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雪文化 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雪文化 日本人喜欢雪,喜欢它的晶莹剔透、纯洁唯美但雪又飘忽而至,容易消融,这与日本人对于美妙事物的理解和感慨,即偏爱瞬间美相契合①雪意象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日本近现代文学进展整体把握,我们可以发现,日本近现代的文学创作较多地以雪来衬托气氛、表达情感或深化主题,如?春雪?、?雪国?、?一片雪?、?细雪?、?雪女?、?雪国舞女?等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经常用雪作为名字,如谷崎润一郎?细雪?中的女主人公雪子本文以三岛由纪夫的?春雪?、川端康成的?雪国?、渡边淳一的?一片雪?等作品为考察中心,探究日本近现代文学中雪的深层意蕴以及作品所表达出的雪文化 一、情爱的见证者 爱情是人类永久不变的主题亨利普尔将爱情描绘为一种柔情,并说它在我们心里激起汹涌波涛,使我们整个身躯感受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兴奋与冲动②文学作为反映生活的载体,爱情自然也是文学永不变更的主题之一日本近现代文学经常使用雪意象来象征或表现情爱,可以说雪是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情爱的见证者三岛由纪夫的?春雪?演绎的是一对贵族青年凄婉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出身于贵族家庭的男主人公松枝清显和同样出身的女主人公绫仓聪子是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二人互相倾心,但直到聪子被许配给皇室亲王以后,清显才终于成认自己对聪子的爱,开始向她表露爱意。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频频约会并有了爱情结晶但是好景不长,两家父母得知这一情况之后,聪子被迫分开东京,机密流产最后聪子自行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清显抱病冒着大雪前往寺院求见聪子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未能如愿,病情加重,回到东京两天之后去世 在清显和聪子相爱相许的过程中,小说对于雪比较大篇幅的描写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清显和聪子在车子里第一次接吻时,雪伴随了他们接吻的整个过程聪子等车的时候清显掀开车篷迎她,只见她的领窝和头发上落了几片雪花,她同卷席进来的雪花一起进到车里清显感到仿佛飘到自己冰冷的脸颊的雪花顷刻间散发出了芳香;接吻前一片雪花飘了进来,落在清显的眉毛上;接吻后仰望天空,天空好似雪花狂飞乱舞的深渊雪直接飘落在他们两人的脸上,倘使把嘴张开,雪花就会飞进空腔里假设两人就这样埋没在雪里,那该有多好埃③也就是这次接吻,清显才终于确定了自己对聪子的心意第二次那么是出如今清显去寺院求见聪子时,这天,雪花在大和原野飞舞,飘落在一片黄色的芒草地上说它是春雪吧,又显得太淡,雪花飘忽而降的情状,恍如无数的羽虫在漫天飞舞天空阴沉下来,这时候,飘雪和天色浑然一体,在微弱的阳光照射下,才知是纷纷扬扬的细雪④在这次大雪之后不久清显就去世了,这也象征着这对青年男女真挚情意的终结。
可以说,雪见证了清显和聪子两人的爱情从产生到灭亡的全过程 无独有偶,被推崇为精纯的珠玉之作的?雪国?,开头便是一段描绘雪的文字: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⑤正是在这趟列车上,男主人公岛村被雪夜中探出窗外呼喊站长的叶子所吸引小说始于这次雪夜中美丽的邂逅,终于女主人公叶子被烈火吞噬生命,小说中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被大雪覆盖的雪国 在渡边淳一的?一片雪?中,故事开头描写高村霞〔阿霞〕在早上7点钟打 叫醒伊织告诉他下雪了,伊织抻长了上身,揭开窗帘朝外面看了看可以看见街道裹上了薄薄一层银妆,停在楼下的汽车顶棚上积着白雪晨曦中,剩余的雪仍在飘落着,一片、一片的,不过它们似乎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无力洋洋洒洒地落下来了⑥小说结尾也是男主人公孤独一人回忆起第一次和阿霞有了肌肤之亲的第二天,也就是作品开端所描写的那场雪:凌晨又是地震又是下雪,云层间阳光四射,但是天空中却缓缓飘落着雪花,大大的,可以清楚地看见它驻留在掌心上然而就在伸手一握的瞬间,雪花立即融化了⑦雪象征着清显与聪子,岛村与叶子、驹子,伊织与阿霞、笙子之间的爱情,同时,雪也经历了主人公爱情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全部过程。
