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周兴平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317342643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周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周兴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周兴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周兴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周兴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周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周兴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知识周兴平【导言】本课程面对非专业财务背景的人员,零起点;本课程的受训对象为正在企业内行使管理权的职业经理人,而非职业会计人。课程目标为财务信息的理解与使用,而非收集与加工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1. 学习懂得最基本的会计知识;2. 正确解读企业财务信息,懂得如何阅读企业财务报告;3. 学习运用财务数据分析并改善经营绩效;4. 树立成本观念,了解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学习如何控制成本;5. 明了预算管理的作用,学习预算编制、跟踪的基本原理及方法;6. 了解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一章 您应了解的会计基本知识会计是一种语言【想一想】思考题1:会计是什么

2、?思考题2:为什么要有会计?1. 会计是一种语言a.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清焦循孟子正义);b. 会计是一门职业,一门技术,一个学科;c. 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d. 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定义:会计是一种语言,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对于什么是会计,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家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甚至职业会计人也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有人说会计是管理的工具;也有人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并对外披露信息】1)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会计是企业的语言,这种语言是企业内部交流的工具。l 股东l 经营者l 经理/幕僚 股东需要借助会计语言来理解他的权益大小、

3、投资回报及资产安全情况; 经营者需要运用会计语言来衡量、跟踪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状况和收入、利润完成情况; 经理/幕僚人员需要运用会计语言来了解其业绩完成情况(产值、销售、回款等)及成本费用控制情况,并通过对会计指标的研究透视企业的管理现状。2) 会计语言是企业通用的语言。l 公众投资者,潜在的投资者l 债权人l 政府机构、监管部门公众投资者、潜在投资人需要借助会计语言来了解其投资对象或潜在投资对象的盈利水平及其成长性;银行、供应商等债权人需要借助会计语言来衡量其贷款/供货对象的资信状况以保障其债权的安全;政府财税、其他监管部门需要通过会计语言来监控企业的守法纳税及经营情况,并从宏观上把握经济

4、运行轨迹和趋势。【会计语言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是通用的,在一个国家里也是通用的,甚至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会计语言描述的内容,就是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活动。会计载体会计描述经济活动时的需要借助的载体。会计语言使用的载体就是大家耳目能详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图1-1 会计语言载体会计语言载体,有纸质的,也有电子介质的。2. 会计语言两组词汇会计语言要素:不管会计多么复杂,会计报告写的有多厚,凭证账簿有多少,但是会计的语言主要是由两组词汇来构成:一组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会计语言词汇;另一组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语言词汇。1)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语言词汇在反映财务状况的会

5、计语言这组词汇里,要了解三个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组词的特点是:它提供的是“时点数”,即在会计语言中,要借助这三个词来讲述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况如何。而这个特定时刻,通常可以理解成某一时点,例如,月末的财务状况如何,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如何。它是一个在特定时点的信息,也有人说这组词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给企业的经济活动“拍快照”。图1-2 会计语言要素时点信息会计语言的第一组词,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而这种状况在数量上是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是永远相等的,是永恒的,在会计语言上也叫会计恒等式。2)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语言词汇反映经营成

6、果的会计语言词汇共有三个,即收入、费用、利润。从时间特点上来说,它们反映的是“期间数”。即从某一个时点开始到某一个时点结束,这段期间获得了多少收入,产生了多少费用,实现了多少利润。这三个词,可以理解为:第一,是期间数,第二,相对于第一租词汇是“拍照”而言,这组词汇是“录像”。这三个词也存在一定的数量依存关系,一定时期的利润应该等于一定时期的收入减一定时期的费用,即:利润=收入-费用3. 会计的最终目标?会计工作过程:记录(拍照、录像的过程)计量(归纳、分类、整理、汇总、计算)报告会计工作作用:衡量、分析资产是否优良?资材结构是否合理?营运状况是否理想?成本费用水平是否最优?盈利能力如何?发展潜

7、力怎样?有何风险,风险大小如何?控制预估情况财务预算实际情况会 计财务分析与监督: 衡量预估与实际的差别, 找出原因, 调整.?=图1-3 会计的最终目标财务的目标:记账只是手段,控制才是目的。特别介绍,专业教科书关于会计的一项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则,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准确反映和监督的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管理活动)。4. 会计语言规则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指会计信息说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说明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注意:会计主题与法律主题的异同?)持续经营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

8、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上的选择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持续经营是对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说所做的设定。而事实上任何企业都存在不能持续经营(破产、清算)的风险。一旦企业无法持续经营,则就要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与方法。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间隔时间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按期结算盈亏,定期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财务信息。通常的会计期限一年、半年、季度、月度,一般按日历年度。也有自定义会计期间的。会计主体可以自行确定会计期限,但对外必须按法定的分期进行。货币

9、计量指会计主体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各项经营活动。在多货币结算的环境下,企业可以自行选用一种货币为记帐本位币,但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必须按所在国法律规定。为了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性,企业应采取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2)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A.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客观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用会计语言来描述企业现状的时候不遵循客观性,与说谎无异! 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10、【案例】某一公司2002年的经营情况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收入变动成本其中: 直接工资固定成本 分摊利润A 项目28002400150250150B项目35002900150250350C项目20001900100250-150合 计83007200400750350:报告老板,砍掉c项目,可以减少亏损150万元,其中直接工资就可以节省100万元。真的如此吗?收入变动成本其中: 直接工资项目固定成本综合固定成本利润A 项目2800240015050600350B项目3500290015050C项目2000190010050合 计83007200400150实际结果:收入变动成本其中: 直接工资

11、项目固定成本综合固定成本利润A 项目2800240015050600300B项目3500290015050合 计63005300300100 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要求前后各期的会计核算方法应该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后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以及变更对会计数据的影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案例】 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决策。只有相关的会计信息才可以反馈过去并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收集、加工、处理和输出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12、。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过程中及时收集、处理并输出会计信息。即使客观、可比、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能及时提供,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也没有任何意义。(学术研究除外) 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B.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案例】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确认基础叫收付实现制,它是已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

13、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依据。 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互相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限内予以确认。配比原则反映了两层含义:因果配比与时间配比。 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法规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C. 其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了不起的突破!)原来有这么多讲究!3) 会计规范【想一想】思考题3:会计核算(会

14、计语言运用)有什么基本前提?思考题4: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有那些?思考题4:在我国,有那些会计语言规则(会计规范),它们的法律效力层次是怎样的?第二章:会计基础认识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解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解读利润表税收对利润及现金的影响报表中的重要项目及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第二部分:财务分析的方法运用会计数据分析并改善经营绩效公司财务分析的核心思路营运资本分析法美国及欧洲的营运资本分析方法企业发生资金周转危机的原因与对策使用营运资本工具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如何控制风险,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财务比率分析法常用的四大类财务比率杜邦分解和财务比率金字塔财务杠杆:负债对股东回报的影响现金流量表:企业3大现金活动分析现金与利润的权衡财务报表综合解读:综合运用财务信息透视公司运作第三部分:成本分析基础如何准确计算并控制成本?成本的划分针对特点有效控制成本保本点分析、规模效益不同目标下的成本分析方法第四部分:预算编制与跟踪预算在企业中的作用预算的编制预算的跟踪与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财务报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