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中叙事技巧分析 蔡玲凌,彭 柳(四川理工学院 外语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Summary:《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欧洲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作品发扬了希腊讲求有机统一的美学原则,是由十天内十个青年各讲一个故事合编而成这些故事包罗万象,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了那个新旧嬗变时代的风貌《十日谈》包括一百多个生动曲折的故事,为了把这一百多个故事显得趣味横生,互不雷同,薄伽丘显示出高超的小说叙事技巧本文将通过其中的故事情节,总结分析薄伽丘所运用的叙事技巧,再次领略《十日谈》的艺术魅力Keys:《十日谈》;薄伽丘;叙事技巧I106 :A :1673-2596(2012)11-0094-02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杰出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十日谈》写于1348年,以意大利方言写成,融古典精神与世俗生活为一体,是薄伽丘对人类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标志之一《十日谈》讲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逃避1348年发生在佛罗伦萨的瘟疫,结伴到乡间别墅暂住,为了娱乐打发日子,规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而且每天的题材不一样他们一共讲了十天,共计一百多个故事这些故事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各个层面,向人们展示了那个自由与混乱、解脱与放纵并存的社会现实。
《十日谈》宣传人文主义思想,以个性解放为出发点,向中世纪的宗教、法律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反对禁欲主义同时赞美和歌颂新生活,表达出构建理想盛世的美好愿望《十日谈》不仅在主题上突破了中世纪文学的禁忌,而且在谋篇布局上颇具匠心,几乎包罗了所有重要的叙事技巧,奠定了其在欧洲小说史上的地位《十日谈》借鉴了东方《一千零一夜》的框架结构,把一百个各自独立却又相互类同的事件组织在一起,构成十个为一体的平行的并置结构薄伽丘在故事的叙事上使用了常规的叙事技巧:如反讽、抒情、象征、寓言、夸张强化与重复延伸等使小说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作品的文学表现力,除此之外,薄伽丘还应用了另外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完美精湛,摇曳多姿一、逻辑与反逻辑交替使用一部小说应该具有完整性,是一个虚构的有机整体,这样它才具有了超越生活的真实又不离开真实《十日谈》的小说模式总是这样的:某人住在某地,他要做什么事情,突然出现了什么岔子,结果又如何如何小说总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结构,一种内在的联系使得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果脉络清晰,这就是小说的逻辑性《十日谈》遵照时间的线性发展,却在逻辑性上巧做文章比如第3天的第九个故事,讲的是医生的女儿之莱特爱上了高贵的伯爵之子贝特朗,为了获得贝特朗的爱,之莱特自告奋勇地给国王医好了顽疾,请求国王赐婚。
但是贝朗特嫌弃她地位低下不愿和她结婚,就在新婚之夜逃了后来之莱特先治理好领地,再外出找伯爵,最后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获得了伯爵的爱,过上幸福的生活整个故事一气呵成,逻辑性强,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另外一个故事,在第5天的第9个故事里面,费德里哥为了博得美人的青睐,散尽家财,当女主人公为了救病危的儿子去找他,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撮合两个主人公在一起薄伽丘忽略了其他情节,着重描述费德里哥杀鹰待客的场景,使人感受他的热情发挥到极点,也是女主人公情感发生转变的原因特别是为了加强小说的逻辑性,还做了细节的铺垫,尤其是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使得小说显得合情合理,逻辑关系丝丝入扣,感人至深小说中的故事不仅逻辑清晰,合情合理,而且还违反常情,奇峰突起这种违反常情,反用因果关系的写法就被称为反逻辑实际上,反逻辑是逻辑的补充或变形,它暗示生活不总是按照逻辑规律,不总是显得合情合理在第1天的第二个故事里,当杨诺担心因为教廷的黑暗腐败而使犹太人远离天主教时,反而还坚定了犹太人皈依的决心在犹太人的心里,他认为天主教比其他的教派更加正大神圣,不可侵犯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的神圣和教会的腐败形成鲜明的对比在4个故事里,一个小修士犯了戒律,理应受到重罚,他却使用巧计,证明院长也犯了这个过失,因之逃过了责罚。
