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管理教育分析【内容提要】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开展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此,我们需要对中国行政管理教育过去的开展历程、现今的实际状况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清晰而深刻的认知文章正是适应这一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互联网调查方式,收集到这方面诸多最新资料,对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的开展问题进行了初步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期有助于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向多模式、高层次、专业化和现代化等方向顺利开展关键词】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教育/教育开展/中国【正文】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行政管理教育,经过50-70年代的历史曲折之后,终于在80年代获得恢复和重建在过去的20年间,它的开展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程紧密相关如今中国又要进入改革开放的一个新阶段,行政管理教育也正迫切地需要一个更大的开展要实现这一任务,我们就需要对中国现代行政管理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以弄清其来龙去脉,理清其未来开展的思路为此,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42所普通高等学校类别专业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博士硕士全职数量教师教授副教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兼职兼职高校院系教授之比与行政管理系行政管理学系161∶0.84与行政管理学系东北大学文法学院50617462244注:本表全部根据7所高校网上资料统计而成;表格空白处均为情况不详。
2.教师队伍据统计,我国从事行政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有1000多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有近千人,高级职称的人数为200多人〔郭济,2000年〕不过,至今仍然没有有关专门从事行政学教育的教师的具体统计分析我们通过网上调查获得7所院校现从事行政管理教育的教师〔注:由于很难搜集有关直接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的教师的资料,所以这里的数据涉及的是这些兴办行政管理教育的院系的专业教师,其中自然包括一些并非直接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的教师的数据〕的局部资料〔见表3〕表中关于各教学单位职称结构方向的资料较全,而学历结构方面的资料不全,专业背景方面的资料完全没有各高校教师其他方面的资料更是缺乏这里我们仅就这些办学单位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兼职状况加以分析1)关于职称结构经过十多年的开展,这些高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重已经到达30%以上同时讲师职称所占的比例大多为50%以下其中,开展较早的院系的副高职以上教师比例通常超过50%,最高者为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达81.8%这些院校已经逐渐改变过去流行的正金字塔形结构模式〔职称越高,比例越低〕,而呈现倒金字塔形结构〔职称越高,比例越高〕;开展较晚的院系副高职以上的比例那么一般低于50%。
2)关于学历结构我们仅搜集到7所院系中5所院系的资料5所院系中有1所〔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资料未分博士与硕士,有4所的资料明确显示博士学历状况这4所院系的博士占专业教师的比例处于15.4-45.5%之间它说明这些院系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都还不高,都有待大大提高3)关于外聘兼职教师状况我们得到了其中3所院系的资料其中从数量上看,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的数量最多,达16个从外聘兼职教师的背景来看,人民大学也很有特色,其中绝大局部为政府官员其他院系一般以教师及研究人员为主例如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兼职教授达17名,其中全属教学及研究型从总体上看,各院系教师在职称结构方面正在趋于合理,但在学历结构方面那么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教师结构方面还要打破传统的只有全职教师的模式,走广泛外联的道路,扩大兼职或客座教授的比例3.学生状况关于本科生状况因为院系建制较为流行,许多院系对于学生状况的网上介绍往往不分专业,所以我们很难了解到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数量的最新情况有幸的是,我们通过中国高校就业网了解到2000年14所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数今年毕业生数最多的是东北大学〔62人〕,最少的为南开大学〔11人〕,平均每校毕业生数为33人。
这个数字显然大大低于国家教委〔1999年〕规定的一般为60人的标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近几年行政管理专业不像刚恢复时那样易于招生和分配所致通过这一数据我们可以推知该专业各高校年招生数应该在35名左右〔毕业数通常会少于招生数〕,假设以40所院校推算,全国年招生数应该能到达1400名左右,年在校人数应在56OO名左右至于这些本科生毕业以后的去向,我们缺乏统计数据,但据我们的一般了解,他们通常去机关、企业和高校的比例大体各占1/3左右表4国家教委规定的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在11所高校的开设情况统计学科课程开设的占调查学课程课程相近数学校数校的比率(%)一致数行行政学原理11100110行政组织学763.661∶组织与管理市政学981.890政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436.440行政案例分析545.550领导科学654.533∶行政领导学学公共政策11100110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090.946∶人事管理学行政公文写作1090.991∶秘书学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其应用654.560管政府公共关系学763.607∶公共关系学理管理学原理1090.991∶现代管理方法学信息管理概论218.220管理心理学763.643∶组织行为学政政治学原理1110011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763.643∶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治比拟政治制度1090.9100政府经济学545.550学地方政府学436.440政治学和行政学文献选读218.220法法学导论763.643∶法学根底理论学行政法学981.890社社会调查与统计654.551∶统计学会社会学概论763.661∶政治社会学学注:11所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等;资料大多北大、清华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方案类脱产硕士生年招生量能到达10名左右,其他一些院校一般年招生数为5名左右,平均每所院校年招生量应该为7名左右。
