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议论文范文:睹一蕊而晓春将至900字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1.62KB
约17页
文档ID:316799861
高中议论文范文:睹一蕊而晓春将至900字_第1页
1/17

    高中议论文范文睹一蕊而晓春将至900字    高中议论文范文: 睹一蕊而晓春将至摘要:“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正是:管中窥豹,见一斑而可知全身宇宙纵是无垠,星球却是个个可数;太阳纵是光芒万丈,但我们能分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睹一蕊而晓春将至,于细微处可见精神 察一叶可见春秋,观滴水可知沧海天涯一归鸿,让人顿觉天已转暖瓶中水成冰,令人感叹天下之寒大千世界,一花一草,就是有着这样奇妙的联系一片看似平常的沼泽,也许正是江河的源头;一排细不可辨的蝇头小楷,也许写就的正是一部辉煌史书;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正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小处不可随便,是因为谁也无法预知火箭发射失败是哪个小数点的错误;细节决定成败,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蝴蝶振翅足以引起龙卷风暴一朵娇艳玫瑰花,可能只因为尖锐小刺误伤人手,就让一段爱情佳话烟消云散一个光洁似无瑕的鸡蛋,可能只因为一道小缝,就让污秽进入其中,臭不可闻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是一句舶来语,其实中国人有自己的语言:沧海一粟内涵无限扩大,外延无限浓缩,其实有限和无限就没有什么不同 一锤可定音,一针可见血。

一个细节,可定格人生永恒那一串丢失的项链,彻底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命运,也让我们至今仍对她度过的是贪慕虚荣自食其果还是脱胎换骨自强自尊的一生争论不休一个细节,可道尽人生沧桑那一个滴着血的馒头,完全扼杀了无数人的良知,也让我们看到了鲁迅笔下那铁屋子里先醒者的无尽悲凉历史已经证明,宋太祖的那一杯薄酒,在解除大将兵权的同时,也带来宋朝重文轻武,国力孱弱,任人欺凌的沧桑数百年一杯酒,映出一个衰落帝国的背影历史已经证明,60年前的卢沟桥上的那一声枪响,在彻底打破和平假象的同时,也带给两国至今无法完全散尽的硝烟一声枪响,是敲醒中华民族莫忘国耻的永恒警钟历史也终将证明,半个世纪后国共两党最高级别领导人的一次握手,带来的将会是两岸永远的春天故事那即将赴台的憨态熊猫“团团圆圆”,也许带去的就是那一缕春之将至的气息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正是:管中窥豹,见一斑而可知全身第二篇:高中历史 6600字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1、2、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孔子 春秋时期 至圣 积极入世?地位: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思想体系:核心“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1、 政治思想:?仁 内容: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 评价: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实现方法: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实质: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为政以德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2、 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3、 教育思想: 主张:?有教无类 ?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学于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地位:孔子的思想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未受太多重视(∵无法适应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的要求)汉代大统一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孟子 战国时期 亚圣?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重要奠基人《孟子》?思想主张:1) 政治: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张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核心仁政 (土地、人民、政事国家三件宝物)2) 道德:性善论 重义轻利 养浩然之气(义利观)?苟子 战国时期 (带有法家思想)?地位:儒家的重要代表,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思想主张:1) 哲学:朴素的唯物思想(唯物主义=科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知天命而用之 人定胜天2) 道德:性恶论 后天教育 由恶变善 3)政治: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君舟民水)道家 老子、庄子?老子 春秋时期(太上老君)消极避世?地位:思想家 道家学派(不是道教)创始人《道德经》1) 本源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第一位探讨的)2) 天命观: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3) 老子的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转化他主张只要能“守静”(消极的一面),就一定能“以弱胜强”4)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老子向往原始淳朴风气,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 战国时期?思想主张:1) 哲学观:“齐物”万物齐一 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2) 人生观:“逍遥”实现方法,无所恃 3)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 (与苟子相悖)法家?韩非 战国后期 秦?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关系:三者不可分离,势是法和术的前提,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影响: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外儒内法)兵家?孙膑 战国时期《孙子兵法》?思想主张:强调要懂的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利于己的形式,重视人的作用?百家争鸣的原因:1) 根本原因:社会变革2) 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井田制走向瓦解3) 政治: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4) 阶级:“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5) 思想文化: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学识渊博的思想家?百家争鸣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追责2) 道家学说构成了20xx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结:儒政、道哲、法变革3、汉代的思想大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含义:黄帝的学说、老子的学说?兴起原因:1)根本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经济)2)为了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3)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地位: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处于支配地位?主张: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地无为?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影响: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随着社会稳定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行使的需要。

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董仲舒 著作《春秋贤露》《举贤良对策》?新儒学: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内容: 核心:大一统(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基础:天人感应 宣扬君权神授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神化专制皇权,是加强君权的需要) 仁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限制君权,缓和阶级矛盾) 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德主刑辅)提出三纲五常(仁、礼、智、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其思想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的稳定统治秩序?影响: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局限:限制了思想自由,导致了其他思想流派的衰落4、宋明理学?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为什么宋明理学兴起?1) 儒学的危机(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2) 三教合一的潮流3) 儒家学者思考和探索,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 程颢、朱熹 含义: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以“礼”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与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能治理国家的哲学思想体系。

1)“理”是世界的本源 2)“理”是儒家道德伦理 3)个人修养要“存天理灭人欲”2、陆王心学 陆九渊、王守仁 “心既礼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致良知”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礼统情、自我节制、发奋励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5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进步思潮的思想:思想:经世致用,唯物主义思想 经济: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政治: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 ?背景:1)经济蓬勃发展 2)政治:专制统治腐朽,人民起义 3)八股取士 4)思想:西学东渐 (根本)资本主义萌芽? “异端”思想家李贽 《焚书》《藏书》?背景: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2)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思想主张: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权威 2、抨击道德伪善,强调个性发展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思想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追求思想自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哲学 朴素的唯物主义 1)本源 强调理在气中,既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中 2)实践出真知 3)伦理学:“私欲之中,天理所寓”2、黄宗羲-政治 《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1)反对专制暴君政治2)君臣平等3)限制君权4)提出法制代替人治3、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明清时期,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局限:为动摇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不能从根本上批判封建制度思想内容:1、反对专制暴君政治 2、经济:工商皆本 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进而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3、批判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性质:早期民主6古代的科学技术一、 四大发明1、造纸术 ?殷商时期 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陶器、青铜器或帛上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 ?纸张质地细腻,便于携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12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印刷术 ?唐 雕版印刷 《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北宋 毕昇 活字印刷书 影响: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点:可反复利用 ?出现木活字,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 ?外传 13世纪中期,传入朝鲜,后从西域传入欧洲。

造纸术、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3、火药?炼丹发明 孙思邈 《丹经》最早记载 ?唐末 用于战争 ?五代 宋朝 狩猎、开山、采石、火器 ?14世纪,有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4、指南针 ?战国 司南 ?北宋 指南针 ?影响:指南针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二、 天文学成就特点:成就突出,体系完整1、 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对彗星和哈雷彗星记录早1000多年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