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316635111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8.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8.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8.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8.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松江区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试卷初一语文(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21.06一、文言文(25分)(一)(8分)1. 默写。(1)有约不来过夜半,_。(约客)(2)_,一览众山小。(望岳)(3)箫鼓追随春社近,_。(游山西村)(4)慈祥温婉的王老师要退休了,欢送会上,同学们依依不舍,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志。(二)(10分)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各题【甲】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河中石兽(节选)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

2、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 甲诗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人名),乙文选自_。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4. 下列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甲诗是一首登高诗,乙文是一篇富含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B. 甲诗通过山上寻塔的经历表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C. 乙文层次清晰,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其行文结构。D. 甲诗和乙文通过写景或叙事,意在向

3、世人揭示深刻的哲理。5. 甲诗作者不怕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自己的眼睛,是因为他 ;乙文中的老河兵能帮人找到石兽,源于他 。(用自己的话回答)(三)(7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倥偬(kng zng):事多繁忙。门阀:名门贵室。事冗:事务繁杂。

4、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 (2)如是者数年( )7. 文中画线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B. 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C. 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D. 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8. 说说作者如何在家书中,以自己的事为例,劝诫家人。 二、现代文(30分)(一)(14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阅读要循序渐进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

5、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

6、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 ,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因为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

7、,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9. 下列成语中,不能填入第段画线处的一项是( )A. 融会贯通B. 望文生义C. 举一反三D. 闻一知十10. 第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11. 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最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B.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丘D.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12. 第两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请简述理由。 (二)(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

8、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

9、鼓的;又像一个rnjn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

10、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3.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rn jn( )不禁14. 第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15. 联系前

11、文,第段作者在紫藤花前伫立凝望的原因是:(1) ;(2) 。16. 下列对第段画线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用十多年前的紫藤萝与现在的形成对比,突出了眼前紫藤萝的生意盎然。B. 用十多年前花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C. “枯槐、稀落的花朵”等景物,体现了当时紧张政治气氛下的萧条景象。D. “好像在试探什么”运用拟人修辞,意在表明自然界万物都是有灵性的。17. 请简要说说文章结尾的妙处。 三、综合运用(5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能让学生对父母、长辈心怀感恩之心,班级策划、组织了“孝亲敬老”主题活动,现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8. 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宣传古人行孝道的节目,你发现其中的选项是不妥的。( )A 诗朗诵游子吟B. 情景剧表演扼虎救父C. 篆书书法表演“”D. 歌曲演唱花木兰19. 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同学们都希望带着父母去亲临现场。你最想推荐书中哪个章节中的情景?请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推荐理由。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B价值千万的珍珠C沉没大陆 D章鱼选 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