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317718172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5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真题“诗话丽水”学习小组邀请你加人“瓯江山水诗路”主题短片制作团队,请参加下面的活动。(16分)活动一 搜集资料1. 下面是小组成员搜集纪录片时听记下的文字,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各题。瓯江,一条始于百山祖的yun( )源之河,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沿途气候景象变出奇。_孕大含深,从古至今引发无数文人墨客jng( )相吟诵,为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提供了广阔语境。(摘自求索纪录频道山水诗话丽水人)(1)听记的同学遇到两个不会写的字,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un( )源 jng( )相(2)两位同学对“变出奇”一词的写法产生分歧,请为处选出恰当的汉字。( )A. 换B. 幻(

2、3)听记的同学没听清楚“_”这一处的短语,请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短语。( )A. 秀山丽水B. 山清水秀【答案】(1) . 渊 . 竞 (2)B (3)A【解析】【小问1详解】渊源(yun yun):指源流,深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源。竞相(jng xing):意思是争相,互相争着(做)。【小问2详解】变幻出奇:指无规则可循、不易揣测的变化不同寻常。故选B。【小问3详解】根据“摘自求索纪录频道山水诗话丽水人”分析,这段话描写的是浙江丽水的景色:“秀山”和“丽水”。“山清水秀”是山和水的特点。故选A。活动二撰写文案2. 学习相关纪录片后,小组成员拟写了一段文案,请将其中引用的诗文补充完整。八百里瓯

3、江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可谓“奇山异水,(1)_”(吴均与朱元思书)。登临处州烟雨楼,会遥想“(2)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风雅;翘望景宁敕木山,能心生“(3)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豪兴;穿渡云和浮云溪,可意会“浮云游子意,(4)_”(李白送友人)的绵邈。瓯江山水,隐藏着文人墨客的心灵密码。【答案】 . 天下独绝 . 杏花疏影里 . 会当凌绝顶 . 落日故人情【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疏、凌、落”等字容易写错。活动三学习取景3.

4、小组用下边这幅摄影作品学习如何选取有情韵的景致。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首诗,默写与这幅作品相匹配的一联诗句,并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A.王湾次北固山下B.李白渡荆门送别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案】示例一:我选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幅作品借游子的行舟与清丽的江水,表达淡淡的羁旅之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幅作品借广阔的江面和高悬的船帆,表达开阔的心境与雄放的激情。示例二:我选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幅作品借苍茫的江面与远行的扁舟,表达思乡怀人的诗情。示例三:我选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幅作品借苍劲的枝条与争流的百舸,表达乐观进取的诗情。【解析

5、】【详解】考查图文转换及诗词的鉴赏。解答此题,首先分析这幅作品画面的内容,然后从给出的三首古诗中选择一联与作品画面内容一致的诗句进行鉴赏即可。这幅作品画了湖面,湖面上有很多船在行驶,因此从给出的三首古诗中选择与湖、船有关的诗句来鉴赏。A.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与船在湖面行驶有关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

6、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句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B.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与船在湖面行驶有关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联诗写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与船在湖面行驶有关诗句是:沉

7、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联诗中,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据此选择其中一联诗句进行鉴赏即可。活动四学习取名4. 小组用下列名著学习如何巧妙地设计短片的名称。请选择其中一部,结合名著的内容与主题分析其书名的妙处。A.朝花夕拾 B.海底两万里 C.红星照耀中国【答案】示例一:我选A。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与心路历程。书名运用比喻的修辞,“朝花夕拾”比喻旧事重提,将纯真美好的童年比作“朝

8、花”,“夕拾”包含着作者对过往生活的珍藏与难寻少年心的怅惘。书名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温情怀恋,含蓄而富有诗意。示例二:我选B。海底两万里创造了神秘船长驾驶潜艇、探索海域的科幻传奇。书名设置悬念,“海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两万里”既与情节相关联,又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激发阅读兴趣。书名暗含着鼓励探索世界、歌颂冒险精神的主题,深刻而引人入胜。示例三:我选C。红星照耀中国报道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红军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书名运用象征的手法,用“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照耀”是中国共产党勇敢拼搏光辉品质的外现,也意味着红色革命必将取得全面胜利。书名折射出作者对中国革命前

9、景的准确预判,形象而富有内涵。【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作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部名著,结合作品内容以及主题来分析书名的妙处。如:我选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捡拾起来”,“朝花”比喻往事,“夕拾”比喻对往事的回忆,这个书名蕴含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本书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又如:我选B。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

