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总结(统编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昨天****明天 文档编号:316639232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总结(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总结(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总结(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总结(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总结(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总结(统编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总结(统编版必修上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总结知能要点(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0.1劝学: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10.2师说: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

2、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

3、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11反对党八股: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2.8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

4、演和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它深刻地论述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阐明了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意义,并具体指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及其危害性,最后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风的要求,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发表这篇文章后的第三天,即1942.2.11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宣布党八股的死刑的文章,本文节选的是反对党八股中918节。12拿来主义: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

5、连续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 1923年完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杂文: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件,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抨击的文艺性论文。它介于“论说”和“文学”之间,论证有力,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杂文

6、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日常生活、文化动态及政治事件等的杂感、随笔都可以归入这类。有人说过“鲁迅的杂文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主要特点:(1)迅速反映现实生活,(2)短小犀利,(3)有幽默感,(4)注重形象性。常用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13.1读书:目的和前提: 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3.2上图书馆:王佐良

7、(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字词梳理】10.1劝学:(1)通假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2)古今异义金就砺则利金 古

8、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的简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广博用心一也用心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蚓无爪牙之利爪牙 古义: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3)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4)特殊句式判断句冰,水为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9、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寒于水。10.2师说:【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u)【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吾从而师之从而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5)今之众人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6)小学而大遗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0、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

11、较)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而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12、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

13、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身也(介词,对于)皆出于此乎(介词,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名

14、词意动用法,以为师)(4)形容词作名词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5)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7)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文言句式】(1)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2)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3)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