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邱中学_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种**** 文档编号:318109228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霍邱中学_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霍邱中学_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霍邱中学_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省霍邱中学_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省霍邱中学_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霍邱中学_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霍邱中学_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霍邱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共25题,每题2分,计50分)12014年12月20日,澳门举行了庆祝回归祖国15周年的隆重庆典。港澳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B回归后的港澳台保持原有社会制度C其核心是一个中国 D回归后港澳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相同2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来,新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包括1975年、1978年、1982年的三次全面修改,1979年、1980年对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1988年、1993

2、年、1999年、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修改。这说明我国的宪法( )不能照抄西方,应从国情出发 不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正在逐步完善A B C D3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集中体现的外交方针应是(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4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中说道:“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便是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这表明(

3、)A中央政府是全国政协下属机构 B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C全国政协与中央政府分权制衡 D全国政协代行人大职能5青藏高原唱响全国:“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共七大的召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改革开放 ABCD6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

4、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7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 )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B.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C.它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推动了国际

5、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D.中国是该组织重要的成员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巨大贡献8周恩来在出席某国际会议期间夜以继日地工作,当地(指瑞士)的报纸上曾赞扬说,中国的总理与众不同,休息日也不见他出来游览,真正是一心一意为会议。这次会议(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B.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基本方针C.提出了解决国家争端的基本准则 D.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决议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

6、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结盟A B C D10“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1“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这是一位历史学教授对未来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其中,“一个根源”是指世界格局的变动根源,它是指(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世界的多极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和平的力量12有学者提出:20世

7、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 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13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14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

8、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下列主题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的方法研究的是(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发生 B“国家干预经济危机”的措施C“美苏之间冷战”的五十年 D德国法西斯制造“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惨案15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

9、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16史载: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下列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证明了商运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 B.体现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C.说明了工商皆本思想已成共识 D.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落后17(明代)农民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材料说明( )A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 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

10、发生根本性转变C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18清朝后期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针对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政策,下列评价正确的有这一政策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这一政策与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倭寇侵扰和西方殖民扩张相关 这一政策就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这一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 B C D 19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B政

11、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C政府严格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20“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传统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人口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1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以下符合自由主义经思想的经济活动有( )16-17世纪,英国政府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胡佛政府

12、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A. B. C. D. 22“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总数接近30种。”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加强各地区联系 B.明清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明清时期人口激增的应急措施 D.明清时期商帮跨地区贸易的推动2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24“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25有人说,新航

13、路的开辟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这一时期A欧亚市场商品种类增多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C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京剧艺术产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下表内:(填写在其他地方的无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计50分)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