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与郊县卫星城协调发展研究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8109891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中心区与郊县卫星城协调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中心区与郊县卫星城协调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中心区与郊县卫星城协调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中心区与郊县卫星城协调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中心区与郊县卫星城协调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中心区与郊县卫星城协调发展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市中心区与郊县卫星城协调发展研究 肖士恩赵蕾Summary河北省提出从2008年到2010年“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后,石家庄市按照“三年大变样”要求提出“1+4”格局开展中心城和卫星城建设思路。文章从分析国内外卫星城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石家庄的特点及现实状况,探讨了石家庄在中心城与卫星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Key中心城;卫星城;三年大变样 F291.1 A 1673-0461(2009)04-0075-03该文为河北省科技厅课题河北省城市中心区与郊县经济协调发展研究(05457262)部分研究成果。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

2、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一论述确立了未来我国城镇发展的新模式和方向。中共河北省委七届三次全会明确了全省城镇面貌“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河北走城镇化道路、打造新的增长极、增强区域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如何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作为省会城市的石家庄有必要着重研究城市中心城与卫星城的协调发展关系。一、卫星城含义及国内外发展概况建立卫星城的思想最早是由英国人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他主张在农业地区建立3万人左右风景优美的小城镇,即“田园城市”或“花园城市”。1915年美国的泰勒提出了卫星城的概念,其特点是建筑密度

3、低,环境质量高,一般有绿地与中心城区分隔,其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同大城市一样是经济活动及其空间集中的结果,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大城市的一般城市功能。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瑞士、芬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纷纷建立起卫星城市。1958年开始,我国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周围建立卫星城市。1.英国、法国卫星城建设沿革英国卫星城建设最早。1903年伦敦政府建立了第一个花园式卫星城莱奇沃斯城。1946年议会通过新城市法后在全国建立了很多的卫星城,仅在离伦敦中心的50公里的半径内就有了8个卫星城。英国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用地不足、城区工业过于集中和人口过度

4、拥挤膨胀等问题。伦敦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对在卫星城工作的职工提供培训补助金。1伦敦的卫星城有多种就业机会、便捷的交通、高标准的公共交通、良好的住房条件和各种服务设施,因此,卫星城吸引了大量大城市的企业和居民。法国卫星城建设是从巴黎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巴黎地区5座卫星新城陆续开工建设,从1975年到1990年卫星新城一直是巴黎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15年间人口总量从27.5万增加到65.4万。巴黎这些新城的规模一般比其他国家的卫星城规模大,每个新城的人口规模平均达到30万人。2巴黎卫星新城既有工业,又有办公楼、事务所和其他公共设施,为居民创造了各种就业机会;把情报、通

5、讯、行政管理、文化、商业和娱乐等设施安排在新城中心区使新城居民能在工作、生活和文化娱乐方面享有与巴黎老城同等水平。2.北京卫星城发展情况我国建设卫星城不仅有分解中心都市区功能,还承担着卫星城周边农村地区城市化责任。早在1957年,北京市就提出了发展卫星城的思路,当年制定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草案)中提出,城市总体布局采取“子母城”的形式。在发展市区的同时,规划了门头沟、昌平、顺义、通县等40多个卫星镇。1958年,北京市将城市布局的原则修改为“分散集团式”;198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重点建设黄村、燕化、通县、昌平4个卫星城,并于1984年出台了北京市加快卫星城建设的几项暂行规定

6、;1993年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明确了建设14个卫星城的格局。3经过20多年,北京卫星城建设已取得较大发展,亦庄、黄村和通州镇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已经被确定为全市重点发展卫星城。其中,亦庄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得到快速发展和建设;昌平、良乡、顺义等卫星城依据良好基础发展较快;密云、怀柔、平谷、延庆等卫星城结合自身特点建成了生产和生活相配套、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的新城。近年来,北京市和各相关区县加快了市区与卫星城间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卫星城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对周边地域的吸引作用和吸纳城市中心扩散人口的作用不断加强。随市区工业企业

7、优化调整和土地价位提高使这些卫星城的房地产业和工业迅速发展,卫星城分担主城区功能的作用也在逐步加强。3.上海市卫星城情况1958年上海市正式启动第一批卫星城建设,包括阂行、吴径、安亭、嘉定、松江,它们离上海市中心在40公里以内,呈扇形分布,多为工业区。卫星城在发展上海新兴工业,调整城市总体布局以及促进郊区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规划和建设中始终存在着重生产、轻生活倾向,使卫星城存在生活设施总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样限制了更多企业的迁入,对职工、家属的落户缺乏吸引力,反过来使卫星城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70年代上海又建立了金山、吴淞两个卫星城,金山卫

8、星城的建设从开始就比较重视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的配套,发展成以石油化工、港口为主体的开放型、综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城市;吴淞卫星城市主要是有蕴藻浜工业区和宝钢部分建成,离市中心18公里。4这些卫星城市的建立,不仅改善了上海的城市结构和工业布局,还缓解了大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的压力,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住房条件、交通设施等都有所优化。二、石家庄中心城与卫星城现状分析石家庄中心城和卫星城的发展按照“1+4”格局展开,即从2008年到2010年三年间加快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旧城区,培育壮大正定、鹿泉、栾城、藁城四个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卫星城,构建“一个主城区,四个卫星城”的大都市格局。1.石家庄中心城状况

