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奏鸣曲《告别》作品81a演奏分析 文/周婧琳【Reference】贝多芬是西方古典时期伟大的作曲家,他的钢琴奏鸣曲不仅继承了前人优秀的写作手法, 还大胆地进行创新文章通过对贝多芬《告别奏鸣曲》三个乐章主题的演奏分析,展现了贝多芬伟大的思想和传奇性的情感Keys】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在西方音乐史上,贝多芬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音乐家,被尊称为“乐圣”他的32 首钢琴奏鸣曲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深刻的乐思,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被奉为“新约全书”在这些奏鸣曲中,仅有一首被他本人称为“有特性的奏鸣曲”,并亲自写上标题,这就是第26 首《降E 大调告别奏鸣曲》《告别奏鸣曲》创作于1809 年春至1810 年初之间,作品号81a,为献给鲁道夫大公这首奏鸣曲属于贝多芬中晚期作品,其内容和精神已接近浪漫时期音乐,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奏鸣曲第一乐章草稿上有贝多芬依依不舍的特别注明“告别,1809 年5 月4 日于维也纳,写作于我所尊敬的鲁道夫大公出发之际”乐章透露出深沉的离别之情, 但总的基调是乐观的引子中最开始的三个四分音符是“告别”动机(g—f—e),这是乐章的基本起句,可谓开门见山,而且全乐章都是由这个动机构成。
这个动机如号角般一直贯穿整个乐章,最后消失于结尾的旋律中弹奏告别动机时注意以下几点一,引子速度标记是柔版Adagio,应慢速而深情地演奏二、告别动机三个双音需整齐连贯,最好手指贴键弹奏,运用手腕和手臂的推力,不能高抬指敲击键盘此外,按照乐谱的指法标记需在第二个双音上换指,以保证告别动机的连贯性,也可在此处加入踏板三,主部主题中告别动机再次出现,此时它分开地出现在18 小节的第一、三拍和19 小节的第一拍上,作曲家在前两音符上标明“ten.”的字样,以提醒演奏者在演奏中要保证其时值弹奏时,八度的告别动机音符连同前一拍小连线辅助音符组成一个完整弹奏动作,弹奏辅助音符时手腕轻柔落下,然后稍微向右转动提起,最后在告别动机音符上准确有力落下,切记辅助音符要轻巧清晰,不能干扰告别动机的进行四,副部主题是告别动机的扩大延伸,原本的四分音符延长为全音符,并在低声部辅以颤音告别动机三个音用五指连续弹奏,转换时需快速准确并扎实有力,避免被低声部颤音掩盖颤音最好贴键弹奏,动作要小,声音要均匀第二乐章贝多芬题名为“分离”,是一首美妙而忧郁的行板,纯朴简洁的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与怀念朋友的寂寞情绪。
第二乐章主部主题平稳安静的旋律中充满强烈的表现力,并流露出担心、凄凉的情感,弹奏时注意以下几点一,第二乐章是行板Andante,运用手腕和手臂力量,适时表现忧伤的情绪二,主部主题中节奏划分较细,应先准确把握附点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及倚音的时值,合练时注意休止符及双手协调三,主部主题中二声部、三声部的地方需层次清楚,并突出旋律声部副部主题出现在G大调上,音色明亮如歌,与忧伤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弹奏时注意以下几点一,弹奏副部主题时保持心情愉快,身体稍稍坐直,运用手指力量注意作曲家在一些音符上标注的指法,请按指法弹奏,确保手指顺利衔接和小连线的效果二,左手三十二分音符震音前进轻快明亮,弹奏时不能粘在一起,要清晰整齐,既有气势又不能掩盖右手旋律贝多芬创作第三乐章“重逢”时,在草稿上记下“我所尊敬的鲁道夫大公归来1810 年1 月30 日”这一乐章情绪激动活泼,充分体现出全曲乐观的主基调第三乐章主部主题共三个乐句,分别是主部主题初次呈示和两次重复弹奏时注意以下几点一,弹奏第一乐句时要注意右手连线,可根据连线控制踏板左手和弦运用手腕和手臂力量轻轻把琴键压下,需保证时值,切忌弹成跳音二,第二、三乐句中,主部主题浮现在低音声部,需特别突出,而右手伴奏声部则要清晰跳跃,连续八度跑动需固定手指框架,运用手腕带动,最好先单独连习。
三,主部主题三个乐句从弱到强,层层递进,正符合作曲家越来越激动的心情,弹奏时要层次分明副部主题包含两个乐句, 以重复、变奏、左手向右手做出呼应的形式写作而成,音乐欢快明朗弹奏时注意以下几点一,主题前四小节由四个声部组成,左手高声部为第一旋律声部,每小节为一个手腕起落动作,其中的四个音符需按乐谱指法连贯弹奏;右手高声部为第二旋律声部,弹奏时需避免被右手低声部颤音掩盖整个乐句渐强减弱像马车颠簸奔跑一样,轻快、起伏二,副部主题后四小节是和弦对音阶的快速跑动,音阶中夹杂的三连音是弹奏难点,要先编排好指法,从慢到快地练习尾声主要以主部主题材料加工而成弹奏时注意以下几点一,尾声上标记了行板Andante 的字样,与前面强烈的速度形成对比可在结束部和弦落下后稍等两秒,再以缓慢的速度弹出,同时配合从sf 到p 的强弱变化二,从第191 小节开始速度恢复原速,长达四个小节的八度跑动,具有欢呼声般特点与即兴性性质,需求手指准确无误,灵活清晰,情绪饱满钢琴奏鸣曲《告别》,以贝多芬这位古典音乐大师经历的悲欢离合为素材,是标题形式与音乐内容巧妙地结合,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贝多芬和他的作品为后来的作曲家打开了通往浪漫时代的大门,值得所有人永远缅怀。
Reference:[1] 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著 刘经树译:《西方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来自wWw.Lw5u.coM]年[2] 聂一波:《简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告别>》,载《大众文艺》2009 年第13 期第51-52 页[3][来自www.lW5u.Com] 谷月:《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降E 大调Op·81a告别》,载《剧作家》2007 年第1 期第117-118 页[4] 李翰:《浅谈贝多芬中后期奏鸣曲之特色》,载《湖南农机》2008 年第9 期第45-47 页作者:周婧琳, 湖南师范大学11 级西方音乐史专业研究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