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文档****分享 文档编号:317711274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定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定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定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定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一检测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至必修下册五单元。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既是儒家的思维方式,也是儒家学说区别于墨家学

2、说和法家学说的根本依据。关于“中庸”的本义。“中”者,不偏不倚:“庸”者,用也。“中庸”者,执两用中也。论语雍也记孔子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奥乎!民鲜久矣。”论语尧日:“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据说这是尧让位给舜的时候对舜所说的话,让舜执政的时候“无执其中”,行不偏不倚之政。这不是孔子的话,但载录在论语中,应是扎子用以教育学生的,反映孔子的思想。礼记中庸记孔子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迷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简化一下就是“执两用中”。“两”是两端,比如激进与保守、讲道理与讲感情:“用中”就是居中,既不激进也不保守,

3、既讲道理也考虑感情。这里所说的“执两用中”与尧日所说的“执中”正相呼应。可以看出,中庸之道是一种处世原则,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需要体现在具体内容中。中庸之道依现在儒家学说的方方面面,没有中庸之道就没有儒家学说。据中庸记载,孔子宣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他赞赏颜回的中庸之道,说:“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孔子批评思想和行为偏激的人。如对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对同一人的评价前后矛盾。“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感也”。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精平!狂者进取,须者有所不为也。”“中行”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表达,即走道路中间。不然。不是极端冒进,就是不思进取。孔子回答别人的问题,“

4、即其两瑞而竭焉”,把利弊得失都说清楚,全面地说问题。论语子罕记载:“子地四,母意,最必,毋国,最我。”这是弟子对孔子人格特征的概括。孔子自己则说:“君子和而不同。”与人和气相处,但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墨家主张舍己为人,法家宣扬人人为己,儒家主张既为自己也为别人。这是君于人格。在政治关系中,儒家主张为对方着想。孟子离娄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手足一腹心,犬马国人,土芥一寇仇,三组关系相辅相成,告诫君主明白此理。荀子王制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无论是把君与臣比喻成腹心与手足的关系,还是把君

5、与民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都是强调彼此双方相互依存、相互理解。这是从两个相反立场看问题,不是为一方献计献策。有人说儒家学说代表君主利益,这不完全符合实际。在中国思想史上,为强势阶层摇旗呐喊的是法家,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的是墨家,儒家居中。儒家主张选贤任能。仲弓请教为政之道,孔子答“举贤才”。贤才就是德才兼备之人。孟子说:“不信仁贤,则国空虚。”荀子则主张:“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政府官员应该具有相应的行政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品德端正。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宣扬圣贤政治,圣贤首先是一心秉公的楷模。为什么儒家把德行作为选官的先决条件?这与儒家的政治诉求有关。儒家的政治理念是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而社

6、会的和谐主要取决于人际关系,政府的角色是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对政府官员的要求,既与墨家偏重于道德不同,也与法家仅仅强调能力不同,而是二者兼顾。对社会成员的管理,儒家主张教罚并用。儒家重视教育与学习,从教师的立场看是教育,从学生的立场看是学习,两个名目,一个问题。论语开篇是学而,荀子开篇是劝学和修身,都把培养社会化的人作为政治的核心任务之一。儒家也重视法律。荀子把法律比作水尺,指出人们涉水而行需要看水尺,人们的社会活动则需要看法律。儒家既强调教育,也重视刑罚,但以前者为先导。这既与墨家偏重于仿效楷模不同,也与法家单纯强调法律有异。由上可见,儒家凡事站在相反的立场看问题,平衡双方的利益。这是儒家的思

7、维方式和处事逻辑,是贯穿于儒家全部学说的一条看不见的脉络。(摘编自张荣明中庸之道是儒学的哲学基础)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学说不同于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根本上是由于儒家学说主张中庸之道。B. 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在人人和谐相处的大局上,要放弃自己不同的意见。C. 儒家将“德”与“能”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其中,“能”是选拔官员的先决条件。D. 对社会成员,儒家主张教罚并用,就是在确立法律的威严的基础上,教化人民。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尧曰记载尧告诫舜要“允执其中”,这表明中庸思想渊源深远。B. 在人际关系上,法家

8、主张为已,墨家主张为人,儒家主张兼顾人我,不可偏废。C. 儒家认为,君臣关系是相互的,如果君主肆意驱使臣子,臣子也会对君主不满。D. 尧舜文武是儒家心目中的圣贤,他们一心秉公,都主张选贤任能,以德治国。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中庸思想的一项是( )A.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C.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 长惠,幼顺;君仁,臣忠。4. 何为中庸之道?请结合文本给其下定义。5.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1. A 2. D 3. B 4. 中庸之道是人们在思考问题、待人处事、治理国家等过程中所采取的执两用中,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两方兼顾的思维方式和处事

9、逻辑。 5. 开篇提出论点;接着阐释中庸的本义;然后从君子品格,政治关系,选用官员,社会成员管理等方面论述中庸思想在儒家学说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总结中庸之道是贯穿儒家学说的脉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要放弃自己不同的意见”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与人和气相处,但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可知,应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C“能是选拔官员的先决条件”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五段“为什么儒家把德行作为选官的先决条件”可知,应是把德行作为选官的先决条件。D“就是在确立法律的威严的基础上,教化人民”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六段“儒家既强调教育,也重视刑罚,但以前者为先导

10、”可知,教育应是基础。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他们一心秉公,都主张选贤任能,以德治国”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五段“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宣扬圣贤政治,圣贤首先是一心秉公的楷模”可知,文章只提到了“尧舜文武是儒家心目中的圣贤,他们一心秉公”,但没有提到“主张选贤任能,以德治国”,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意思是: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依据第五段“儒家主张选贤任能”可知,符合中庸思想。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的意思是:抛弃聪明智巧

11、,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这是老子的“无为”思想。不符合中庸思想。 C“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思是: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依据原文第二段“中者,不偏不倚”可知,符合中庸思想。D“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的意思是:做兄长的要友善,做弟弟的要尊敬哥哥,做君王的要礼贤下士,做臣子的要忠心。依据原文第四段“在政治关系中,儒家主张为对方着想”可知,符合中庸思想。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依据第二段“中者,不偏不倚”可知,其特点之一是“不偏不倚”;依据第二段“中庸者,执两用中也”可知,其特点之二是“执两用中”;依据第二段“用中就居中,既不激进也不保

12、中,既讲道理也考虑感情”可知,其特点之三是“不走极端、两方兼顾”;依据第二段“中庸之道是一种处世原则,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可知,其特点之四是“一种处世原则,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可概括为:中庸之道是人们在思考问题、待人处事、治理国家等过程中所采取的执两用中,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两方兼顾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即“中庸之道既是儒家的思维方式,也是儒家学说区别于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根本依据”。(2)第二段具体解释“关于中庸的本义”,并大量使用引证法,来说明“中庸之道依现在儒家学说的方方面面,没有中庸之道就没有儒家

13、学说”。(3)第三、四、五、六段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论证中庸思想在儒家学说中的具体体现:第三段论述的角度是“君子中庸”,是从君子品格来说的;第四段论述的角度是“在政治关系中,儒家主张为对方着想”;第五段论述的角度是“儒家主张选贤任能”;第六段论述的角度是“对社会成员的管理,儒家主张教罚并用”。(4)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即“儒家凡事站在相反的立场看问题,平衡双方的利益。这是儒家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是贯穿于儒家全部学说的一条看不见的脉络”,收束全篇。(二)现代文阅读文字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 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救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

14、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但组长陈秉正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段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

15、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国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旅却都还有个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