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精选八篇 篇一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姓名:周觅 学号:2009210137《地理学思想史》(詹姆斯著) 读书笔记第一篇 古典时期古典地理学的发轫,作者是用一系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问题(如为什么尼罗河的洪峰期与其他河流不同),尽管人们在对问题答案的探索中不断出现错误(如认为赤道地区温度太高而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在南半球因无法倒立而不可能生存),可能有时还有一些野蛮(如“将身上长毛的野蛮男女”残忍的杀害),但我认为这是文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从地球形状的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在中世纪,虽然不同的宗教对地理学的影响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大陆的人们逐渐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对中国古代地理学,作者提到《禹贡》及著名旅行家玄奘等人的成就及著作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作者重点讲述了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其获得的空前大量的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还提到地球形状和运动方面的新概念。
古典时期的最后,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姓名:周觅 学号:2009210137作者详细讲述了洪堡和李特尔两位地理学开山大师的生平及成就著作,二者的死代表着古典学术的顶峰与结束第二篇 近代时期对于近代时期地理学的发展,作者首先介绍什么是新地理学,接着对主要国家地理学的发展分别进行论述新地理学是1874年在德国开创的,后来德国的新地理学很快传到其他国家,主要是法国、英国和俄国,又(通过其他途径)传到美国上述几国对地理学性质这个问题做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德国的新地理学,作者介绍了佩舍尔、李希霍芬等人的地理思想,并评述了其对区域地理、景观学的各种论说与方法…… …… 篇二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读《地理学思想史》(刘盛佳)有感城环学院 曹阳 2009210006 地科一班[摘 要]之前就被刘盛佳教授的事迹所感染,对他的钻研精神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一次我走进了他的《地理学思想史》可谓是如同与哲人交谈,收获颇丰,在此与大家分享几分我的收获与感悟本文主要讲了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新大陆的发现,刘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国地理学说的出现以及中国的人文地理学[关键词]单源说 双源说 地理大发现 沈括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1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美国学者P.詹姆斯认为“开头是好奇心引起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是凡人类皆必须有的,世界上地理知识的产生,不受地域国界的局限,正是因为人们好奇心,推动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发现,对地理环境的认知不断加深,地理学一步步向我们走近。
对于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刘教授提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单源说,也是地理学家赫特纳所持的观点,他认为地理知识和地理学起源于希腊而另一种是地理学发双源的学术观点,近年来,日本学者野间三郎、松田信、海野一隆、高桥正在新纂人文地理学著作《地理学的历史和方法》中将地理学的历史分“东洋”和“西洋”两部分叙述,这种双源观点较单源观点更进步,更确切些这两种观点让我对地理学的起源有了更新的认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杂乱无章2中国与地理大发现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然而在这本书中,刘教授又一次提到了是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美洲,这也是有证据的因为亚、美两大陆相隔的最近点是只有86公里,而这86公里的白令海峡又有漫长的结冰期,无需航行就可互达在此还不得不联系到中国的航海事业,中国可谓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这绝对不是没有根据航海事业的发展有两个必备的要素,一是造船技术,二是导航技术众所周知,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海上事业由于指南针的应用,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使我国成为古代最大的航运国,而且跻身于印度洋的航运大国,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也是值得今天的中国人骄傲的古代的中国,古代的中国地理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严谨的治学态度…… …… 篇三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姓名:周觅 学号:2009210137《地理学思想史》 读书笔记第一篇 古典时期古典地理学的发轫,作者是用一系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问题(如为什么尼罗河的洪峰期与其他河流不同),尽管人们在对问题答案的探索中不断出现错误(如认为赤道地区温度太高而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在南半球因无法倒立而不可能生存),可能有时还有一些野蛮(如“将身上长毛的野蛮男女”残忍的杀害),但我认为这是文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从地球形状的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在中世纪,虽然不同的宗教对地理学的影响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大陆的人们逐渐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对中国古代地理学,作者提到《禹贡》及著名旅行家玄奘等人的成就及著作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作者重点讲述了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其获得的空前大量的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还提到地球形状和运动方面的新概念。
