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巧用旁批助力语文自读课教学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08KB
约5页
文档ID:318279269
巧用旁批助力语文自读课教学_第1页
1/5

    巧用旁批,助力语文自读课教学    苏志源“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设计了一个新的助读系统,即旁批新教材设计旁批等助读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分教读课和自读课教读课和自读课分别指向精读和略读自读课上教师教得少,甚至不教,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阅读自读课重在“自”这一个字上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自读课的“自”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树立问题意识,自主完成课文的学习自读课如何在“自”上做好文章呢?那就要立足统编版新教材,充分利用全新的自读课助读系统,即旁批一、巧用旁批,自主梳理线索与情节统编版自读课要先放权,教师要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主要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在自读课上只充当“导演”的角色自读课“导演”导什么,“导”学生运用旁批完成自主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课为“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这一课文在之前并没有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之中这一次作为自读课出现,还在课文设计了六个旁批而熟悉文本的内容是学生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旁批梳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自读课的主要内容呢?这时,教师要发挥“导演”的作用,可以设计两个运用旁批完成梳理情节的学习任务。

一是从刘姥姥的角度,运用旁批的方法概括课文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在情节对应段落旁批注上课文情节旁批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刘姥姥的角度情节1:……”的格式概括学生分别在课文第1段旁批:刘姥姥的角度情节1:赞大观园(1),在第4段旁批:被设局(2~4),在第6~9段旁批:演“笑”剧(5~10),在第11段旁批:释“笑”剧(11)学生用短语的形式,自主概括出自读课情节让学生旁批在相对应的段落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文本意识,让学生明确旁批不能离开文本二是从“笑”剧设计者的角度,运用旁批的方法概括课文情节笑”剧设计者是凤姐和鸳鸯等人学生从这一角度概括内容,就能对课文情节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旁批时,教师同样要求学生以“设计者角度情节1:……”的格式概括学生分别在课文第3段旁批:设计者角度情节1:设“笑”剧(1~3),在第5~9段旁批:施“笑”剧(4~10),在第11段旁批:说“笑”剧(11)学生以旁批的读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厘清线索、梳理情节,在教师的“导演”下自主阅读,完成第一个自主学习任务从两个角度旁批这一设计目的在于完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目标之一——抓住小说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本单元作为古代白话小说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把线索、情节列为第一个学习目标这对完成后面的另外两个目标起到铺垫的作用二、巧用旁批,自主探究人物形象统编版自读课重在发挥“自”的作用借用旁批等助读系统,做好“自”的文章学生旁批完成《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线索与情节之后,接着仍然用旁批完成探究人物形象的学习目标1巧用自读课已有的旁批《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本已有的六个旁批中,有两个意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旁批第五个:刘姥姥的话体现了她怎样的特点,这个旁批从人物语言描写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圈点的方法,学生把自主探究的结果旁批在课本上如圈点出刘姥姥的话“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并在这处语言描写旁批“节俭”“淳朴”等词语圈点句子“去了金的,又是银的……”, 并旁批“朴实”“率直”等词语 圈点句子“……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并旁批“憨厚”等词语学生完成这些旁批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另一个助读——阅读提示探究这些性格的形成原因为了使学生对刘姥姥这一形象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阅读刘姥姥另外两次进贾府的情节课本第六个旁批:刘姥姥明知道是拿她“取个笑儿”,为什么还积极配合?教师引导学生在第11段画出刘姥姥积极配合表演“笑剧”的原因是哄老太太开心。

并让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旁批出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圆滑世故、精明机敏凤姐、鸳鸯设计取笑刘姥姥,而刘姥姥心知肚明学生探究故事开端和最后几个人的对话,分析文本并得出结论,并旁批在课本上2新增自读课没有的旁批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只从课本已有的旁批分析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新增人物探究的旁批刘姥姥这一形象除了从语言描写来分析,还可以从动作描写等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刘姥姥典型的动作描写,并做旁批如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第9段画出刘姥姥动作描写的词语:伸、夹、撮、伸、滑、滚等,并做问题式旁批:刘姥姥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或这些动作体现刘姥姥什么样的特点同桌之间互相完成对方的问题式旁批,将答案写在旁批的下方这个环节中学生先自主阅读新增批注,再引入合作学习,提高自读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利用课文已有的旁批和新增没有的旁批这两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目标之二——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的学习任务三、巧用旁批,自主探究小说艺术特点1巧用旁批,自主探究写人单元目标要求结合具体描写,具体描写中的“具体”有哪些?《劉姥姥进大观园》作为古代白话小说的经典节选,它擅于写人,尤其重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课文除了具体描写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还描写了众人各具特色的笑这是历来被人所称赞的描写,也是这一课的重点、难点课文第四个旁批的设计就是指向这一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描写完成“众人的笑,各具情态,体会其妙处”这一旁批,并体会白话小说在写人这一方面的艺术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圈出史湘云、黛玉、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笑的情态,并结合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体质特点等方面分析其思想性格特点2巧用旁批,自主探究写法《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二、三个旁批指向白话小说的写法:悬念与伏笔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两个旁批,自主探究这两种写法《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二个旁批是设置悬念:她们会如何拿刘姥姥“取个笑儿”呢?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悬念的两个步骤:设悬和释悬,在空白处做旁批《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三个旁批——鸳鸯拉刘姥姥出去说什么悄悄话,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伏笔的两部分:前有伏和后有应旁批旁批是统编版教材的一个亮点,语文课堂要巧用旁批,助力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充分地引导学生用旁批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完成自读课“自读”的使命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金火中学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