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别尔嘉耶夫的自由哲学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28KB
约8页
文档ID:317534218
论别尔嘉耶夫的自由哲学_第1页
1/8

    论别尔嘉耶夫的自由哲学    杨雪丽(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Summary:别尔嘉耶夫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俄国思想家,他从人类自身存在价值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个性自由”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别氏的自由是一种形而上的自由,不同于理性自由和意志自由,其自由是根源于虚无的、非存在的、以个性和个体人格为基础的,认为人在处于普遍奴役、异化的状态下,逐渐失去自由,逐渐沦为物化的工具和手段解决办法是个性创造Keys:别尔嘉耶夫;自由;异化;个性B089  :A :1673-2596(2015)09-0091-03别尔嘉耶夫(1874-1948)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俄国思想家,自诩为“以精神为基础的‘无政府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且一直致力于自由的研究他有着贵族的出身和颠沛流离的一生,几经流放最后客死他乡但相比于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想有着更艰深的生存经历出身于贵族家庭的他早期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又受俄国东正教神秘主义和德国的思辨神秘主义的影响,他还参与了基督教存在哲学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他的以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哲学在他的哲学框架下,自由是一成不变的主体因素我从不把生活理解为教育,而是理解为为自由而斗争”“对我来说,‘自由’才是研究课题”。

一、别尔嘉耶夫的自由概念在近代西方哲学中,有意志自由和理性自由之分以康德、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家的“理性自由观”从主体认识论出发,建构了以“理性”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而“意志自由观”从存在本体论出发,建构了以“意志”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其代表是叔本华、尼采别尔嘉耶夫从人格主义出发,建构了以“个性自由”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别尔嘉耶夫的自由是一种形而上的自由,他在《思想自传》中有明确阐述:“所有我确信的一切都是在获得自由之后得到的,并且是由于自由而得到的,自由的经验是第一性的经验非——自由是必然性创造的(黑格尔),而必然性则是自由创造的,是具有一定方向的自由创造的我不接受其他的……在这里我使用自由这个词不是在学院的‘意志自由’的意义上,而是在更加深刻的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我的自由的原初性,非派生性表现于:只有当‘非—我’所完成的是自己的‘我’的内容,从而把‘非—我’注入于我的由之中时,我才可能接受‘非—我’为自由而斗争是我全部生命所从事的事业,这是我的生活中肯定和最有价值的,在斗争中也存在着相反的方向——断裂、异化、不融洽,以至敌对,自由可能和爱相冲突和广为流传的意见相反,我一直认为自由是贵族式的,而非民主式的。

……在自己的精神道路中,在自己生活经验中我获得了很多,但只有自由是永恒存在的,它不是获取的,而是我的生命之先验存在,对我来说自由思想是第一位的完善的思想,因为强制的、强迫的完善性是不可能接受的这里将自由引向一种关怀人自身终极意义的存在价值的思考别尔嘉耶夫哲学语境下的自由不是顺应自然、任其自然而然存在的自由,也不是柏拉图接近理念世界的自由;他的自由是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思考,他认为自由是原初的存在,是无限的,自由喻示着精神和人格只有无限的精神才符合自由的本性,也只有在精神体验中才有最大的自由自由是根源于虚无、非存在,“自由是第一性的存在”,在上帝创世纪之前,就已经存在也就是说上帝无法创造自由,更无法决定自由这是别尔嘉耶夫自由的一个方面,即在自由和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别氏认为自由不是由存在引发出来,而是从虚无、非存在中来存在是本体论者所臆想出来的一种静止的、凝固的东西,只是一种概念存在的概念把人引向一种奴役的状态别氏自由的另一方面是自由建立在个性、个体人格之上人是世界上永远解答不完的“斯芬克斯之谜”,没有人能回避“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人即个性”,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人格、个性”这个原因,才让人变得如此神秘。

