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满城县草莓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98KB
约10页
文档ID:316737877
满城县草莓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1页
1/10

    满城县草莓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刘鹏内容Reference:被誉为“水果皇后”的草莓,是满城县的支柱性果品产业之一,在满城县乃至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满城县利用自身在产业基础、品种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但是,在品牌建设、专业人才、内销外贸等方面的不足却成为摆在满城人面前的几大难题,为推动满城县草莓产业的优化升级,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Keys:满城县 草莓产业 发展对策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的保定市满城县,草莓产业是当地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满城县草莓产业始于1953年,至今已有62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草莓的主产区之一,享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美誉满城草莓”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种植面积广阔,1985年, “满城县草莓研究所”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县级草莓研究所:第二年,满城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县”,全县草莓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国的1/10进入21世纪,满域县草莓产业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2013年进行的“河北省农产品十张特色名片”评选活动中,“满城草莓”跻身其中截至目前,全县草莓种植面积为4.95万亩,总产量达9.6万吨,年产值4.2亿元,为全县莓农人均增收1235元,草莓产业成为满域县推动县城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第一产业”。

满城县草莓产业发展的优势(一)产业基础良好第一,地理区位与交通优势满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北距北京140km,南距石家庄120km,东距保定17km,毗邻京津两大消费市场,市场需求旺盛,与易县、清苑、顺平、徐水等县相邻,地理位置优越;107国道横穿县城,张石、保沧、保阜等多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九横十二纵”的复杂交通网络,道路全长达46.4km,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第二,气候与水源优势满城县位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当地的“一亩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与矿物质,水质优良,水源充足,可与崂山矿泉水媲美,为草莓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第三,园区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为实现“万亩草莓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发展目标,满城县通过土地人股、大棚租赁、管理提成等多种形式,在全县推行“市场+龙头+园区+农户”的经营模式,累计投资7873万元,相继建成“富赛”“沃土”“绿波”等10个大型专业园区,园区面积达5500余亩同时,加快园区内部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示范推广立体栽培、脱毒种苗应用、智能化温湿控制等先进技术,极大提高了园区的承载能力与生产效率二)优良品种不断涌现,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第一,品种丰富,品质过硬。

满城县坚持走“品种创新带动品质升级”的发展道路,积极培育与引进“高产、优质、适种”的草莓新品种从最初仅有“鸡冠”“鸡心”两个本地品种,到20世纪80年代“丰香”“全明星”等国外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再到如今“红颜”邮可尔比”等新品种的不断涌现,62年间,满城县先后种植推广品种近50个,成为全国品种更新换代的“首选之地”目前,全县草莓主栽品种涵盖了欧美、日韩两大系列共20余个,品种更新速度在全国首屈一指优良的品种不仅起到了增产增效的作用,还带来了过硬的品质,成为满城草莓畅销海内外的有力保障第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满城县秉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依托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定市草莓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相继成立了草莓研究所、草莓良种无病毒苗繁育中心,研发推广的硫磺熏蒸、黄板诱杀等技术明显减少了病虫害对产量的威胁:雄峰授粉保果、生物灯补光破休眠等技术极大提高了草莓的质量与产量:膜下滴灌、高畦地膜灌溉等技术继续践行了“节水与绿色并行”的发展思路截至目前,全县已示范推广新技术达15项,并实旋科技攻关项目12项,其中还有4项通过了省级鉴定验收,草莓成为满城县当之无愧的“科技果”。

同时,为拉长鲜果的上市期,填补夏季草莓销售的“市场空白”,满城县利用露天栽培、小拱棚、日光温室等多种栽培模式,将草莓的上市时间由20多天拉长至240多天,基本实现了草莓的四季供应,并创新发展出“草莓一番茄”的“满城套种模式”,加快了农民增产增收的步伐满城县草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销售模式落后,品牌建设滞后第一,销售模式影响销售价格目前,满城县草莓销售80%以上仍以家庭为单位,采取“就近销售”、“等客上门”等单一销售模式,缺乏“订单销售”与稳定的供销渠道,导致多数莓农在与买主的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易形成“买方定价”的局面,“莓贱伤农”,造成当地草莓销售价格长期低于公允价格第二,专业合作社发展“流于形式”目前,为实现莓农“抱团发展”的目标,满城县先后成立了“合发”“丰农”等专业草莓合作社10余个,但大多缺少理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管理机构,组织内部缺少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无法为成员有效分散市场风险,莓农缺乏参与合作社的意愿和积极性,造成了合作社发展“流于形式”的现状第三,自主品牌尚未“做大、做强”近年来,满城县涌现出“绿赛”“明花”等一批草莓自主品牌,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05年,农业部认定“绿赛”牌草莓为无公害农产品:“明花”牌草莓酱荣获“轻工业部博览会银质奖”:“壮”牌草莓酒被评为“河北省贵宾果酒”“河北省名优果酒”,并曾荣获“澳门国际博览会金奖”。

