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高师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实习薄弱、实习模式单一,适应社会和工作能力差等状况高师院校应认真研究非师范专业学生实习规律、增加投入、安排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参加教育实习等,加强对非师范专业学生实习的指导与管理,提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促进高师院校的不断发展[关键词]高师院校 非师范专业 实习 问题一、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高师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非师范专业的实习内容、形式和手段出现了许多变化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数量多、规模大,管理水平大众化,同时实习学生数量不多,可选择的实习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基本能够满足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化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的实习存在以下问题:(一)保持实习单位数量越来越难,原因有:1.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学生规模不断扩大2.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不再需要实习生;3.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不愿接收熟练程度较低的实习生;4.实习生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会增加实习单位的管理成本(支付必要的报酬)。
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不再愿意接收实习生5.实习场所和岗位的特殊性与实习项目的单一性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实习场所和实习岗位具有特殊性,给实习安排造成了困难二)实习模式单一,以学生自主实习为主,管理较困难自主式实习是指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单位开具接受实习的接收函,同意实习生到该单位进行实习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减轻高师院校的负担,利于激发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步入社会积累经验缺点是高师院校不容易集中管理和指导实习,不能保证每位实习生都到单位实习,不能保证实习质量三)非师范专业实习经费短缺普通高师院校由于自身专业的特点,国家的拨款偏少,加上师范专业学费低,高师院校的教学经费相对比较紧张,因此,能拨给实习环节的经费更少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一般在中小学集中进行,实习过程中的耗费较少,所需经费不多,高师院校可以承受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实习则不同,要在更大范围内的各类型的单位进行,而且人员分散,需要大量的经费,普通高师院校压力很大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足,不能满足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的需要由于高师院校过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教育部门,与其他单位联系不多,用人单位把接收学生实习当作单位的额外负担,把安排学生实习看做面子和私交。
国家没有政策保障和行政干预,使得高师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十分困难,不能满足实习的需要,影响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素质五)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跟不上除了来自社会因素对实习的影响,教师个人发展也对实习效果起重要影响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定主要包括两个因素:教学与科研科研成果容易量化,职称评定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学水平难量化,没有严格的标准来衡量,因此,教师职称评定中教学工作没有成为决定因素职称评定的标准影响教师行为,教师容易轻视教学而重视科研因此实践教学上,教师在实习环节不能主动给予指导实习学生刚刚接触实际工作,很少能够发现、提出问题,因此得到的有限,影响了实习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加强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实习的对策(一)实行自主式实习的同时,探索新的实习模式自主式实习无法保证实习的质量,选择时应该谨慎实施自主式实习模式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学生的实习资格:实习生成绩较好,要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必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实习生在态度上必须重视实习,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实习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1.“一条龙式”实习模式探索一条龙式实习模式是从“就业一专业定位一实践教学一实习”出发,科学设定实习的目标及任务,使实习目标变成具体、可操作的系列任务,然后将这些任务打包开发成项目,以项目推动实习。
一条龙式实习模式具有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实习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独特的优势实习项目可由专业教师设计,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还可以与实习单位合作,将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梳理、打包成项目,实习生在实习过程开展项目,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解决了实习单位的问题2.毕业实习“三结合”毕业实习“三结合”是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毕业实习与校内实训、毕业设计及就业相结合1)校内实习实训与毕业实习结合,可使学生实习前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更易受实习单位的欢迎2)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充分利用基地的设备、师资、场地等条件完成选题、调查等毕业设计环节,实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双赢,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有的单位招聘前会通过实习考察员工,学生可把毕业实习与就业意向相结合,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二)增加实习的经费投入,确保实习的质量1.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规律的研究工作加大必要投入,用于研究非师范专业的实习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师院校应搞好立项工作,投入一定的研究费用,将非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学校的重点教学研究项目。
2.增加投入,加强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非师范专业实习一般没有实习基地,必须将实习单位固定下来成为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应以双赢为基础,以基地稳定为条件,以基地质量为标准高师院校应主动走出校园,与各类型单位进行沟通,洽谈,选择声誉好、管理制度完善的单位签订实习、就业、科研等合作协议,授予其实习基地称号高师院校应拿出实习经费作为启动经费,调动接收单位的积极性,要用心经营基地,平时多沟通,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困难,协助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工作,对实习单位表现好的指导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双方共同努力,使实习过程规范化,实现实习基地标准化高师院校应当和当地政府联系,请求帮助解决实习安排问题;也可以发挥校友作用,安排学生到其所在单位实习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应加快建设校内的实习基地校内应建设与学生实习相关的实验室,跨专业开放实验室,实验室使用时间要延长,为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条件;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等,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的不足三)拓宽实习项目,鼓励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兴办了许多新专业,他们愿意接收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
在高师院校,每学期都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等课程,学生可以报名参加,修完这些课程后进行教育实习,可申请教师资格学校应统一组织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的培训,并安排教育实习,组织面试,帮助办理教师资格证同等条件下,作为复合型人才来适应职业教育对特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既提升了实习的效果,又扩大了就业机会四)指导教师方面,建设“双师型”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高师院校应主动向其他院校学习派送教师脱产学习其他学校的实习规律,邀请专家到校就实习工作进行交流,培训实习指导教师制定指导教师的激励和培养制度,将教师安排到企事业单位短期实习工作,引入实习单位专业人士或工程技术人员,建设一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明确规定指导实习的工作量,提高实习补助,并对表现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提高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该文为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的阶段成果河北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普通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实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的研究成果[Reference][1]林素梅,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阴〔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5, (6):79-80[2]张旺君,关于加强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6):17-18.29[3]田向阳,普通高师院校如何加强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实习〔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7 (4):157-160[4]张旺君,周合兵.师范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 29 (3):131-134(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河北石家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