことで「つとめはげむ精を出す努力する」等を意味して、本来対象とする事物分野等を特定限定していた訳では有りません这是日语『語源由来辞典』中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日语「勉強」的语源也是来自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中庸』(『礼记』之一编),和中文汉典一样,就连词的意思也是一致的,表示积极努力、尽力而为之意 后来在日本翻译的汉典文献中,屡次出现含有勉強词汇的作品如: 東城の春、老いんと欲す、勉強して、一たび来尋す白楽天『東城に春を尋ぬ』/白居易\[东城寻春\]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人生の行楽、勉強にあり酒あらば、そむくなかれ、瑠璃の盃に欧陽脩『酔翁亭の記』/欧阳修\[醉翁亭记\]人生行楽在勉強,有酒莫負瑠璃鍾其意是人生行乐在努力向学,从学问中获得妙处,而如今的日文中仍然保存了勉强一词在中国古文中的学习、用功之意。
这些诗词都是翻译的中国古代诗词,日本人理解得很到位,翻译也很深化所以没有分开汉语的根源之意 〔二〕日语「勉強」的词义 日本权威的三省堂大辞林对「勉強」一词的解释有5种详细如下: 1、学問や技芸を学ぶこと 2、ある目的のための修業や経験をすること 3、〔商人が〕商品の値段を安くして売ること 4、物事にはげむこと努力すること 5、気が進まないことをしかたなくすること 〔補説〕\[4\]が原義 4的用法也是与汉语勉强的原始意义一样,且明确指出4为原意〔努力\尽力之意〕,其他为引申义或转义 第5项来和汉语中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勉强同义即前文提出的汉语勉强的第3种意思 三、中日勉强词义的演变及差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语和汉语的勉强起源一样,分别结合各自的社会和文化演变出多种意思 其中,有两种词义是一样的即表示:努力、勤勉之意〔中文已经很少使用〕和表示内心不想做勉强为之之意〔日文已经很少使用,如上例5〕 日文勉强从原始意义尽力、努力〔做某事〕衍生出学习〔学习要努力为之〕,由学习衍生出积累经历,长见识之意,再到〔买卖时〕尽力〔劲量〕廉价但本词的重心一直都在勉上,含有勉励、努力之意。
而汉语的勉强一词,亦从最初的尽力而为、努力〔做某事〕衍生出努力向学,后又衍生出才能缺乏而强为之、心中不愿而强为之、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再到牵强,理由不充足、将就;凑合之意整体上看词汇的重心从勉、勉励、努力转化到强,勉强,强求;牵强 不难看出,日文中常用的是表示学习、长见识、勤勉、努力多表达积极色彩;而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意思心中不愿而强为之、使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牵强凑合,那么多表达一种消极的色彩 与此相应的对应,展现出的是中日在这一词汇上的同源不同流,各自的开展与变化不一样,日文更多的保存了汉语勉强论文联盟词汇的根源意义,虽有变化,但变化程度不如汉语变化大,更接近汉语的本来意义;而现代汉语的勉强越来越远离这一词汇的本来意义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日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学习,他们学习得很彻底、很地道,并力求保持传统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文字方面,在衣食住等方面表现得也很突出,例如:和服有汉服的影子;日本的跪坐,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在古代中国有很长一段历史是这样坐;日本迄今还保存着的成人节,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尽管这些都与中国古代文化比较,有所改变,但毕竟还保存着,而在今天的中国根本都消失了。
承载中华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古村落、传统文化艺术等也消失了,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