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庸名言中庸名言精选八篇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86KB
约15页
文档ID:317348134
中庸名言中庸名言精选八篇_第1页
1/15

    中庸名言中庸名言精选八篇    中庸里的30句格言名句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君子慎其独也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4.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5.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6.子曰:道其不行矣夫!7.君子遵道而行8.君子依乎中庸,循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9.君子之道,费而隐10.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11.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12.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13.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14.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15.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16.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17.大德者必受命18.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19.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20.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2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2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3.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24.至诚如神25.至诚无息26.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27.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8.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29.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30.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31.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篇二 :《中庸》名言名句《中庸》名言名句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译文】自然形成的禀赋叫做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并推广这些道叫做教化2、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译文】君子的所作所为能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所作所为则违背中庸之道中庸: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即折中,不偏不倚;“庸”即平常4、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5、 故君子和而不流译文】所以君子性格平和而不随波逐流6、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7、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

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8、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译文】有的人天生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后天学习知道了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遇到困惑之后,经过磨难才知道了这些道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最终了解这些道理的结果是一样的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译文】凡事预先做好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12、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译文】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篇三 :中庸名言名句(汉法对照)《中庸》 L’Invariable Milieu《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 名言名句: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La loi que le Ciel a mise dans le c?ur de l’homme, s’appelle la loi naturelle. L’observation de la loi naturelle s’appelle la voie (ou la règle de nos actions). Réparer la voie (ou remettre en lumière dans le c?ur des hommes la règle des actions que les passions ont obscurcie), cela s’appelle enseigner.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Quand il ne s’élève dans l’?me aucun sentiment de joie, de colère, de tristesse ou de plaisir, on dit qu’elle est en équilibre (parce qu’elle n’incline d’aucun c?té). Quand ces sentiments naissent dans l’?me sans dépasser la juste mesure, on dit qu’ils sont en harmonie. L’équilibre est le point de départ de toutes les transformations et de tous les changements qui s’opèrent dans l’univers. L’harmonie est la loi générale de tout ce qui se fait dans l’univers. Quand l’équilibre et l’harmonie atteignent leur plus haut degré, chaque chose est à sa place dans le ciel et sur la terre ; tous les êtres se propagent et se développent heureusement.…… …… 余下全文篇四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霍海桐1、三纲:明明德、新民、至于至善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民)4、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君子慎独(诚意)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明,食而无味,此为修身在正心(正心、修身)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者,天下鲜也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之民之父母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中庸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2、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8、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论语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3、为正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余下全文篇五 :大学中庸名句精解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更新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齐:管理修:修养正:端正致:推极,获取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在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余下全文篇六 :《中庸》传世名句赏析《中庸》传世名句赏析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注释】选自《中庸》第一章天命:上天所赋予的率性之谓道: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道:规律修:修明教:教化译文】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赏析】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

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注释】选自《中庸》第六章好问:不耻下问迩言:浅近之言隐:隐瞒,扬:宣扬两端:即事情之理的正反两方面用其中:在此之中,是指恰当的做法译文】喜欢请教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