别尔嘉耶夫从伦理学和精神学范畴来谈论个性,而不是从生理学或者心理学角度人的个性是一种变化中恒定的存在个体即经验意义上存在的人,身上“拥有绝对的和永恒的完整性和统一”这里的个性不受理性决定,不是理性的载体,而是理性的存在物别尔嘉耶夫语境下的个性是在真正的自由中存在的个性人格,它抛却了作为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个性的生存以自由为前提, 自由的秘密就是个性的秘密”自由的最高境界便是个性然而他在《文化的哲学》一书中指出,人的尊严和信仰决定两种自由:善与恶的自由和从善的自由、选择真理的自由和真理的自由自由不等于善,自由有善的自由也有恶的自由在非理性因素主导下,自由就会向恶的方向延伸,只有善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是自由的,但是如被非理性因素牵制,就会一步一步走向异化,最后被理性奴役而失去自由别尔嘉耶夫所倡导的不是理性自由和非理性自由,而是一种真正的自由——善的自由二、别氏语境下自由的消失别尔嘉耶夫生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这一时期世界处于大工业生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个人自由与社会模式化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虽然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却要求人的工具性和物质性,面对这样的生存状态,人类逐步被规训着、异化着、奴役着,自我自主性逐步弱化,自由的行动和存在变得不再可能,自由被精神的社会化、客体化所替代。

别尔嘉耶夫说:“自由被抹杀了人受到来自自然界、社会、国家和自我的奴役”这一现实状况是自由死亡的真正原因来自自然界的奴役主要是指来自客体化世界的奴役客体化世界是物化的、无个性的,这个世界要求人类被规训、奴役甚至工具化自然是与个性、精神相对立的概念,自由离不开个性和精神,所以在别尔嘉耶夫那里,自然和自由也是相对立的客体自然界是一种处于异化状态下的、被奴役的、无个性的世界在别尔嘉耶夫看来:“作为主体的自然界则是宇宙的内在生存,是宇宙的生存性,因此就是自由所以他一直提倡主体自然界而非客体自然界在文明社会,人类受到法律、道德、人伦的奴役;在工业时代,特别是大工业生产时代,人类又受到技术等的奴役虽然随着文明的发展,主体性正在得到强调,但是在目前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无法摆脱来自物质的、技术权力的奴役人类被从功利化的角度加以评价,人成了一种物化的工具,人类成为一种消极的工具性存在,人的能动性逐渐消弱,某种意义上人成为机器,成为一种客体化的存在在别尔嘉耶夫的另一本书中,他这样写道:“对生活大规模的技术组织化将消灭任何个体化, 消灭任何特殊性和独特性,一切都将成为无个性和大众的,都将丧失自己的形象在异化、物化的过程中,孤独感在侵袭人类的精神世界。

