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奥菲欧》歌剧歌队对比研究 叶思琦摘 要:希腊神话是两千年来欧洲文化脉络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歌剧的永恒母题随着历史的发展,希腊神话得到了不同的解读,歌剧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即使是同一个主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形式和内容亦有所不同,甚至同一个故事也会有不小的差别作者注意到,在歌剧改编过程中,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创新对内在戏剧立意的实现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经典歌剧《奥菲欧》入手,比较了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两位代表歌剧创作者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在相同的创作题材、创作理念下歌剧中使用歌队的差异,论证歌队的使用方式不同对歌剧内容表现的影响,并分析了造成歌队使用方式差异的原因Key:希腊神话;《奥菲欧》歌队;戏剧立意一、歌剧诞生的时代背景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是西方历史上漫长黑暗的时期人们生活在宗教思想高于一切的社会环境下,失去了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权力与此同时,希腊罗马璀璨的文化被淹没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前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教会的禁锢中挣脱出来并开始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文艺复兴末期,一批学者、文人及艺术家聚集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探讨如何复兴古希腊戏剧,他们试图创作出一种将诗歌、戏剧、音乐、舞蹈等融合在一起的大型艺术形式。
歌剧这一新的体裁应运而生二、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创作中的一致性(一)创作题材1607年蒙特威尔第创作了歌剧《奥菲欧》《奥菲欧》取材于希腊神话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故事与1600年佩里和里努契尼创作的《尤丽迪茜》不同,蒙特威尔第在乐队编制、宣叙调、器乐间奏(Ritornello)方面的杰出创作被很多学者认为是西方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1762年伟大的歌剧改革者格鲁克以相同的题材创作出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二)创作理念最早的歌剧为1597年雅高布·佩里与里努契尼创作的《达芙妮》,随后在1600年佩里和里努契尼创作了歌剧《尤丽迪茜》但这两部歌剧大部分曲谱已经失传横跨文艺复兴晚期及巴洛克早期两个时期的作曲家蒙特威尔第以音乐承载戏剧为创作理念在1607年创作出了歌剧《奥菲欧》蒙特威尔第认为音乐是实现戏剧性的手段,音乐应该为歌词服务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蒙特威尔第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时代的觉醒让歌剧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伟大的歌剧改革者格鲁克在1762年创作出《奥菲欧与尤丽迪茜》在这部作品中,格鲁克力求将感人的戏剧效果透过质朴感人的音乐形象呈现给观众,遵循了音乐为戏剧服务的原则从创作题材和创作理念来看,格鲁克与蒙特威尔第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说格鲁克创作的《奥菲欧与尤丽迪茜》是对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的继承与发展。
三、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创作情况比较歌剧如同打开一个时代的密码每一部歌剧都是当下社会文化及作曲家个人主观情感的映射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虽然在创作题材和创作理念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所处的时期及个人经历的独特性使得两部歌剧在脚本、乐队、歌队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创作的时代背景蒙特威尔第处于文艺复兴晚期与巴洛克初期的交叉点,在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巴洛克时期以宫廷贵族为中心的双重影响下,其为曼图瓦宫廷而作的《奥菲欧》在表达人性的同时,剧中音乐女神、希望女神、冥王、太阳神等神性人物的出现赋予神至高无上的力量蒙特威尔第将人性和神性的抗衡透过奥菲欧的勇敢无畏