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3400字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80KB
约11页
文档ID:316800023
高二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3400字_第1页
1/11

    高二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3400字    高二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科:历史任课教师:张娟 张春艳 邢建华 业课程目标:1、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具体知识2、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方面,学生阅读一些思想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优秀品德、名言名句等,感悟他们的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高贵品质等,陶冶自己的性情,提升自己的情操二是各地区、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或区域创造了截然不同各有特色的文化,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认识、理解、尊重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三是不能忘记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不能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丧失自我,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自觉做好传承3、提高对历史的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用科学方法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内容:前言【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授课方法,上好新课第一课的导课第一单元知识内容: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课时2】第1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4】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5】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6】梳理单元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课时7】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第二单元知识内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课时8】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时9】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10】第7课:启蒙运动【课时11】梳理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课时12】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第三单元知识内容: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课时1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时14】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时15】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时16】梳理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课时17】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课时18】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课时19】阶段性考试试卷的讲评第四单元知识内容: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课时20】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发展【课时21】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课时22】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时23】梳理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讲解典型试题及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课时24】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

第五单元知识内容: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课时24】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25】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26】梳理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讲解典型试题及课后作业.第六单元知识内容: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课时27】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28】第17课:毛泽东思想【课时29】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时30】结合第5单元内容构架知识体系,展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理论的发展历程,最终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布置第5、6两单元的检测试卷一套第七单元知识内容: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课时31】总结学生所反映的问题,针对性解决问题课时32】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时3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及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知识内容: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时34】文学的繁荣和美术的辉煌【课时35】音乐与影视艺术【课时36】单元检测巩固第七、八两单元内容,并随堂评析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1、思想文化专题模块,由于理论性强、专业性强、流派纷呈、时空跨越大等特点,教学起来比较棘手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也很难形成比较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怎么将教学内容由艰涩、枯燥变通俗、生动是教师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2、补充丰富的历史资料,学生通过研习和运用材料,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模块中思想史与科技史方面的内容理论性很强、枯燥抽象,文学艺术史方面的内容生动形象,因此,提供大量图片、影像、文字资料,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做好课前教学设计,设计好每一课的导学案,包括设计教学构思、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补充材料的引入、探究问题的设计等4、尝试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文学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二)学习方式1、基础知识以学生根据学案提示,课前自主学习为主2、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多通过师生互动、同学合作讨论解决三)作业练习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注意(1)、 选择有“质量”的练习题,精选精练在布置作业前,应该先搜题、做题,认真考虑那些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哪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哪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力等,老师经深思熟虑后,从中选出一定数量的题目应该避免那种随手的抓本资料从多少页到多少页布置方式2)、作业布置力争“多样”化增加作业的趣味性,那么学生可能会减少对做作业的厌烦尤其大量重复性的无效作业3)、作业有层次性、区分度布置作业应该“因材布置”不同的学生他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的掌握、应用速度也是有差异的,那么作业也应该是多层次有区分度的对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要求“一碗水端平”4)、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作业时间估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熟练运用,老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安排作业的时间,同时要兼顾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主体时间。

课程评价:一、 评价指标:1 、学生上课综合表现课堂提问、课堂纪律、课堂考勤),课堂纪律及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等情况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撰写历史习作、历史小论文),通过这一方式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3、单元检测与周考月考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1、上课评价: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2、作业评价:A、B、C3、按分评价第二篇:高二历史学期教学总结 1100字高二历史学期教学总结一、领悟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历史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所以,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营造一种亲切、和谐、互动的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历史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三、运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历史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历史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历史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提供了一个 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跟紧课后训练,提升学生能力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能力的发育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还开展研究性活动,使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历史运用能力得到进步和提高通过一学期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较为扎实基础知识,提高了解决历史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