但作为草莓产业“领跑者”的满城县,“满城草莓”尚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当地草莓“品牌群”中缺少独当一面的“旗舰品牌”与龙头企业,品牌建设仍处于“杂、散、乱”状态,缺乏品牌整合与品牌维护的意识,品牌效应尚未凸显二)专业人才捉襟见肘,连作障碍日益突出第一,劳动力不足阻碍产业发展众所周知,草莓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劳动力需求量大,是能解决农村地区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富民产业”,但由于农业“靠天吃饭”的性质,加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上月无八问津,如今抢购一空”的现象司空见惯,务农收入偏低且不稳定,致使满城县约90%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于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及儿童便成为草莓生产的“主力军”,造成了农忙时劳动力捉襟见肘的现状第二,人才匮乏制约产业腾飞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如今栽培技术的更新升级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月前,满城县草莓的生产技术基本依靠河北农业大学的无偿援助,自主研发能力不足3%,据调查,满城县莓农95%以上为高中及以下学历,而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莓农不足5%,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断流”现象。

专业人才的匮乏降低了产业发展的弹性与“续航能力”,成为制约满城县草莓产业更进一步的一大瓶颈第三,连作障碍成为“最大隐患”连作(重茬)障碍指因连续种植同种(或同科)作物导致的生长发育不良、产品品质下降等现象草莓属蔷薇科作物,易受连作障碍的“侵扰”,而随着满城县草莓无性繁殖与种植年限的增加,连作障碍日益突出,栽种前的土壤消毒成本逐年递增,为维持现有产量,莓农只能加大化肥与农药的施用量,又造成土壤板结、病虫害加剧等不良后果,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三)深加工能力不足,内外贸比例失衡第一,以鲜食为主,深加工能力尚属初级阶段满城草莓以鲜销为主,以“新鲜、营养、美味”为最大卖点,大多以鲜草莓直接装箱销售的形式进入市场,占销售总量的90%,产品深加工以草莓汁、草莓酱、草莓罐头、草莓酒等初级形式为主,目前,全县拥有绿源食品厂东马罐头厂、玉川酿酒厂等专业草莓加工企业18家,但深加工能力与临近的顺平鲜桃、阜平大枣等知名产业集群相比差距明显,产品附加值偏低第二,分档包装意识淡薄现有深加工产品大多以粗包装、简易包装为主,分量不足、混等混级的现象屡禁不止,缺少清洗、抛光、分级等商品化处理流程,消费者难以通过包装分清产品的等级与档次,导致产品价格一直提不上去。

第三,内销外贸比例不合理满城草莓内销以保定,北京、天津、石家庄、东北三省等临近市场为主,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0qo:外贸销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刨汇220万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仅3%由于受草莓本身不耐贮存的属性及现有贮藏保鲜技术的限制,莓农形成了“就近销售”的“短视行为”,出口产品以冷冻草莓及初级粗加工产品为主,加上近年来国际上“绿色壁垒”政策的盛行,果品出口更是成为“贸易歧视”政策的重点打击对象,导致出口渠道受阻,贸易摩擦频繁,从而进一步削减了莓农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促进满城草莓产业发展的对策(一)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第一, “草莓一文化一旅游”互动式发展满城县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汉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花会等地方特色文化及汉墓、柿子沟、龙潭峡谷等众多旅游景点应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及旅游景点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定期开展“草莓音乐文化节”“草莓采摘生态游”等系列活动,并结合柿子、鲜桃等其他满城特产,打造几条独具“满城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草莓产业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使特色草莓旅游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进而继续拉长加粗产业链条。

第二,注重包装设计,实行“分级式包装”从果形、色泽、果实横径等方面对产品进行分档分级,对高品级草莓(特等品、一等品)进行精细化包装,将满城当地悠久的文化与特色旅游景点融人产品包装中,提高满城草莓的商品辨识度:对中低档草莓(二等品及以下)进行简易化包装,降低包装成本,注重包装的实用性,利用更加“亲民”[来自www.lW5u.Com]的价格抢占端市场第三,打造草莓“旗舰品牌”通过对现有注册品牌进行联合、融台、整合,重点打造2-3个“潜力高、信誉好、前景忧”的草莓品牌,通过品牌的“乘数效应”,尽快形成一批“区域品牌群”,树立品牌维护与品牌增值的意识,进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地理标志产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防治连作障碍第一,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将自主培养、委托培养、外部引进等模式相结合:邀请河北农业大学在农业经济、草莓栽培、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专家在当地进行定期培训与巡回讲座,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尽快提高莓农的生产技能: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省内大专院校的果树学相关专业建立合作关系,采用校企联合、定向招生的形式,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感情留人、高薪聘请、政策吸引等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第二,利用科技特派员进行“职业农民”培训为了尽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可在每个草莓种植村选派2-3名科技特派员,长期指导和带领当地的莓农升级种植技术、完善管理方法,科技特派员要经过严格选拔,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制度,确保“专业技能过关,技术素质过硬”的候选人员能够脱颖而出,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多渠道防治连作障碍在发展“草莓一番茄”套种模式的前提下,丰富间作套种品种,增加辣椒、大蒜等间作套种新品种同时,将草莓与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在草莓采收后,及时采取清除残留植株、揭膜淋雨、土壤消毒等防范措施,破坏病原菌的栖息场所条件允许的地区还可推广“无土栽培”技术,完全采用人工基质或营养液进行草莓培育,可彻底解决连作障碍三)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优化现有贸易结构第一,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效益完善合作社的内部运作机制,逐步规范理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管理机构,建立最低收购价格与市场价格保护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全合作社的社员股金、民主管理、利益分配、监督约束等制度,让社员看到真正的实惠,使合作社成为全体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联合体,最终形成合作社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第二,合理分配产品贸易方向根据现有草莓品种的特性,适当调整贸易结构:将口感上佳、不耐贮存的品种(如“丰香”“静香”等)主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