体现出来,同时又通过他内心的不安与焦躁冲动的一面体现了人物的两面性喜歌剧的兴起与正歌剧的衰败是促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两大重要因素在古典主义初期启蒙运动重返自然的呼唤下,格鲁克将《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作为其歌剧改革实践的起点简洁的情节和朴实真挚的人物形象是格鲁克对当下歌剧创作的反观人物坚定的性格与自我牺牲的精神的呈现也是这部歌剧能深入人心的妙笔所在二)戏剧内涵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为五幕歌剧,每一幕为情节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该剧中奥菲欧勇敢和冲动的雙面性格的呈现建立在与其他角色的相处模式中。
在第三幕的开场,奥菲欧为了使爱妻尤丽迪茜复活决定勇闯冥府,在希望女神的陪伴下来到三途河河畔,当希望女神离开时奥菲欧流露出的犹疑与对未知路途的迷茫是其意志不够坚定的显现,而后毅然选择前行是人物性格的一次升华在第四幕中,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相见时,由于被不安惶恐的情绪左右,奥菲欧的一个鲁莽举动使剧情出现了戏剧性的翻转当他转头看向尤丽迪茜的瞬间,尤丽迪茜再次死去剧中的高潮点将奥菲欧性格中非理性的一面暴露出来可以说在这场人性与神性的较量中,人性取得了胜利渺小的个体凭借自身的力量战胜了主宰万物的神同时奥菲欧又被自己冲动不理智的一面打败,最终失去了尤丽迪茜追求朴实与自然,格鲁克摒弃烦冗的情节创作出三幕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第一幕的开场就设定在尤丽迪茜的墓前剧中只有爱神、奥菲欧、尤丽迪茜三位主要人物,以歌队作为枢纽将剧情连接在一起,同时对情节的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蒙特威尔第不同的是,格鲁克塑造的奥菲欧,其性格成熟是从他的内心变化中体现出来的当奥菲欧面对尤丽迪茜的呼喊与哀求而转头看向她的那一刻正是奥菲欧性格成熟的极致体现,刹那即永恒回头只因深爱而非内心欲望的彰显最终,奥菲欧坚定无畏的精神将爱神打动,使尤丽迪茜得以再次复活,戏剧结尾是一个完满的结局。
而在这一过程中奥菲欧人物性格的凸显与剧中歌队产生的作用密不可分三)歌队1.歌队在蒙特威尔第《奥菲欧》中的应用在古希腊戏剧中,由于演出是在白天露天的剧场上进行,因此歌队的加入有助于实现演出时间、空间上的转换古希腊戏剧多为五幕,歌队主要出现在每一幕的结尾古希腊戏剧歌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时空转换、连接剧情、渲染气氛等方面巴洛克早期歌剧中歌队的作用与其十分相似在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中可以看到古希腊戏剧歌队的影子从歌队演唱部分的位置来看,《奥菲欧》每一幕的结尾都加入了歌队的表演在该剧中,歌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处于戏剧的外围整场演出除了四位牧羊人即歌队队长参与了剧中角色扮演,歌队其余成员始终位于舞台两侧歌队主要作用体现在烘托人物上下场,介绍、预示、评论剧情等方面2.歌队在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中的应用在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中,可以说歌队是除奥菲欧、尤丽迪茜、爱神外的第四位主要人物歌队走进了舞台中央,构成故事情节歌队参与了剧中人物角色扮演,和主要人物一同构成了戏剧人物的共同体在第二幕开场奥菲欧前往冥界救妻的情境中,由歌队成员扮演的冥府精灵在造型和肢体动作上的舞美呈现将冥府精灵这一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当奥菲欧恳求精灵们准许他与尤丽迪茜见面时,歌队成员从舞台四周集聚并将奥菲欧围绕其中精灵们围绕着奥菲欧打转,意图将其劝离此地集聚性的场面效应更加突出奥菲欧救妻的艰难冥府精灵与奥菲欧戏剧化的互动将冥府阴森可怖的环境描摹得入木三分,同时凸显了奥菲欧勇敢无畏的人物形象人物内心矛盾与真挚情感的外露也在奥菲欧与歌队互动的这一戏剧行动中铺展开格鲁克更加重视歌队在歌剧中的地位歌队表现形式多样化,除了演唱,还加入了丰富的肢体动作歌队成员的造型随着场景的切换而变换此外,歌队是人物牵引的枢纽,对戏剧整一性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多重艺术手法综合的运用增强了歌队这一艺术形式所能带来的戏剧效果3.歌队在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歌剧中的对比(见表1)蒙特威尔第《奥菲欧》中的歌队表演仅占整体演出时长的十二分之一除一、二幕穿插于人物上下场间,其余均在每幕的结尾处出现歌队与剧中主要人物没有直接的交流,在戏剧故事中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位于戏剧情节的边缘尽管歌队与主要人物有一定的距离,歌队在戏剧铺垫产生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在第一幕中歌队呼唤出婚姻之神为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结合唱赞歌第一幕的结尾歌队预示了悲剧将要来临,同时为第二幕信使传递噩耗埋下伏笔。
