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上传人:zht****990 文档编号:316634417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2、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内容不能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A单晶硅的应用B乙肝新药的研制C甲醇出租车的使用D十面“霾”伏的天2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BCD3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硫酸铜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A铁B氯化钠C金刚石D二氧化碳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C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5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6人体中一些液体p

3、H的如下:唾液(6.67.1)、胃液(0.91.5)、血浆(7.357.45)、尿液(4.78.4)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唾液B胃液C血浆D尿液7实验室需取用铜片,通常应使用图中所示的仪器是ABCD8 “东北名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下列“东北名菜”中主要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是( )A地三鲜B西红柿炒鸡蛋C红烧鲤鱼D红焖肘子9物质总是在变化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B蜡烛燃烧C粮食酿酒D水结成冰10表示两个氢分子的符号是( )A2HClB2HCH2D2H211在A+BC+D的反应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C和D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B此反应可能是复分

4、解反应C若10 gA和15 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为25 gD若A是氧化铜、C为铜,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12水电解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元素种类B原子个数C分子种类D原子的质量13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1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制备有关物质所设计的下列途径中,正确的是ACaOCa(OH)2溶液NaOH溶液BCuCu

5、OCuSO4溶液CFeFeCl3溶液Fe(OH)3沉淀DH2HClNaCl溶液15臭氧(O3)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即O2O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O2和O3都是单质;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相同;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能够反映元素原子结构的许多信息,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和物质的组成有关。请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身份证”(见下图),填写以下各图中横线上的空白

6、。(1)_(2)_(3)_(4)_(5)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氮元素_;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 铝离子结构示意图_;3个氧气分子_;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3H2O中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是_;S2- 中“2-”表示_。18(8分)化学活动小组围绕磷燃烧的化学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表1实验记录实验目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实验装置见装置1现象(证据)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则上表1中的“现象(证据)”栏目应填_(可多选)。A产生白雾 B放出热量 C产生五氧化二磷 D瓶内水

7、面上升约1/5 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交流,你认为正确的是_(可多选)A改用放大镜聚光引燃会更合理B铁丝燃烧产生固体Fe304,用铁丝代替白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C白磷(过量)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看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白磷燃烧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的原因是怕冷水进入集气瓶使集气瓶破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乙同学将装置1改装为装置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的仪器是_。调节仪器,称量整个装置的初始质量,将胶塞上的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灼烧,迅速塞紧瓶塞,重新把装置进行称量,质量为(不考虑气球带来的浮力)。实验结束之后,发现反应后质量减少(),同学们分析原因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_(可多选)

8、A装置漏气 B白磷量不足 C气球破损 D没冷却到室温就称量燃烧条件的探究丙同学用装置3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白磷的着火点为40)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记录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将白磷浸入40的热水将白磷浸入40的热水,通入氧气将白磷浸入冷水中,通入氧气实验现象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_ 实验分析:对比_和_(填实验序号“”“”“”),可知可燃烧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探究活动(1)(2)(3)中共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碱式碳酸铜(Cux(OH)y(CO3)z)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步骤如下。已知:Cu+4HNO3(浓)C

9、u(NO3)2+2NO2+4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步骤一:制Na2CO3从Na2CO3溶液(含少量NaCl)提纯获得Na2CO3固体的步骤如下:蒸发浓缩,38以上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加热脱水,得Na2CO3固体。结合如图1回答。(1)38以上结晶的目的是_。(2)洗涤时,适宜的试剂是_。a热水 b冰水 c盐酸 dCa(OH)2溶液步骤二:制Cu(NO3)2如图2,用滴管吸取浓HNO3缓慢加到锥形瓶内的废铜屑中(废铜屑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Cu(NO3)2溶液。步骤三: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向大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和Cu(NO3)2溶液,水浴加热至70

10、左右,用NaOH稀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用热水洗涤,烘干,得到碱式碳酸铜产品。(3)如图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反应结束后,广口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_、_(填写化学式)。(4)步骤三中,水浴加热所需仪器有_、_ (加热、夹持仪器、石棉网除外);洗涤的目的是_。(5)影响产品产量的主要因素有_和_。(6)加热碱式碳酸铜(Cux(OH)y(CO3)z)得40 g CuO和3.6 g H2O则x:y:z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A、单晶硅的应用使得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B、乙肝新药的研制给乙肝患

11、者带来了福音,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C、甲醇出租车的使用节约了化石能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D、十面“霾”伏的天会危害人类的健康,不能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符合题意。故选D。2、A【解析】A、将注射器活塞向里推,导管口出现气泡,也不能说明气密性良好,故选项错误;B、将导管伸进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正确;C、将注射器活塞往里推,长颈漏斗的导管内出现液柱,则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正确;D、将弹簧夹夹住,通过长颈漏斗加水形成的液柱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正确。故选A。3、B【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硫酸

12、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详解】A、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解析】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A不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 C、可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就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少就是硬水,故C正确;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故D正确。故选A。5、B【解析】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13、故选项错误;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6、B【解析】试题分析:A、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B、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C、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D、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B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B【解析】固体药品取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镊子或药匙,铜片取用使用镊子方便。故选B。8、B【解析】A、地三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B、西红柿炒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故选项正确。C、红烧鲤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红焖肘子中富含蛋白质、油脂,故选项错误。故选:B。9、D【解析】A、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