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

上传人:A追****華 文档编号:316635932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录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2013年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5马克思主义基

2、本原理考研真题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科目代码:611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1 社会经济结构2 社会形态3 社会改革4 资本5 经济全球化二、简答题(每题10分)1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特质是什么?2 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3 怎样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什么?5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

3、什么?6 怎样理解剩余价值学说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理论基石?三、论述题(每题30分)1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2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设想及其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比较。 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科目代码:612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矛盾的同一性2 生产力3 资本原始积累4 金融资本5 无产阶级专政二、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每题15分,共60分):1 怎样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 怎样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4

4、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三、论述以下问题(每题30分,共60分):1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2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科目代码:612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 矛盾的特殊性2 社会存在3 生产力4 价值规律5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二、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每题15分,共60分):1 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2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3 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 4 怎样认识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三、

5、论述以下问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 论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科目代码:610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0分):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互相转化?3 怎样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4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是什么?5 怎样理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土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6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二、论述下列问题(30分):试述补会主义在经济

6、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附文字版试题:科目代码:619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陈云在一次同浙江党政军干部谈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时,提出他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指交换意见)、比较、反复(指决定问题要反复考虑)”。请谈谈这十五个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理论观点?(40分)2 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恩格斯这句话的含义?(25分)(2)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恩格斯这句话有什

7、么指导意义?(25分)3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请问:(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5分)(2)谈谈你对“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的理解?(35分)参考答案: 1 陈云在一次同浙江党政军干部谈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时,提出他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指交换意见)、比较、反复(指决定问题要反复考虑)”。请谈谈这十五个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理论观点?(40分)答:“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体现了在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观点。

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违背了这个要求,认识就会脱离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丧失真理性;(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9、。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总之,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 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

10、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2 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恩格斯这句话的含义?(25分)答:恩格斯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具体如下: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人们在实践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

11、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目的; 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要运用正确的理论思维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不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2)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恩格斯这句话有什么指导意义?(25分)答: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a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b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a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一,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

12、(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第二,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b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通过实践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c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3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请问:(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3、?(5分)答: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d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e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f社

14、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剩余价值理论a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这一理论的创立具有伟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b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第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第三,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2)谈谈你对“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的理解?(35分)答: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空想社会主义a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b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