歌队在主要人物上下场、事件发生转折关键节点处出现,使故事情节产生戏剧性的翻转与蒙特威尔第不同的是,格鲁克让歌队走进了故事中心,并与主要人物进行了对话可以说没有歌队就构不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剧中多半的情节都活跃着歌队的身影,歌队不再以演唱作为单一的舞台表现形式,而是成了舞台上的活化剂,实现了一角多演,在扮演剧中人物角色的同时兼任舞队与歌队成员第一幕开场歌队为尤丽迪茜墓前的祭奠者,当奥菲欧哀痛地呼喊尤丽迪茜时,歌队进行了填充式的演唱极具悲剧色彩的场面在奥菲欧与歌队互动的这一言语动作中放大第二幕歌队作为冥府精靈的存在既是奥菲欧前往冥府的拦路石,又是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相见的牵引者与见证者从演唱形式上看,歌队除单独演唱外,还与主要人物进行了对话,并与主要人物共同产生和声织体的合唱在第二幕第一场奥菲欧用歌声感化冥府精灵中进行的大量对话使人物关系由冲突走向了共行在第三幕结尾奥菲欧、尤丽迪茜、爱神及歌队围绕着尤丽迪茜复活这一中心情节产生了和声织体的多声性音乐——全员合唱,给故事完满的结局画上句号歌队在剧中的表现形式是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有别于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的重要体现表现形式是增强戏剧性的有效手段,而戏剧性是实现戏剧立意的关键要素。
简洁的剧情和人物关系设置可以将人物内在情感外化两部歌剧中创作者将戏剧立意暗藏在奥菲欧回头看尤丽迪茜的这一行动中,同一情境同一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不同前者为受内心欲望驱使做出的反应,而后者则是性格成熟的体现,是对自我的超越格鲁克借歌队这一艺术形式充分激发出奥菲欧这一人物形象内在的深刻性,推动了戏剧立意的呈现四、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歌剧歌队比较对当代创作者的启示歌队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与创作者独特的审美风格有关,同时更服务于戏剧本身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创造出了永恒的价值爱是永恒的母题,《奥菲欧》与《奥菲欧与尤丽迪茜》是爱派生出的子题二者借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故事对人性加以反观与礼赞,让人们看到爱可以突破自我,可以撼动众神,这也是这部歌剧能深入人心的原因戏剧立意是戏剧的灵魂,一部歌剧的生命能否长青在于其能否让人产生共鸣一部歌剧是一个时代的浓缩,时代精神蕴含在其中一部戏剧的立意,是决定其可否惊世、传世的关键因素这也启示着当代艺术创作者,艺术创作要落实到给谁看、为谁写上,并思考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传达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增强戏剧性,而戏剧性又推动戏剧立意的实现歌剧作为一种立体性的艺术,歌剧中的合唱是多声形态的重要体现段落。
多声形态对于氛围渲染、人物内心情感外化等有着重要作用歌队的多功能使其成为歌剧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创作者应重视歌队的舞台呈现,真正发挥出歌队的作用在歌剧的改编和再创作中,也应有意识地在形式中融合时代精神利用形式对内容的影响体现时代性,亦不失为一种更加生动自然的改编手法五、结 语从创作题材、创作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格鲁克是对蒙特威尔第的传承与超越二者创作题材同为古希腊神话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故事,因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最终实现了不同的戏剧立意在神话故事的背景下,人性的表达在人神交融的假定性中得以放大希腊的神作为歌剧中核心人物存在,从侧面将人性的弱点放大的同时极度释放了人性中潜藏的能量格鲁克塑造的奥菲欧让我们看到深沉而理智的爱可以撼动神音乐戏剧艺术作为人认识自我的特殊方式,必须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过程就是戏剧行动本身的力量构成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主角奥菲欧人物性格的显现建立在奥菲欧想让爱妻尤丽迪茜复活这一戏剧行动中在格鲁克的创作中,歌队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成了戏剧行动的内在驱动力,使人性与神性的抗衡、人性中理性与非理性这两对对立面最终实现了统一厦门大学艺术学院)Reference[1] 王家伟.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歌剧人物奥菲欧艺术形象比较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3.[2] 商光亚.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研究[D].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