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8224132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摘 要:“学生幸福”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幸福是学生的基本权利,那么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就应该是学生幸福应有的伦理内涵。当代中学生面临着中西文化冲突和价值取向的冲突,面临着以往所没有的残酷的生存竞争,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情绪体验将导致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发生不一致,因此,新形势下中学的德育必须要准确的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趋势,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人文关怀,来结合实际,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的幸福观教育。Key:幸福;幸福观;学生幸福加强中学生幸福观教育是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完善的人格。因此,应

2、通过积极的思考与实际行动,完善人格,提高中学生生活质量。1 提高中学生幸福观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地位我们强调在德育中凸显幸福观,确定幸福观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核心作用,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要将幸福本身的活动视为进行德育的动力,中学德育应该加大对中学生的幸福的关注,关注中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幸福观教育作为中学德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努力成为能够充分展现德育目的和德育意义的平台。2 构建科学的中学生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1)加强精神幸福教育。教育是一种教化人的特殊的社会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精神领域对幸福的感知、享受能力,引导学生拥有丰富、高尚的精神生活,从而可以使他们的心灵不

3、断地丰富和成长;引导学生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把各种需要、欲望和追求和谐统一,充分体验并正确对待人生中种种情感经历;引导学生正确的去理解幸福生活的真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生和幸福;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社会积极的一面,关注社会中美好的东西,关注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精神上的幸福。2)注重过程幸福教育。过程幸福观是指将幸福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和不断实现的奋斗过程,并且在每一次目标实现后去继续体验幸福意境。对于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来说,人生的幸福应该体现在人生的奋斗的过程中,而并非体现在得到的结果上。艰苦的追求虽然不一定取得成功,但其中却蕴涵着成功的希望。3)突出集体主义幸福观教育。在社会主义社

4、会中,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有机统一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只有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也只有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幸福。中学生只有追求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幸福,树立集体主义幸福观,才能自觉的为社会作贡献,并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求、塑造自己完善的人格,社会也会关心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追求,中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幸福。3 教育者要强化自身素质首先,作为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和人生境界。教育需要教育者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教育者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教育者能够准确把握每一个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的机会和契机,

5、作为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要与生命的意义、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对全身心的持续的投入到教育中,才能将自身的幸福、社会的幸福传送给学生,使学生也感知到幸福。其次,作为教师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时常能够看到社会的阳光面,要用美的心态审视教育、审视自己、审视学生。教育过程是充满变数的,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及时扑捉学生的动态,掌握他们的情况,对教育过程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反馈、调节和修正,与学生实现心灵的交流与互动。最后,教育者要始终将幸福理念贯穿于教育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前提是自己具有感知、创造、享受幸福的能

6、力,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幸福感知、幸福创造和幸福享受能力,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学生的健康成长联系起来,以此唤醒学生对幸福的感知、创造和享受能力。教育者要善于通过教育对话体现出对世间的爱、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对和谐的追求和对发展的诉求。4 激励中学生发挥幸福实践的主体能动性1)正确享受享福。感动是人们的一种心理体验,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中学生并不是不幸福,也不缺乏感受幸福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但是缺乏的是感受幸福的能力。教育增进学生的幸福是可以通过过程来实现的,即把幸福人生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幸福,并且通过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提供基础。其中,树立正当幸福观是前提,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是

7、关键。梁捷在幸福指数:中国人幸福吗?中提到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它是正面的,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首先是满意感:个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无忧;其次是快乐感,许多事情都能带给人快乐;幸福感的最高表现是价值感,它是在满意感与快乐感同时具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发展的因素,比如目标价值、成长进步等,从而使个人潜能得到发挥。1在正确幸福观的建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充分享受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增加内心体验。2)积极创造幸福。赵汀阳说:“幸福是一种能力。”2教育者在培养中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时要首先指导中学生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要与中学生

8、的内在动机或者需要相适应,而且内在的价值目标更能激起人的幸福感,所以教育者要帮助中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通过思考与合作,不断的去创造幸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能被单纯的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应该把学习看作一个主动探索的求知过程,学生在创造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克服失落、沮丧。创造的过程是幸福的,创造的结果是有价值的,只有参与了创造,才配享有幸福。3)处理好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关系。道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有道德的人才配享受幸福,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道德人格的最高追求,对至善的追求其实就是对

9、幸福的追求。对道德人格的追求过程,也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幸福感的滋生过程。我们要培养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勇敢和牺牲,更表现为一种长期的忍受和坚持,不断地调节、克制与自己的信念不一致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鼓励和告诫自己实现目标。5 结语当代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未来发展的依靠力量,正确幸福观的建立有利于使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有利于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價值观的建立,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并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教育者应着眼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成为真正具备感知幸福能力的人,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的人。Reference1梁捷.幸福指数:中国人幸福吗?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30-31.2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王珊珊(1987-),女,汉族,山东济南市人,中学政治教师,法学硕士,山东省济南中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