二、死亡与消灭 20世纪80年代,台湾女作家琼瑶曾这样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⑧爱情是甜蜜的,却也给人带来痛苦,甚至也会走向死亡与消灭在三岛由纪夫的?春雪?中,聪子在经历过和清显的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相爱之后,认为自己已经经历过一生最爱,不愿再陷入尘世,于是削发为尼,不再理世俗之事;清显在聪子辞别尘世、遁入空门之后,难耐思念之苦,冒着大雪,不顾自己身体病危,前往寺院求见聪子,然而未能如愿,于是,清显在身强力壮的寺院男仆的搀扶之下,迎着纷飞的雪花,回到了车子里由于在回去的路上病情加重,回到东京两天之后,松枝清显便辞世了年仅20岁⑨甜蜜的爱情最后被迫消灭,并且伴以男主人公生命的终结清显与聪子爱情的中断以及清显生命的完毕都表达了死亡与消灭的主题,就像洁白的雪花稍纵即逝,不留痕迹,天空又转阴,飘落的雪花渐渐变密了他〔清显〕脱下皮手套,伸出掌心去承受飘落的雪花雪花落在灼热的掌心上立即消融了这双美丽的手一点也不脏,连一个水泡也没有⑩ ?一片雪?中的男主人公伊织本来是拥有齐人之福的幸福男人,有一个陪伴了他四年的秘书笙子,同时还和有夫之妇阿霞确定了情人关系,但在作品最后妻子与他离了婚,和他相爱四年的秘书笙子也离他而去嫁给了别人,和他有了肌肤之亲的情妇阿霞在女儿的干预下与他断了联络,以前付出的所有感情到最后都幻化成灰。
伊织觉得自己好似变得孱弱了以前曾那样不顾一切地跨出去追求爱,如今为什么毫无斗志、毫无自尊了?面对如此事态,竟然只知道单独叹息从妻子到笙子,再从笙子到阿霞,追求爱情的结果,自己终究得到了什么呢?11爱情最终都走向了消灭,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回首往日,与阿霞的爱也好,与笙子的爱也好,还有和妻子的爱,无不像雪花一样,既真实又虚幻,有些靠不祝12 ?雪国?中的叶子和驹子都是男主人公岛村所追求的美的化身,假设说驹子是现实美的化身,那么叶子那么是虚无美的化身对于岛村来说,驹子是一个美的实体,而叶子那么是一个美的虚体13但叶子被大火烧死,驹子沦落风尘,岛村心中的美都破灭了书中描写岛村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地一声,向岛村的心头倾斜下来银河倾斜象征着岛村爱情的消灭书中另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行男同样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他是驹子三弦师傅的儿子,驹子在他身上寄托了想要过上正常生活的所有希望,但他却因为生病而去世了他的死也意味着驹子对正常生活追求和希望的破灭,不得不沦落风尘,说明驹子对生活的信念和希望最终走向了破灭 ?春雪?中清显和聪子爱情破灭,清显完毕生命,?一片雪?中伊织情爱完毕,?雪国?中叶子生命完毕,驹子理想幻灭,这些小说互为印证,具有强烈的死亡与消灭意味,这与大自然中的雪稍纵易逝的特点不谋而合。
三、虚无主义 叔本华认为,一切美妙的事物都是空虚的,世事所有结局都要破灭,并且人生是得不偿失的奥斯特瓦尔也说:从最长远的观点看,人类一切努力的总和根本没有任何可成认的意义美丽的雪花洁白轻盈,在天空中洋洋洒洒而降,但几乎都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就立即消融为水,进而完全消失消融是雪不可更改的宿命,但雪的价值也正因此而显现出来,雪只有在落下的那一瞬间才拥有完好的生命同时,雪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只有在岁末,即隆冬时节才会下雪下雪意味着一年的终结;同时,下雪会直接导致一些动植物的死亡,意味着某些事情的消亡和消失日本作家在作品中对雪的描写不仅是表现情爱,而且透露出浓重的虚无色彩 在渡边淳一的?一片雪?中,从人伦道德方面看,伊织与秘书笙子、情人阿霞之间的爱并不为正常婚姻秩序所承受,这种爱只有在追求它时才显得绚丽多姿,但同时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似雪融般易逝,随之而来的就是雪消后的空虚伊织一个人单独望着四壁,回首往日,这一切如同一场梦一样,又如曾飘飘荡荡、煞是美妙的雪花似的,转瞬之间便融化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场梦幻般的追忆无论对伊织还是霞来说,事情的结局都是一种失落后的孤寂甚至虚无渡边淳一用?一片雪?作为小说题目,将正下着的雪用片片飘落来形容。
