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

上传人:x****3 文档编号:316628252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 纪录片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国民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电视台很少给纪录片安排独立的播出时间,更不用说在黄金时间段播出了。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如今中国电视被分成了三大块,新闻、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纪录片很少引起轰动。按照现在的状况,观众很难养成收视纪录片的习惯。虽然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在探讨中国纪录片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平心而论,大多数电视观众对纪录片的概念恐怕还是很生疏的。 从理论上说,所有严肃的人文观念都是需要普及的,新闻如此,纪录片也是如此。这个普及的过程也是培养观众收视习惯的过程。如果说新闻是一个社会非常态的真实写照,那么,纪

2、录片则是这个社会常态的真实反映。也就是说,纪录片是非新闻化的、日常的、静态的、过程式的、讲述普通人生活的、可以有观点的电视作品形态。正因为如此,纪录片的真实和新闻的真实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11017年初,大型电视纪录片邓小平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及时的,这就增加了这个片子的影响力。纪录片的播放可以分为常规播放和非常规播放,前者是指日常的、固定时间的、便于观众按时收看的.播放形式,后者则是指突发的、配合型的播放形式。英国是纪录片大国,有很长的纪录片历史传统,BBC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是很有影响的,它经常围绕重大事件和突发事变来播放一些纪录片,并且常常是在黄金收看时间。电视纪录片中,我认

3、为记者采访的痕迹越少越好。因为在纪录片中,主观的色彩越少越好,越客观,越真实。在这一点上,新闻片的真实与纪录片的真实是不一样的。新闻片的真实本身就包括了记者参与的真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在现场本身就证明了新闻的真实性。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新闻界要强调加强现场新闻。让我不能理解的是,现场短新闻的概念是什么?因为从目前的新闻概念看,新闻绝大部分都是短时间内发生的,难道记者在现场还能延长新闻的过程吗?可以说,现在大多数长新闻都是媒介“创造”出来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度报道,或者叫调查性新闻。而纪录片的真实,倒是尽量让观众忘记记者的存在,换句话说,观众是通过摄像机这个眼睛去看纪录片中的人

4、物。因此,我发现许多记者的提问显得意义不大,这种提问经常成为过于简单的话题过渡,有时甚至会变成一种主人公完整谈话的干扰。我觉得如果纪录片中记者的提问不是很有趣,或者不能激发主人公的某些观点,那么最好把记者的提问隐去。这样纪录片中的记者提问就成为一种电视的前期工作。这方面,北京电视台拍摄的有关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纪录片就处理得很好,在这个片子里,摄像机取代记者成为主人公最接近的无声伙伴。中央电视台的地方台30分钟曾经是在中国有一定影响的纪录片栏目,但是这个栏目原来的定位有点问题,看上去像是中央电视台给各地电视台提供一个窗口,让各台展示自己的节目。通俗的说,就是太局限于电视圈了,很多电视圈内的人都知

5、道这个栏目,但是老百姓就很难说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生活空间栏目在这方面做了比较好的纪录片普及工作。现在,中央电视台能够围绕几个主题来组织全国的电视台拍纪录片,这就等于把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像系列纪录片中国家庭和中国人,不仅有历史价值,也有人文价值。我个人觉得,如果这些题目能够再小一点,就好了。比如,中国人这个题目具体化到普通的中国人,就会使人物选题更加集中和突出。另外,把中国人作为一个大题目来拍纪录片,多少有点外宣片的色彩。这让我联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纪录片在选题和拍摄时,也应该考虑节目的定位,要明白这个片子是拍给谁看的。电视新闻和电视娱乐节目在这方面解决得不错,纪录片一直忽略这个问

6、题。生活空间的品牌术语“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了节目定位问题。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后,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都有一个定位问题。生活空间制片人陈氓有一个观点很流行,就是将熟悉的生活陌生化。听上去,这话像是语言游戏。纪录片是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还是把陌生的事物熟悉化?进一步说,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讲有没有可能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可以说是标准的顺向思维,是顺时针思考,是人类通常容易接受的。而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则相对来讲可以算是逆向思维,是逆时针的想象,是人类原来不大适应的思考方式。从学术上说,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是一个新颖的提法,具体说,怎么实现这种想法呢?

7、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显然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纪录片能够把这种生活陌生化,当然就等于完成了这个理论转换。如果按照这种理论推理,新闻报道就可以说是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显然是为了让人们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新的东西,换句话说,有点把纪录片新闻化处理的味道。纪录片专家陈汉元有一个观点,他主张电视剧纪录片化,而纪录片故事片化。把纪录片故事片化,或者用陈氓的陌生化理论来拍纪录片,目的看上去都是为了让纪录片更好看。作为理论说法,陈氓的观点是有趣的。但是从实践上看,我还很难发现能够证明这个理论的论据。如何看纪录片的干预生活,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完)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 【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