9、石家庄历史城市区划、功能分区脉络不很清晰,重工业、严重污染企业分布在城市市区内,造成不同程度空气污染、水污染、交通压力、人口压力以及综合承载压力,从而导致石家庄市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高校不断扩招,城市的人口激增,对交通、餐饮、住宿、求学、就业、医疗、水电、通讯、燃气等等的承载要求越来越大,现有设施的数量、质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再加上石家庄城中村现象比较明显,城中村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城市形象,而且影响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改造城中村、把村民转化为市民,是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向,是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整体素质的

10、必经之路,是充分发挥城市吸纳性、辐射带动性,有效组织各项建设事业的内在要求。2.石家庄卫星城状况石家庄现有四个卫星城,分别是正定、鹿泉、藁城、栾城。正定是石家庄的北大门,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正定县将重点打造“古新辉映、城河交融”的石家庄市正定新区和滹太新区。在三年大变样中采取集中拆迁改造、完善交通体系、恢复文物古迹、新增绿化面积治理污染和美化环境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鹿泉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在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中将打造成石家庄的西花园。 藁城是石家庄的“东大门”。三年内藁城以打造园林城、文明城、卫生城“三城同创”为目标,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三

11、大定位,要全力构建一个“宜居组团市、产业聚集地、靓丽东大门、和谐新藁城”。栾城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目标,将建设成“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省会卫星城。3.石家庄中心城与卫星城协调发展问题分析通过与国内外中心城卫星城发展的对比,不难发现:石家庄中心城与卫星城协调发展更多的是源于地缘关系,经济社会深度的交流促进程度不强,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第一,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不通畅,甚至是流动的内在需求动力不足。劳动、资本、技术在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流动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互补性差。第二,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中心城市在工业化发展速度快,郊区工业化发展速度慢,第一、二产业的比重

12、偏高。与滞后的郊区工业化相伴而生的就是城市化进程缓慢,进而导致卫星城居民不能在工作、生活和文化娱乐方面享有与中心城同等水平,卫星城对中心城居民缺乏吸引力。第三,石家庄中心城与卫星城资源环境压力是突出问题,工业化进程中郊区农业资源破坏严重。郊区农业本是调节城市生态、气候和保障城市生态持续发展的屏障,可近年来受到污染的威胁,原因主要是郊区环保意识差、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企业扩散、畜禽场污染、城市垃圾处理不当等。第四,石家庄作为中心城对卫星城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从上文对石家庄中心城与卫星城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三年大变样主要体现在环境与交通整治方面,而经济结构调整从而达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几乎没有,并

13、且石家庄市作为卫星城经济产业链龙头地位和作用没有突出。第五,石家庄中心城与卫星城都存在历史文化传承与培育问题,卫星城中的正定文化历史悠久,在“三年大变样”中尤其注意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而石家庄自身历史较短,经济社会在历史较长期处于低速发展水平,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更多的是要培育城市文化,其他卫星城类似。三、在“三年大变样”背景下石家庄中心城与卫星城协调发展对策1.确保中心城与卫星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石家庄中心城与卫星城能够协调发展的关键的因素是该区域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是否能够达到足够水平,经济结构和布局是否合理。同时,随着卫星城的发展,应该不断完善卫星城的各项功能,推动卫星城与中心

14、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方面,在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利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不断渗透,促进卫星城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城市的扩散效应和卫星城的溢出效应增强;另一方面,在卫星城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逐步使其承接、分担中心城的许多功能,因而可以协助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和转型,在中心城改造、功能转换、产业升级等方面予以配合,实现中心城与卫星城的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2.“三年大变样”要坚持拆与建并重,突出整体规划的原则以“三年大变样”为目标石家庄中心城与四个卫星城都作出拆迁计划,例如正定计划在三年内大规模实施集中连片拆迁改造,完成拆除面积30万平方米;鹿泉市旧城改造计划拆迁10万平

15、方米。但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尤其注意建设问题,要在整体规划基础上进行拆与建,要着重考虑生产要素流动是否方便,经济结构调整能否达到更优,人民生活质量能否提高。3.把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建设相结合,体现城市发展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魅力在于文化,文化是城市特色的内涵的集中表现。在卫星城的规划和建设中,要重视并融合历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4.关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关注资源与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中心城与卫星城发展的永恒主题。卫星城要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严

16、禁污染型工业项目的引进和生产;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努力打造卫星城成为生态型、环保型城市。5.重视基础设施的引导作用, 建立综合交通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既服务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人民生活方便的原则,尤其在卫星城建设方面,要实现卫星城对中心城人口、工业等的分担和支撑,必须注重卫星城医疗、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商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档次和水平。中心城和卫星城间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是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必须大力发展中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的公共交通,特别要重视高速公路、高架桥等快速轨道的建设,推动郊区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从而促进中心城卫星城的协调发展。Reference1白旭飞,刘春成,侯汉坡.大都市卫星城空间布局模式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129.2白旭飞,刘春成,侯汉坡.大都市卫星城空间布局模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