人失去完整性,个性作为非社会的存在,也逐渐失去其完整性,一切都是异己的存在我体验的与其说是非现实性,不如说是客观世界的异己性”人们每天都带着假面具活在社会中,却又从未融入这个社会与其说这样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如说是对异化的一种兴风作浪这是来自人自身的奴役与异化别尔嘉耶夫曾经说:“在人的所有奴役形式中,人受社会的奴役具有最为重大的意义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丝毫意识不到自身所受到的来自社会的奴役和压制国家和社会是最大的专制机构,但是人类不知道去和社会斗争,只会感恩社会所赐予的一切个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个性相反,“社会和国家都是个性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外化以及对社会关系的客体化都奴役人”国家以社会安定和全民利益的名义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人们在这样的法规下,表面看起来具有各种自由,但却在事实上成了这些规定的奴仆然而国家却从来不遵从它所设定的各种规矩,它喜欢把强权置于生活之上权力的魅力是人无法拒绝的,人们甘愿屈从于权力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拒绝对普遍性的追求,但这也造成了人自身的堕落、客体化以及内在的奴役性,造成了国家的形成以及国家奴役的形成国家是功能性的存在,它具有解放人和奴役人的双重身份国家要确保主权,而主权观念以及对主权的追寻造成了人奴性的释放,是“奴隶的梦想”;人变成了国家追寻主权的一种手段,被工具化了,失去独立的个性,人被要求服从于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人的内在奴役造成了国家对人的奴役来自自然、社会、国家、人类自身的压制与奴役是人类逐渐成为客体社会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成为一种物化的客体存在,成为一种手段来自自然、国家、社会的奴役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异化和奴役过程,而这些又通过人自身而实现奴役在现代社会,人类依然受到来自这4个方面的奴役,并且内在奴役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人即将彻底失去自由,也即将成为一种物化的、客体化的工具或对象存在三、自由的回归面对这种结局,人类不得不思考如何让自由回归的问题别尔嘉耶夫认为,只有重拾自由才是人类以后的出路然而解决这个问题,即克服被奴役的命运、完善个性,那么首先就必须克服形而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是别尔嘉耶夫提出的解决方法人类习惯为自我设定奴役客体,即在自身之外设立一个客体化目标人应该转向自身内部去寻找摆脱被奴役的命运的方法,而不是从外在的世界寻求出路通过精神自由的创造活动建立一个内在生存的思维模式是绝佳之选创造使新生活、新世界、新的存在都能成为可能在别尔嘉耶夫的哲学中,他最看重的就是个性创造个性创造是人的使命,创造使人走向上帝虽然人很难发现自己被奴役的现实,但是自由是人共同的追求。

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之中渴求走上自由之路,追寻自由之光,返回到自身,达到精神回归精神最终回归到自由那里,无论其外化是什么在个性创造的途中,我们需要天赋,即上帝恩赐的灵感等创造更是一种解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精神解放,这在别尔嘉耶夫的思想自传等著作里都有相关的论述自由是在创造中实现的然而,创造也需要一定的物质,但是创造不能被物质左右创造是主体世界的新生,是对客体世界和奴役的终结然而,自由决定创造,创造把人从被奴役与恐惧中解放出来个性也在创造行为中凸显并保持自身的完整和统一,这是一种发展着的自我展现和塑造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类被工具化、物化,逐步失去了自由,变成了一种分裂的存在,个性也因此变成了缺失的、不完整的存在然而,自由要求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完整性个性的完整性就必然的要从个性与世界的奴役统治的抗争中获得然而,解决的办法在无限的主观性里、在创造行为中、在精神里,而不是在客体化的世界里真正的主体生命源于创造、创造行为的自由以及创造的热情真正的创造处于时间之外,是一种永恒且无限的存在,是真正的自由;而相对的客体化世界是时间之内的一种存在,是物化的、有限的存在也只有在真正无限的、时间之外的、自由意义上的创造才是主体世界的新生,才能终结这个客体化的、被奴役着的世界,也才能使人在上帝之爱和自由中走向永恒。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转换思维方式,从自身内在出发,建立内在生存的思维,也只有这样人才能具有独立的个体人格,成为个性的存在,才能重拾自由别尔嘉耶夫的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里只截取其微小的一部分进行论述别尔嘉耶夫的自由思想博大精深,是思想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种理论虽然现在是21世纪,但是,很显然它仍旧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普遍异化的世界,物质至上和功利主义在解构着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人的自主性和自由在逐步失去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逐渐代替人工的大型机器和智能机器使现代的人们得到了人力上的解放,但是,困惑、焦虑、迷茫、精神的空虚也在逐渐侵蚀着人们的灵魂我们的精神家园逐渐消失,现代人的信仰危机使人变成孤独的人别尔嘉耶夫的自由思想,强调人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升华了人的价值,有助于人类摆脱奴役,追求自由的目标——————————Reference:〔1〕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78.〔2〕郑忆石.别尔嘉耶夫:主体自由观的别样解读[J].俄罗斯研究,2008,(5).( 徐阳)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