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上传人:zht****990 文档编号:317717452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武清区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30时,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

2、质的质量分数为60%D等质量的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30降至10,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2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3下列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Na+ 、K+、OH-BCl-、NO3-、Fe3+C Na+、SO42-、NH4+DCu2+ 、SO42-、H+42019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说法正

3、确的是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应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C将海水过滤后可直接饮用D自然界中水资源丰富,应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5中华美食食材来源广泛,以下食材里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海带B竹笋C豆腐D萝卜6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燃烧 D蜡烛熔化7分别向50g FeSO4溶液和50g ZnSO4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随Mg粉消耗, Mg粉与溶液中FeSO4 ZnSO4 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信息并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反应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FeSO4 ZnSO4B反应后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C反

4、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 Fe ZnD反应后,若FeSO4和Zn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a=c13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臭氧B一氧化碳C氩气DPM2.514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1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B蒸发食盐水C稀释浓硫酸D液体药品的取

5、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小明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食盐、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明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小明实际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_克。小明读取的水的体积为_mL,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真实值为_ (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水的密度为lg/cm3)。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_(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中的实验现象是_。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

6、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向滤液E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_。18(8分)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_(填序号).A 淀粉 B 蔗糖 C 面粉 D 高锰酸钾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组成的.电解水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_若将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进行电解,当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升高到时停止电解,则生成的的质量为_。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7、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写字母序号).时,将物质加入到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将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此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后,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分别做了BaCl2与Na2CO3溶液反应、BaCl2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试管内物质过滤,将滤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实验小

8、组的同学们对该溶液中离子成分展开探究(猜想与假设)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猜想:Na+、Cl-、Ba2+猜想:Na+、Cl-、CO32-猜想:Na+、Cl-请你再写出一种合理猜想_。(实验探究)甲同学实验:向该溶液样品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于是认为猜想成立,请你对甲同学的实验及结论进行评价_。乙同学重新取该溶液样品,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总结与交流)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同学们推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了是_(填离子符号)。甲同学实验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与收获)上述实验探究给我们的启示是:确定反应所得溶液

9、中离子成分的一般思路是_,选取试剂时要注意_,否则将无法得出实验结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错误;B、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此温度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则此温度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小于60g,则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7.5%,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明显,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不明显,等质量的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30降至10,析出的晶体质量甲大于乙,错误。故选B。点睛:根

10、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上点、线、面的意义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2、C【解析】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正确;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3,故说法错误;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故选C。3、C【解析】A、OH-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黄色,故选项错误;C、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

11、项正确;D、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蓝色,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4、A【解析】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选项正确;B、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虽然能提高粮食的产量,但其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土壤水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故选项错误;C、海水经过滤后只是除去了不可溶性的杂质,含有氯化钠等的成分较高,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错误

12、;D、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破坏地下水资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浮渣少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泡沫少,是硬水。5、C【解析】A、海带中富含维生素、碘元素,不符合题意;B、竹笋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C、豆腐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D、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7、D【解析】A、反应前,溶液质量相等,硫酸锌质量大于硫酸亚铁质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FeSO4ZnSO4,说法不合理;B、反应消耗镁相等,反应后所得两溶液中硫酸镁溶质质量相等,说法不合理;C、每24份质量的镁分别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和65份质量的锌,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 FeZn,说法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