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虚拟水 能源:虚拟水概念 专家提出应对粮食危机的三点做法,一是兴旺国家增加对缺粮国家的救济;二是加速开展农业科技,以增产粮食;三是限制生物燃料的生产但还有一个药方,是与其次项措施“增产粮食”相对应的,即节流 节粮的多种效应 全球范围的粮食危机正在到来2022年6月3日至6月5日,世界粮食平安高级别会议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所在地罗马召开会议通过的宣言《气候改变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提出了一个最终目标:确保全部人在任何时候都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根本食品要到达这个目标,专家们提出了三点措施一是兴旺国家增加对缺粮国家的救济;二是加速开展农业科技,以增产粮食;三是限制生物燃料的生产 专家开出的药方或许有效,但还有一个药方,是与其次项措施“增产粮食”相对应的,即节流任何管理离开了开源和节流这两腿,都会成效不大,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是如此 对于粮食的节约,中国人历来非常重视例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代表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养成的节约粮食和其他消费品的良好行为方式。
其意义在于,即使是富有者也能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获得可持续开展,维持一个家庭的根本生存,拥有、享有和过完备满的人生 不过,今日的节约粮食还给予了很多新的意义,节粮是与节水、节约耕地、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等严密联系在一起的 虚拟水与节粮 11013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托尼・艾伦提出了一个“虚拟水”的概念,用以计算食品和消费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用水量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在饮用和淋浴时须要消耗水,在消费其他产品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水 通过计算,人类在生产粮食时所消耗的水最为惊人例如,生产1吨小麦须要消耗101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玉米须要消耗接近120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稻米须要消耗2000吨的水资源而一杯咖啡在种植、生产、包装和运输的过程中须要消耗140升水,这相当于一个英国人平均每天的饮用和家庭生活用水量,甚至一个汉堡包也须要消耗约2400升水当然,非粮食产品的生产也要消耗水,如生产一个仅重2克的32兆芯片也要消耗32升水而按“虚拟水”概念计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大约要消耗6800升水,是一名中国人消耗量的3倍以上 当然,虚拟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
但是,虚拟水并非只是一种理论,而是可以贯彻和应用到生活中去表达在两方面一是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量入为出,不奢侈粮食,每人一年节约1010克稻米(这是极简单做到的),只要1010人,就可以节约一吨稻米,也就等于每年节约了2000吨水资源假如把这种节约推广到全国13亿人身上,一年就可节约130万吨大米,相当于节约了26亿吨水这种节约假如换成是小麦,那么可节约水13亿吨,假如是玉米,那么可节水15.6亿吨所以,节约粮食也就是节约水资源,这对于我们的生存事关重大 当然,假如把虚拟水的理论应用到粮食管理的另一个方面,那么节约的意义更大这就是,当水资源缺乏时,买粮食比生产粮食更为划算和节约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地区购置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就会不仅获得水,也能获得粮食,也就更能保证稳定和平安因为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存放在粮食和其他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所以,这也是今日一些缺水国家宁愿买粮而不愿产粮的一种粮食战略,也是一种节约战略 而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也在不同地区实行了这种节水节粮的战略例如,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南粮北运”格局就符合虚拟水的概念,也即符合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
但是,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局面又出现了粮食增长主要在北方,反而形成了“北粮南运”的局面,目前每年北方卖到南方的粮食约1400万吨假设按1立方米的水生产1010克粮食计,那么相当于140亿立方米的水从北方运到南方这对于缺水的北方是否有利,值得谨慎思索 2022年3月19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探究所宣布把2022年斯德哥尔摩水奖授予艾伦,因为他的“虚拟水”概念对全球贸易政策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改良水政策和对水资源的管理,提高了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事实上成认了虚拟水理论的实际应用可以节水和节粮 节粮与节能 粮食生产不仅要消耗土地和水,还要消耗人力、技术、化肥、农药、能源(电、石油)等,假如把这一切换算成生产的消耗本钱,例如,以生产小麦为例,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晰地知道粮食中所凝合的劳动和资源,并通过节粮来节约能源、资源,并爱护生态 探究人员对2007年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四川、陕西等9个小麦主产省216个县(市)2045个农户小麦生产本钱和收益状况进展了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小麦主产区每亩总本钱424.53元,比2006年上升4.9%,每亩现金本钱248.6元,比2006年上升5.1%。
造成小麦生产本钱上升的主要缘由为:一是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价格居高不下2007年小麦亩均化肥折纯用量为23.45千克,比2006年增加5.6%另外,各地农夫也注意科学施肥,施肥构造有了明显改变,过去运用碳氨、磷肥的一些用户,近年也逐步运用了肥效高且质优价高的复合肥:造成化肥等费用持续上涨 二是石油、自然气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干脆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带动机械作业费用增加对2007年农资购置状况的调查发觉,仅第一季度农用柴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0.9%(有的省柴油价格涨幅达27%) 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在一些小麦倒伏紧要的地区,机收价格明显上涨,倒伏紧要的地块收割费用每亩高达90余元: 四是干旱天气促使农夫增加排灌次数,使得排灌费用增加 五是暖冬气候,引起局部麦田病菌、虫害多发,农药施用量有所增加,同时价位相对较高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合成农药及生物农药的施用,也增加了农药支出 上述状况的本钱换算是:①亩均化肥费97.03元,同比增加6.6%;②亩均农药费9.93元,同比增加20.4%;③亩均机械作业费70.05元,同比增加17.1%;④亩均浇灌费22.15元,同比增加15.2%;⑤种子费30.73元,同比削减1.4%。
假如按目前两亩土地产一吨小麦来计算,每人一年节约1010克小麦,每1010人节约的粮食等于节约了2亩土地,13亿人就等于节约了260万亩地按投入到这260万亩地上的种种能源和资源来看,就相当于节约化肥费2.52278亿元,节约农药费0.25818亿元,节约机械作业费1.8213亿元,节约浇灌费0.5759亿元,节约种子费0.710173亿元 再加上农夫和农业工人的劳动力和技术本钱,如机械操作的农机人员的技术本钱,2007年小麦每亩总本钱为424.53元,以此计算,那么节约260万亩土地,就相当于节约了11.03778亿元当然,假如以小麦每亩现金本钱248.6元计算,那么可以节约6.46336亿元 所以,节粮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有更大的保障,能细水长流,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节约了资金、水、土地、资源、能源、技术和劳动力等,也为爱护环境做出了重要奉献例如,削减农药的运用能爱护人的安康并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开展,而农机用油的削减那么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削减温室效应,同样有利于人类的安康和全球的生态环境文章代码:2022) 责任编辑 张田勘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