在光亮中,雪花呈现出正反两面渐渐飘落看上去就似一片白色的花瓣在飘舞,在摇曳就这样,如同雪花一片片,一片片飘落,一段感情也迎来了完毕,一切就像雪花一样,来时美丽缤纷,去时不留任何痕迹作家用一片来形容美丽的雪花,在无法挽回的飘落中暗示着:爱如一片雪,绝美而易逝14在?春雪?中,清显和聪子接吻之后,飘雪下得丝毫也不紊乱这种降雪法,具有仪式般的庄严随着脸颊的冰冷,清显感到自己的心也渐渐地冰凉了15不再对生活充满希望,心也渐渐变冷,这也是悲观厌世虚无思想的表达 川端康成的?雪国?的虚无美主要通过人物的虚无表达出来岛村经常发出徒劳的喟叹,虚无的信念可以说是他的处世哲学他游手好闲,靠吃祖先的遗产生活,对人生没有明确的信念和力量,非常迷茫,终日无所事事他的虚无思想主要表达在和驹子的一次关于驹子记日记和写小说的对话中: 是写读后感么? 读后感我可写不来不过是把书名、作者、出场人物的名字,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记下来罢了 记了又有什么用呢? 是没有什么用 徒劳而已 对于岛村徒劳而已的评价,驹子毫不介意但不知为什么,岛村还想大声再说一遍徒劳而已16与驹子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形成鲜明比照,岛村对人生持虚无的态度。
人物的虚无思想与作者自身有着亲密的联络川端康成3岁丧父,4岁失母,16岁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溘然长逝不幸的遭遇,漂泊的生活,加以失败的初恋,给他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哀痕,对川端的整个人生观都产生影响,并奠定了他的寂寞、孤独、忧郁、感伤的性格基调,17同时川端康成还受东方佛教无常、无我、虚无等教义以及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响,再加上1945年日本战败,这种情绪与他作品中的虚无主义有深层联络 四、结语 秋月春花夏杜鹃,冬寒雪洁馨人意是亲切而优美的日本人的心的歌声这朴素纯真的和歌,似乎只是对现实的写真及堆砌;细味之下,却又恰恰凝聚了日本古来的传统精神,传达出日本的真髓、作者的心音,到达一种全虚的境界18通过上述对日本近现代文学中雪意象的分析,笔者认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雪不仅是爱情的见证者,而且表现了死亡与消灭的主题,表现出日本传统文学的虚无主义倾向雪在日本近现代作家的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 [注释] ①14汤春苹:?渡边淳一白色意境下的生命表现?,?长城?,2022年第2期,第28页 ②潘晓梅,严育新:?情爱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0页 ③④⑨⑩15三岛由纪夫著、唐月梅译:?春雪?,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91~96页、第381~386页、第402页、第381~385页、第96页。
⑤16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雪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29页、第49页 ⑥⑦1112渡边淳一著、陆务实译:?一片雪?,文汇出版社2022年版,第1页、第615~616页、第615页、第616页 ⑧来源于金代诗人元好问?摸鱼儿雁邱词?的前两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台湾女作家琼瑶作词的歌曲?梅花三弄?,在此根底上稍加改动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13何乃英:?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73页 17李贻桂、汪盛春:?〈雪国〉人物命运与川端康成的悲观虚无思想?,?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114页 18转引自张碧波:?实现川端文学虚实合一的媒介〈雪国〉、〈古都〉中镜子的作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22年第20期,第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