目前全国行政学硕士点的数量为21家〔参见徐中奇等,2000年〕依此计算,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方案内硕士生的年招生量估计应在150名左右,年在校生应该在400名左右假设再加上方案外自费生和委托培养生,总数应该大大高于这一数字4.课程的设置关于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因为国家教委有统一的专业标准,所以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尤其在公共必修课方面更是如此在专业课程方面,主干课程差距不大,但在非主干课程或选修课程方面差距较大为了便于比拟,我们曾对能搜集到资料的11所院系开设国家教委规定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5门主干课程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4〕其中有3门〔行政学原理、公共政策和政治学原理〕开课普及率为100%,有15门普及率为50-91%,6门普及率为50%以下也就是说有18门课〔占24门主干课程的75%〕在大多数院系都得以开设这说明行政管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共同性确实较大其次,各高校都没有完全遵循国家规定的主干课程体系,都表现了一定的自主性当然,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高校对一些重要课程的认识有偏颇比方像政府经济学、行政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文献选读、信息管理概论和国家公务员概论等课程应该说都很重要,而且其中一些课程还会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大多数院系对它们的重要性一直认识缺乏,致使它们在这些院校中的普及率均没有超过50%。
再者,一些课程虽然普及率较高,但是实际课程仍然是传统型的,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普及率虽然到达90.9%,但其中名称完全一致的仅占40%,60%的院系开设的那么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学;政府公共关系的普及率能到达63.6%,但开设的全是笼统的公共关系学此外,分析还发现课程设置具有强烈的政治学取向性就我国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总体课程体系来看,尽管确实有一些院校力图根据自己的特点走各不相同的取向道路,如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系兴办的历来是行政法取向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但是由于过去行政管理学归属政治学,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是从政治学学科中开展而来的,因而大都明显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学取向性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政治学类的课程比重过大,经济类、管理类和一些方法性技术类课程都很少这在我国规定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24门主干课程〔表4〕要求上也能看得非常清楚关于行政管理硕士专业课程体系,全国并没有像本科教育那样的统一标准,各个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状况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总之,我国行政管理本科与硕士课程的设置总体上是以政治学取向为主,其中纯管理类、经济学类、定量分析方法类课程在两个层次上的比例都较低;培养偏重学术性,而对应用性重视缺乏,其突出的表现是不重视案例教学,不重视实践环节等;很少有学校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行政伦理方面的内容;硕士课程与本科课程差距不大,等等〔另参见王乐夫等人,1998〕。
三、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行政管理教育恢复重建10几年后,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千年和新的世纪,我们更迎来了一个以经济的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同时我们自身正面临从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持续、快速和稳定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开展等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的政府管理必须适应新时代特征和任务的需要,向高效、民主和廉洁等方向开展这自然为中国行政管理教育既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它提供了一些难得的历史开展机遇1.严峻的挑战首先,挑战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向更高水平的社会开展的任务都更加艰巨,尤其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积聚效应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各类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公共管理职能,来化解社会冲突,保障社会平稳、协调、有序地转型和开展这一时期,我们还面临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政治民主化、行政程序民主等重大历史课题完成这些任务,不仅需要我们的公共管理人员掌握和具备更多的现代经济、政治及文化知识与理念,而且需要他们要有更强烈的时代紧迫感、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否那么,他们就根本不能跟上这个世界飞速开展和变化的节拍,也不能适应我们中国社会转型和开展新阶段的需要无疑这就从未来社会开展的总体要求上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其次,挑战直接中国要按照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那么,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标准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专业化队伍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对政府管理工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内涵在认识上的新突破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既是我国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新的机构建立之后,政府职能是否能真正转变,“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标准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能否真正建立并持久下去的重要组织保证第三,这种挑战也还促成了网络政府、电子民主、电子政府等一系列新概念的出现为此,政府管理的方法与程序都要进行巨大的变革为这种现实需要效劳的行政管理教育或公共管理教育都必须迅速转换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否那么,我们的行政管理教育就不能培养出迅速适应网络时代政府管理需要的全新公共管理人才来②知识经济的开展,为政府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公务员队伍本身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身在政府的公务员本身更应该是知识素养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这决定了我国的行政管理教育必须主要为公务员队伍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效劳。
③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即将参加WTO对我们的政府公共管理及公共管理教育也有相当大的冲击它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官员在未来的管理中都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那么,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要求我们对这方面的公共管理教育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