10、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这个题目简洁明了,不仅概括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新颖别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跟随主人公一块去冒险,感受神奇的海底世界。又如:我选C。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个题目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事实证明,这一预言是非常有远见的。人文诗脉“诗话丽水”学习小组来到龙泉溪流域开展“文学创作研讨”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莫言:我一直牵挂着龙泉的父老乡亲!专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1、、龙泉管氏后裔莫言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高密管氏族谱记载,高密管氏是从龙泉迁过去的。2010年,莫言到龙泉寻根问祖时表示,自己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祖上是北宋名臣、龙泉人管师仁。莫言曾题诗表达对龙泉之行的感想:“龙泉祖居地,山水呈瑞祥。诗成白云岩,根系石马岗。宝剑生紫气、青瓷吐幽光。惭愧我来晚,千里献心香。”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龙泉分会举办在即,记者专程去北京采访了莫言。(一)龙泉之行印象深刻记者:莫言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够在北京采访您。2010年您曾赴龙泉寻根问祖,一晃七年过去了,龙泉在您的记忆当中留

12、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莫言:回头一想七年了,但是感觉没那么长时间,好像也就两三年前的事情。上次龙泉之行,整个过程历历在目,去的一些地方,比如说石马村。石马村也是我的家谱里面所记载的,是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龙泉落脚的地方。后来他们都迁到后甸村,我去过后甸管师仁故居、管氏祠堂。当然还参观过青瓷古窑址,去过下樟村、白云岩,管师复隐居的地方,还深入到宝剑铸造铺里,跟陈阿金师傅现场体验铸剑的过程。总之,这一行内容丰富,印象深刻,所以我才感觉到仿佛没那么长时间。(二)龙泉是江南很美的风景记者:您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农村度过的,刚刚您也提到了石马村、后甸村、下樟村,有没有跟您儿时的记忆有重叠,或者勾起您似曾相识的印象?

13、莫言:龙泉和高密完全不一样。你们那边都是名山大川,绿树蓊郁,清泉淙淙,是江南山明水秀很美的风景。我的故乡高密就是一马平川,完全是平原,高密最高的制高点,所谓的南山,海拔只不过五六十米。最近这几年北方连续干旱,水也很缺。我印象中的高密是很平坦的,到了冬天,北方万物肃杀以后,也很难看到一点绿色,所以和龙泉对比非常强烈,因此印象也是非常鲜明。(三)龙泉之行在为创作做准备记者:2012年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龙泉老乡都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大家都很喜欢您的作品,也很期待和关注您的新作,更想在您的作品当中看到龙泉的故事,您有这方面的打算么?莫言:这可能要慢慢地来吧,因为不可能说我到了一个地方立刻就变成我小

14、说里的素材,但是写散文也许会更快一些。我来到龙泉看了两天,写一个龙泉游;去了温州,就有个温州之游,爬上哪座山也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样记录记载性的文章当然随时可以写。但真的要把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写到小说里去,第一要长期积累,第二要等待时机。也许某一天我写到某一篇小说的时候,突然会记起在龙泉行当中的细节,改头换面变成了小说素材。总而言之,一个作家的生活都是在为创作做准备,我2010年龙泉之行也是在为创作做准备,这一切都不会浪费的,总有一天会转化成我文学作品里的东西。(选自今日龙泉2017年8月7日,有删节)小组准备邀请莫言参加本次研讨活动,请结合专访为他量身定制一封请柬。配诗5. 小组准备给请

15、柬配上莫言的题诗,但成员们对“惭愧我来晚,千里献心香”这两句是否合适产生了分歧,请发表你的意见。插图6. 请给请柬设计一幅关于莫言龙泉印象的插图,用文字对画面加以描述。拟题7. 小组准备邀请莫言在研讨活动中发表演讲,请结合专访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拟一个适合莫言演讲的话题,并说明理由。【答案】5. 示例一:不合适。因为“惭愧我来晚,千里献心香”是莫言自谦的话,作为邀请方不能说莫言“惭愧”。示例二:合适。这首诗表达的是莫言龙泉之行的感想,请柬配上他的诗,会让他感受到邀请方的用心和温暖。 6. 示例一:以石马村为主体,四周是连绵的群山,村中有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一条小河从村中流过,河水清澈,整个画面山明水秀,风景优美。示例二:以龙泉的艺术瑰宝为主体,左边是宝剑铸造铺,悬着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右边是青瓷古窑址,放着一个圆润温婉的青瓷花瓶 7. 示例一:我拟的话题是“积累素材与等待时机”,第三部分写的是莫言回答记者“有没有写龙泉故事的打算”这个问题,莫言告诉记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