古典时期的最后,作者详细讲述了洪堡和李特尔两位地理学开山大师的生平及成就著作,二者的死代表着古典学术的顶峰与结束第二篇 近代时期对于近代时期地理学的发展,作者首先介绍什么是新地理学,接着对主要国家地理学的发展分别进行论述新地理学是1874年在德国开创的,后来德国的新地理学很快传到其他国家,主要是法国、英国和俄国,又(通过其他途径)传到美国上述几国对地理学性质这个问题做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德国的新地理学,作者介绍了佩舍尔、李希霍芬等人的地理思想,并评述了其对区域地理、景观学的各种论说与方法…… …… 篇四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地理学思想史》(詹姆斯著) 读书笔记一、古典时期古典地理学的发轫,作者是用一系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问题(如为什么尼罗河的洪峰期与其他河流不同),尽管人们在对问题答案的探索中不断出现错误(如认为赤道地区温度太高而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在南半球因无法倒立而不可能生存),可能有时还有一些野蛮(如“将身上长毛的野蛮男女”残忍的杀害),但我认为这是文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从地球形状的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
在中世纪,虽然不同的宗教对地理学的影响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大陆的人们逐渐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对中国古代地理学,作者提到《禹贡》及著名旅行家玄奘等人的成就及著作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作者重点讲述了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其获得的空前大量的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还提到地球形状和运动方面的新概念古典时期的最后,作者详细讲述了洪堡和李特尔两位地理学开山大师的生平及成就著作,二者的死代表着古典学术的顶峰与结束二、近代时期对于近代时期地理学的发展,作者首先介绍什么是新地理学,接着对主要国家地理学的发展分别进行论述新地理学是1874年在德国开创的,后来德国的新地理学很快传到其他国家,主要是法国、英国和俄国,又(通过其他途径)传到美国上述几国对地理学性质这个问题做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德国的新地理学,作者介绍了佩舍尔、李希霍芬等人的地理思想,并评述了其对区域地理、景观学的各种论说与方法法国学派的特点是自然与人文两者的平衡发展,不像其他国家出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明显分家…… …… 篇五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研 科 专 学 姓 日 生 学 位 课 程 读 书 报 告 封 面 目 地理学思想史 业 自然地理学 号 201000000 名 □□□ 期 20xx年00月00日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制究中国自然地理研究现状及进展——读《2008-2009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地理学)》 非常有幸能上□□□教授和□□□副教授讲授的《地理学思想史》,亦缘于此,阅读了《2008-2009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地理学)》。
为了更好的理解,还先后阅读了郑度院士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瞻》,郑度和陈述彭院士合著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杨勤业研究员、郑度院士、吴绍洪研究员和葛全胜研究员合著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进展》,宋长青主任和冷疏影研究员的《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倪绍祥教授的《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自然地理学研究》等一系列综述性文章原本信心满满,以为阅读大牛巨著后就能站在“巨人的肩上”,鸿篇阔论然落笔时却显生怯,地理学究竟是什么?我们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本质是什么???是的,有太多的“明确的答案”:“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是研究时空组合”;“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以智慧圈为核心”??诸如此类但没有一个可以让地理学人“扬眉吐气”的定义,亦因为此,地理学从哈佛等著名高校消失,钱学森同志成为了中国地理科学的“擎天一柱”,地理学一心往国民经济核心部门靠拢往往却靠边、靠后站??自然地理学毕业生出了可怜巴巴的几个研究院所和高校外,几乎就业无门面对这样的窘境,中国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怎样?应该怎样发展?一、提出地表过程研究,把握住时代脉搏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黄秉维先生提出综合研究地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的方向。
国内一般认为,这比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开展类似的研究约早20多年也正是这一前瞻性的指导,使得中国自然地理在经过描述阶段(自然现象的整编)后,能够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竺可桢引领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入“格物”之门,那么,黄先生的地表过程研究则属于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之举,当然,中国由于阶级斗争错过了“计量运动”的命中注定,使得谢费尔对例外主义方法论进行挑战之时,中国也开始了地理学究竟算不算一门科学的争论不过幸好忽悠动了钱学森同志出面,中国地理学逃过一劫(北美在计量运动扩大化之后,地理学全面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实用”的生态学,现在国内很多自然地理专业开始疯狂跟风搞生态,是为了埋自己?升华自己?)虽然历史不能够假设,但试想如果中国当时能够沐浴计量运动之春风地表过程(机理)+数值化表达的优势组合是不是会超级强悍?中国本就有许多诸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最独特的研究对象,如是这样,到今天在国内一篇Nature或者Science还能值100万元?…… …… 篇六 :地理学思想史题目一、名词解释1.地理环境决定论2亚历山大洪堡3地理大发现4地理学两大传统5地貌循环学说6主体功能区二、问答题1裴秀制图六体的主要内容2地理大发现对地理学的影响3.我国传统地理学的特点4.对我国新型城市化内涵的认识 1.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定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2.德国著名博物学家、自然地理学家,对地理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最先确定等温线、等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