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

上传人:差**** 文档编号:318037926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 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漂亮的我为您带来了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二、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表达的感情。 四、教具准备 有关泉水的资料 五、预习提纲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2、

2、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 (出示句子: “开始,水泡消失了!”。 “水泡闪亮珍珠啊!”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

3、、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假如你是,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景物,以及潭底冒出的泡泡。 (五)、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设计?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

4、确读写“无论、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阴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进一步学习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 1、朗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惑,进一步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2、自主学习法。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体现 “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教师导入。 师板书课题。 学生把自己从书上

5、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错误。 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读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从“听说”一些词你体会到什么?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学生画出能表示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

6、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 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学生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c 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

7、,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四、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教师引导。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体会。 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学生发问。 教师引读。 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教师再引导。 六、拓展活动 学生阅读资料袋,与自己收集的资料对照。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课前可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

8、字音。“试、超”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证”是后鼻音。在写字指导方面, “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良”,“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教学时,先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可采用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弄清楚试验的过程,然后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

9、读几遍,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严谨的科学作风。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课文的开头,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好与其他蜜蜂区分;在两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事严谨的品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试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比较,体会科学的作风。不光是认真

10、观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学生注意“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的心理,还体现了善于思索的品质。课文中的结论,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教师酌情给学生讲一讲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再结合参考资料的有关内容(也不一定是定论)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要学习的是渗透在试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对试验结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也可能会发问:那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么?超常的记忆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认方向的一个因素?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坦然说出自

11、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他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课后编排了资料袋,其中介绍了蜜蜂有趣的知识,(跳圆舞,摆尾舞),学生可以与自己收集的资料对照,也许还有新的发现。有条件的同学,学完课文后,可以再观察观察蜜蜂,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师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学生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错误

12、。 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 a读一读。读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从“听说”一些词你体会到什么?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教师板书“试验”两字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是怎样试验的。 a读一读。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学生画出能表示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

13、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学生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学生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学生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

14、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四、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读体会。 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教师再引导。 a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学生交流。 教师酌情给学生讲一讲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