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高粱锦杂106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张东娟,冯文平(锦州农业科学院,辽宁锦州 121017)Reference:高粱新杂交种锦杂106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于2005年以自选不育系081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580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2006~2008年在所内进行产量观察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2009~2010年参加国家高粱春播晚熟组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国家高粱生产试验,完成试验程序2010年12月通过全国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Keys:高粱新杂交种锦杂106;特征;产量;栽培1 品种特征、特性1.1 植物学特征锦杂106高粱生育期128天,芽鞘绿色,幼苗绿色,成株株高202.5cm,穗长31.2cm,中紧穗型,纺锤形状穗,籽粒红色,褐壳,单穗粒重80.9g,千粒重27.0g1.2 生物性特征丰产性:2009年全国高粱春播晚熟区域试验,2010年全国高粱春播晚熟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锦杂106高粱增产潜力大,一般产550kg/667m2以上,在适宜地区比辽杂十一增产7%以上该品种高产、稳产,是取代当地主栽品种锦杂93、沈杂5号的替代品种抗逆性:国家改良中心于2009~2010年两年接菌种鉴定,结果发病率分别为12.1%和14.6%。
自然发病率为0,无叶部病害,较抗蚜虫结果表明,锦杂106高粱抗丝黑穗病,抗倒伏,无叶部病害,抗蚜虫品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籽粒粗蛋白9.36%、粗淀粉73.76%、单宁1.34%、赖氨酸0.18%,适宜酿造用锦杂106高粱籽粒粗淀粉含量比鉴定标准高3.76个百分点,单宁含量达到酒用高粱标准,说明该品种酿造品质优制种产量高:锦杂106高粱制种产量高母本081A生育期125天,中晚熟,芽鞘绿色,[来自wwW.lw5u.cOm]幼苗绿色,叶脉蜡质,株高145~150cm,穗中紧,纺锤形,穗长35cm,单穗粒重75g左右,红壳,红粒,粒大,千粒重32g左右穗大,一级、二级穗分支多,无小花败育,接受花粉能力强且时间长;父本580生育期127天,中晚熟,芽鞘绿色,幼苗绿色,株高165cm左右,穗长33cm左右,中紧穗型,纺锤形状穗,籽粒红色,黑壳,单穗粒重75g,千粒重30g,花粉量大,花期长制种产量可达250~300kg2 产量表现2.1 锦州农科院高粱品种产量比较试验2007~2008年在锦州产比试验结果:两年平均折产554.1kg/667m2,比对照锦杂100增产9.2%。
2.2 国家高粱区域试验2009~2010两年全国平均产564.5kg/667m2,居第2位,在西北试点两年平均产622.3kg/667m2,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4.1%;在华北、东北试点两年平均产506.7kg/667m2,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7.1%2.3 国家高粱生产试验2010年生产试验全国6个试点平均产554.7kg/667m2,居第2位,6个点全部增产在西北2个试点平均产565.9kg/667m2,居第2位,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6.7%,2个点全部增产,幅度为5.5%~7.9%;在华北、东北4个试点平均产543.6kg/667m2,居第1位,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8.2%,4个点全部增产,幅度为0.5%~26.8%2.4 多点试验、示范情况锦杂106在辽宁锦州、葫芦岛地区进行不同种植形式的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在辽宁省凌海新庄子种植0.33hm2,平均产565.5kg/667m2,比当地主栽品种锦杂93、沈杂5号平均增产16.5%;2010年在辽宁省黑山胡家种植0.2hm2,平均产643.6kg/667m2,比当地主栽品种锦杂93、沈杂5号平均增产22.5%;2011年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上茬腹膜马铃薯,夏茬种植锦杂106高粱0.33hm2,平均产535.5kg/667m2,比当地主栽品种锦杂93平均增产15.2%;2012年在辽宁葫芦岛绥中县小面积创高产示范种植锦杂106高粱0.53hm2,平均产748kg/667m2,比当地主栽种锦杂93平均增产25.2%。
2013年在辽宁省锦州义县张家堡小面积创高产示范0.67hm2,[来自wwW.lw5u.Com]平均产634.8kg/667m2,比当地主栽品种锦杂93、沈杂5号平均增产16.5%;2013年在凌海石家甜瓜套种高粱1.33hm2,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锦杂106高粱具有稳产特性,适应性较强,抗丝黑穗病,无叶部病害,抗倒伏等特点由于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在生产上把精量播种技术、施肥技术、除草剂安全使用等措施优化组装,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发挥该品种最大效益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3 栽培技术集成2011年至2014年连续4年,在锦州和葫芦岛地区5个示范县开展锦杂106单项栽培技术和集成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及示范,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3.1 机械化精量播种由于该品种拱土能力强,易保苗,适宜精量播种,一般播种量为1.0kg/667m2以下3.2 适宜播期锦杂106高粱在辽西适宜播期5月10日到5月20日3.3 适宜密度锦杂106高粱适宜种植密度为6 500株/667m2左右3.4 科学施肥二次施肥技术:锦杂106高粱施底肥及口肥氮、磷、钾复合肥15~20kg/667m2,拔节期追一次尿素20~25kg/667m2。
一次施肥技术:锦杂106高粱一次施肥适宜施肥量30~50kg/667m23.5 化学除草技术锦杂106高粱苗前除草采用38%莠去津土壤封闭喷雾,安全,除草效果好苗后采用二氯喹啉酸+辛酰溴苯晴:对稗草、马唐、鸭跖草等主要杂草防治效果好3.6 防虫技术防治粘虫用除虫精粉喷粉方便快捷,防治效果好防治穗部棉铃虫和穗螟在高粱鼓粒期,用“甲氨基阿维苏菌素苯甲酸盐”和菊酯类农药,对穗部棉铃虫、螟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7 制种技术要点锦杂106高粱杂交制种分两期播种,先播母本081A和一期父本580,当母本钻锥时,播二期父本,父母本行比为1:6;母本种植密度为8 000株/667m2,父本种植密度为7 000株/667m24 适宜种植区域根据两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产量结果及综合表现及4年的高产栽培试验,锦杂106适宜种植地区有:辽宁省、河北省、山西榆次、甘肃平凉地区Reference[1] 李小菲.高粱品种锦杂106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2,(2):49.[2] 孔祥林,张东娟,冯文平,等.高粱新品种锦杂10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8):140-14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