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318104536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文学的承受空间当今学生的阅读习惯更趋于消遣性,他们对于一些经过时间考验,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完美,具有丰富、安康的人文精神的古典文学艺术作品往往知之甚少。这种文化贫血现象,使我们不得不为中国的语文教育现状揪心。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些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如此丰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为什么会孕育出一代文化的贫血儿,是否该反思一下语文教育今后的出路?本文尝试从文学承受的角度,讨论古典文学承受空间问题,以求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追求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空间应是三维的,有让人进入的可能

2、。但凡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着令人神往的艺术空间。能否走进作者创造的艺术世界,光有愿望远远不够,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生活体验以及方法和技巧。语文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浓重的文学兴趣,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引导学生走进文学艺术的世界。为此,纵观历代文学承受的历史,针对目前学生文化素养差而求知欲强的现状,必须让学生从承受过程和文本两方面对古典文学的承受空间进展拓展。一、动态承受过程空间的开掘语文教学承受过程中,承受的目的、行为、手段等,直接关系到承受的效果。为此,有必要开掘动态承受过程的空间,探究学生承受古典文学的特点和规律。1.在承受过程中建立安康的承受意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为出发点,寓教于乐。我们要努力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智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让学生学有所乐,乐中悟道。在学生承受古典文学过程中要深化钻研文本,挖掘文本潜力,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多途径多手段教学,力求获得成果转换从文学承受的角度来看,学生大多文学素养较差,但人文渴求强、爱好多样化、承受信息快、讲究实用。为此,语文教学可以优选大量的文学信息,运用多媒体,采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将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充分展如今学生面前。这样将有

4、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形成高雅的审美才能。而审美是文学艺术的根本功能,文学艺术是审美的高级形态。文学承受不仅是情感体验与认识进步的过程,而且是承受熏陶、教育的过程。学生在文学承受中不仅能获取知识、学习写作,还能上升至审美体验层次,获得审美的愉悦、陶冶性情,以到达文学承受成果转换的理想效果。3.以学生为承受主体,实现教学互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宏大潜能,他们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所以教师应把学生作为承受的主体,树立人本主义教学观。教师在教学中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5、引导者。古典文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主动探究、单独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承受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在诵读、解读、领悟等教学环节中,要设法让学生动口(反复诵读、发表见解等)、动脑(有感悟、有考虑等)、动手(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写发言稿、编语文小报等)。教师的主要作用那么是引导。争取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在文学素养和审美才能方面获得迅速进步。二、静态文本空间的开掘就学生而言,学习古典文学可以从三大层面去拓展承受空间。1.让学

6、生与作者的精神世界相通巴金曾说过:他从熟读?古文观止?中,渐渐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二百多篇不同体裁的古文是他真正的启蒙先生。这种外表上是破万卷,本质那么是他破解了作家写作的密码。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理解作者赖以生活的环境,把握作者的为人,从而把作品与作家联络起来,站在作者特定的时代立场上理解作品,真正读懂作品。知其人,论其世可以说是理解作品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它是人们的阅读目的之一,因为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从文本出发,才能与作者进展精神交流,从而产生共鸣。用知其人,论其世的方法讲解古典诗文,学生有心听,容易产生兴趣。这样就有利于引发他们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身世等问题进展考虑,既符合学生思

7、维的特点,也对应了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思维才能为教育目的的实现。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并掌握这种有效理解作品的途径和方法,以便在以后的文学承受活动中运用自如。2.强化感悟,进入作品营造的艺术境界传统的语文教学,古典文学作品所占比例很少,再加上解读作品普遍存在断章取义的倾向,一篇意境深邃的古诗,往往被解读得支离破碎,学生苦于无奈被迫承受。而古人作诗文最讲究意境,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都有其独到的艺术境界。古典文学教学,应改变深化分析的做法,以培养悟性为主。教学中,切忌断章取义的满堂灌,要让学生与作品直接对话,即强化个体对文本的感悟。没有丰富的体验积淀,悟就不易产生。古诗文寓情、理于一身,如何领会

8、其中的微妙,在于个体的悟性。古典文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络生活实际,积累生活经历。因为对文本的感悟依赖于对生活的感觉和认识,只有对生活可以敏锐观察和体验,才能对文本中的内容进展想象、产生共鸣。在教学中,首先可让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因为诵读是导入境界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常说诗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深切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才有可能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受到其感染和熏陶。其次教师要用有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悟作品中描绘的生活画面,体会作品中流动的感情脉络,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作者营造的艺术境界中遨游。3.激活思维,让学生去填补作品留下的空白用想象去填补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空白。这是文学承受史的

9、规律,值得现代人借鉴和发扬光大。承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伊塞尔说:文本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只有没有写出的那一部分给我们想象事物的时机没有文本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确实,作品包含无数的未定之处。尤其是古诗文,字里行间隐含着历史典故和言外之意,要靠读者凭借生活经历和审美经历走进文本,通过想象再创造,才能对文本提供的信息整合、内化。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短短的十四个字包含了八层意思。人们可以在诗句中读到作者的言外之意,感受伫立在江边的那位羁旅怀乡、垂暮哀病的老诗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法郎士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灵魂的探险。读者要凭几个有限的字句去填空,去想象可能发生的一切。为此,在教学中要擅长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空白作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这是激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文学承受活动中具有活力的部分。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教学与其泛泛而论,不如有所侧重。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时机深化阅读并认真咀嚼部分作家的作品,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古典文学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中国论文联盟许韧,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