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擦亮一双欣赏古诗词的眼睛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8224832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学生擦亮一双欣赏古诗词的眼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为学生擦亮一双欣赏古诗词的眼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为学生擦亮一双欣赏古诗词的眼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为学生擦亮一双欣赏古诗词的眼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学生擦亮一双欣赏古诗词的眼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学生擦亮一双欣赏古诗词的眼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为学生擦亮一双欣赏古诗词的眼睛 李清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有不少的比重。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诵读、背诵优秀诗文的目标小學阶段不少于160篇(段)。也正因为此,古诗文的教学颇受教师们的关注。可是目前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教学方法模式化,缺乏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教学手段“多样化”,缺乏对语言的必要品味;教材解读单一化,缺乏对古诗的多元理解。教师对文本阅读的主宰,使得学生失去了个性体验,更无法从自己的经历经验出发,展开纵横驰骋的想象,创造性地理解作品,品味文本的秘妙。这些怪异的现象不禁引发笔者的深思:小学老师教古诗,教什么?小学生学古诗,学什么?其实,如果我们重温

2、一下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教学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暂时抛开生字词学习不谈):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是基础性的目标,必须达到;2.感悟古诗文的内容和情感这是发展性目标,在目标的达成度上,允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弹性要求,不追求统一。课标中提出的“体验”也好,“领悟”也好,强调的都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发现”,绝对不是教师的“灌输”。因此,小学老师教古诗,要教欣赏,教审美;小学生学古诗,要学欣赏,学审美。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为学生擦亮一双欣赏古诗词的眼睛,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走进古诗的意境。接下来,笔者以一节古诗欣赏课绝句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一、反复诵读

3、,探求古诗的音韵美古诗的语言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古诗绝大部分是七言或五言诗,它讲究押韵、平仄、对仗,节奏鲜明,极富乐感。这些古诗不管是七言还是五言,在诵读中都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到古诗的音律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古诗中的音韵美。请看教学片断:师:这首诗美吧!美在哪?现在请大家拿起笔,默读这首诗,从诗中去发现。在你发现的词语上做上记号。(生先后找出了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而对于这首诗歌的语言美却无人谈及。)师:声音、色彩、动态,一般古诗写景都离不开这些。请看唐朝另一位诗人杜牧写景的两句诗。【课件:江南

4、春】生:(个别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师:你们看看,有没有色彩?(绿、红)有没有声音?(啼)有没有动态?(被风飘动的酒旗)这是相同的,那它们有不同吗【课件:两首诗对比】生:(纷纷举手)绝句对得很整齐,语言很工整。师:这样,咱们来对对子吧。(拉长声音)“两个”对“黄鹂”对(加快速度)“鸣”对“翠柳”(后两句由男女生互对)师:你们看,语言的形式非常工整,这就是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板书:语言美】二、想象还原,探求古诗的画面美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很多古诗都属于摹景状物的传世佳作。诗人们也特别注重从景物的色彩、姿态、声音等方面去观察事物,描摹特征,读了常会让人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形象感

5、。如杜甫的这首绝句从字面上看包含了六种景物: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加上暗含的江之蓝,船之褐等,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不仅如此,诗中还描绘了景物的动态美(上、含、泊);景物的声音美(鸣),动静结合,充满生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非常善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所有感官的审美积极性,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种种景象,进而在联想和想象的世界中,去感受去欣赏绝句所展示的画面美。三、品评赏析,探求古诗的凝练美古诗的语言精练,语意含蓄,同时十分讲究用字的精当确切,哪怕是一个字都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所以对于这些字眼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去用心研读,细细品味,发现并感

6、受其精妙之处。杜甫写诗追求“语不惊人誓不休”,绝句中的“上、泊、含”都意味深长。在教学中,老师就通过质疑、符号勾画、换词等方法引导孩子去体会“含”字的韵味。孩子们的解读是个性的,是多元的,让听课教师频频点头。师:【板画:】这个框里还能再添上什么符号?生上台在框内画了“”表示连绵的雪山。师:你认为框代表什么?生:窗户。师:西岭山上的千秋雪,作者在哪里看到的?生:窗前。师:没错啊,那怎么用“含”字呢?按理说应该用“窗看”或是“窗望”呀?现在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明明是窗前看到的,诗人为什么却要说是“窗含”呢?生1:窗户像一个画框,框住了窗外美丽的景色。生2:“含”字告诉我们诗人是站在窗子里往外面看

7、的。生3:诗人看到的景色美得像一幅画!生4:站在窗前,远处的西岭山似乎近在眼前,而窗外那么大范围的景色都浓缩在这小小的画框里了。师:是啊,一个“含”字把我们的视线由下到上,由近及远,拉向天边,与西岭山对接,视野无比开阔。诗人伫立的窗口就像一个画框,将极目的青天、远处的西岭雪和近处抽丝的翠柳恰到好处地镶嵌其中,成为了一幅永久的风景画!四、纵横联系,探求古诗的意蕴美“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吟诗作赋,无关风月,意在以诗抒怀,借诗咏志。也正由于此,古诗不仅因它的语言美、画面美悦人耳目,更因蕴含其间的高雅情趣和高洁人格震撼人心,传诵历代。因此,对于某些古诗的教学,我们不宜浅尝辄止,而要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

8、表达的情感的同时,进一步揣摩诗人的心愿和志向。杜甫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的儒家思想仍然主导着他,因此他的诗歌中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红线,诗风沉郁顿挫。所以,当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再指导学生去学习绝句时,读出的绝不仅仅是春和景明的喜悦与悠然,更多的应该是这种喜悦之下无法掩饰的,因年老多病无法再报效祖国的苍凉与失望。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她采用了“知人论世”和“纵横联系”的方法,不仅向学生补充介绍了杜甫艰难坎坷的生平,还补充学习了望岳和登高两首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表达出的情感。前一首让人感受到壮志凌云、豪情满怀的少年杜甫形象,后一首则点出了世事艰难是诗人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原因。这样一来,诗人忧国伤民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学生也真正明白了绝句一诗所表露出的诗人的情怀。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