这种反逻辑的叙事技巧达到了嘲笑生活的效果,使人发笑和惊奇的同时,引人思考,促人警醒第7天的第五个故事,薄伽丘把反逻辑这种叙事技巧发挥到极致,使得显得这个故事十分有趣可笑有个商人有个美丽的妻子,他总是觉得别人会因为妻子的美貌而爱上了,最后背叛他于是,他把妻子看管得很严,不准干这样,不准干那样;妻子气愤丈夫对自己的怀疑与不信任,于是,她决定戏弄丈夫谎称和神父通奸,让善妒的丈夫相信她的清白最后她真的有了情人,戴上绿帽子的丈夫反而放松了对妻子的管束这样的叙事技巧,产生了艺术的陌生化和间离感,同时揭露与嘲笑虚伪反动的时弊二、冲突平衡技巧一般小说中应具有某种相互冲突,矛盾,斗争的因素,两种力量的对立,正如维?什克洛夫斯基所说:“构成一部小说所需要的,不仅是作用,而且是反作用,即某种不一致郭宏安,13)《十日谈》幸福的相爱不能是小说,而小说需要带点阻碍的爱情,正反较量冲突才能达到小说的艺术效果在2天的第八个故事里,伯爵和他的两个孩子本应该享受美好的生活,结果受到诬陷,不得不骨肉分离,历尽磨难,最后,那个王妃忏悔,伯爵和孩子们获得了应有的待遇,这样美满的结局让人感动在整部小说中,靠强烈对立冲突来达到小说艺术效果的故事举不胜举,比如某个妻子在丈夫冷酷无情的虐待下仍然爱着他,并且最后还千方百计地得到他的爱情。
妻子的不幸得到别人的同情,丈夫就作为反面被孤立,最后的结局达到一种平衡,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十日谈》中有些隐形的冲突更加耐人寻味薄伽丘通过改变语言的特点,比如使用双关语等技巧,使得小说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第1天的第一个故事里,夏泼莱托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一生做了很多坏事,他在神父面前不停地为自己的过去做忏悔,他的忏悔词是小说的精华,把他作为骗子的狡猾和虚伪暴露得一览无余,但是神父觉得他是主的好孩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情有可原,他变成了一个高尚的人物,但是在读者的心中,夏泼莱托就是个渺小的人物,令人发指,这两者之间的形成了有趣又巧妙的对立,喜剧效果十足这种隐形的冲突还表现寓言性的作品中比如在小说的开篇,薄伽丘描述了佛罗伦萨的大瘟疫,当时繁荣的都市尸体纵横,丧钟乱鸣,到处呈现一片触目惊心的恐怖场景,这是真正的瘟疫描写吗?还是对中世纪黑暗统治的反映?这样的写法,表层和深层含义的不统一反而导致多个意思三、强化感受技巧小说中技巧的使用实际上就是为了强化艺术作品的可感性,《十日谈》中使用了大量的技巧,比如反写——就是将一种习以为常的模式加以扭曲和讽刺性的模仿《十日谈》可以说就是对中世纪道德故事的反写,其中许多作品就是模仿了习俗中惩恶扬善的说教。
在第5天第八个故事中,纳哒乔在林中看到的幻想,被追逐被残虐不是传统说教故事里作奸犯科的坏女人,卖淫女,而是过分高傲家世显赫的少女,将善恶标准来了个颠倒,使陈旧的模式翻出了新的生机,也确立了新的人生原则这种反写建立在一种差异中,读者在一种独特和新奇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为了加强小说的感受效果,作者还大量使用重复、排偶、同义复用等手段来突出小说的效果延宕是薄伽丘在小说中常用的技巧,故事情节反复的出现,循环往复,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第4天的第一个故事和第五个故事有相似之处,都有男子被杀,女子痛不欲生抚尸哀恸并殉情的情节第一个故事中,郡主绮思梦达接到父亲装着爱人心脏的金杯,决定以死抗争,义无反顾,其情可感,其志可敬,一个侠骨柔情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延宕停滞中浓墨重彩使得女主人公的一言一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小说用语言、动作、神情表现主人公强烈的感情变化,原来短暂的动作用慢镜头缓缓展开,形象突出,使人感受深处小说要强化感受,离不开突转这个叙事技巧小说中巧合、悬念、发现比比皆是;险象环生,出奇制胜,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第2天的第九个故事非常具有传奇的色彩,首先,是一群商人闲谈,其中贝纳卜赞美自己的妻子贤惠美丽,不会受外面的引诱,另外的一个叫安波罗桥不信,他们就打赌。
接着,安波罗桥去引诱贝纳卜夫人不成,竟用奸计达到目的贝纳卜就派仆人去杀自己的妻子,幸好妻子机灵成功出逃,并且被苏丹收下做了官后来遇到安波罗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贝纳卜夫人冷静地设计机关,当面对质为自己洗去冤屈,惩罚了那个害人精,与丈夫重修旧好这个故事处处见奇,时时历险,一波三折令人遐想薄伽丘充分使用了突转这种技巧在整个小说中,比如,在第10天第三个故事里,主人公纳山给读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讶一惊,就是他主动将自己的行踪告诉欲索其性命的杀手;二惊,就是纳山自投罗网进入杀手布下的陷阱;三惊,就是心甘情愿地让杀手取其性命;四惊,要求杀手取自己的好名声这样的叙事让读者在惊讶万状下又不得不信服,因为纳山慷慨磊落的性格正是小说的基础突转的运用使小说极具吸引力和传奇性,令读者在出人意料的情境中不断地调换情绪,始终保持着对小说的好奇心,达到审美的快感薄伽丘的《十日谈》中各种各样的叙事技巧运用,是小说生动有趣的基础;完整精致的结构,多姿多彩的人物塑造,变幻无穷的技巧,奠定了《十日谈》在欧洲小说史上的地位,成为后来很多作品学习的楷模《十日谈》使西方小说从处于鄙陋状态的轶闻故事,上升为一种重要的新文学形式,开始它千姿百态的发展。
Reference:〔1〕薄伽丘.十日谈[M].方平,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2〕郭宏安.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徐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