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t****990 文档编号:316626845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铊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铊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81CZ的原子序数大于YDX和Y处于同一周期2下

2、列有关叙述及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A用盐酸除去银粉中的铜粉 置换反应B工业制二氧化碳 分解反应C钟乳石、石笋的形成 分解反应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3下列图象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大理石4在实验室里,白磷常放在水里保存,而不能直接放在空气中,据此对白磷性质作出的如下推测中,错误的是A它的密度比水小 B它遇水不反应C它难溶于水 D它易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5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两个氮分子:2NB铜元素的化合

3、价为+2价:Cu2+C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D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6“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高钙奶粉C蒸馏水D生铁8下列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活性炭净化水C风力发电D钢铁生锈9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10我们复习有关知识

4、以后,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是()A碳能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BSO2、CO2、NO2都是空气污染物,都可以形成酸雨C铁制品锈蚀的过程,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是加快有的反应是减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表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37.338.439.8硝酸钾13.331.663.9110169246氢氧化钙0.190.170.140.120.090.08(1)向2

5、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 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B 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C 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3)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40,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_乙(填“”、“”、“”)。(4)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30升温到60,为使其溶液恰好饱和,加入的甲、乙固体质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6、,共5分)12“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但不法商人把它添加到饮用品当中,人喝了这样的饮用品,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完成下列问题: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精确到0.1%)390克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20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升高温度至40,发现甲固体减少,乙固体增多,则甲的溶解度曲线为_(填“A

7、”或“B”);40时甲、乙的溶液中含水较多的是_;40时向60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40g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14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温度为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t3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填字母)A 甲、丙都是饱和溶液B 所含溶剂质量:甲丙C 溶液的质量:甲丙D 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室保存有一瓶淡黄色固体药品,标签上的药品名称为“过氧化钠(N

8、a1O1),但是已经过了保质期。某化学兴趣小组想知道这瓶固体究竟含有哪些物质。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兴趣小组的下列实验报告。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艇中制造氧气。其原理是:1Na1O1+1CO11Na1CO3+O1 1Na1O1+1H1O4NaOH+O1常温常压下,O1和CO1的密度分别为1.3g/L、1.8g/L。该小组同学认为,不用做实验,仅由查得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就可推断该固体一定含有Na1O1理由是_。进一步对固体成分提出以下猜想:只有Na1O1;含有Na1O1和Na1CO3两种物质;含有_两种物质;含有_。首先按如图连接好装置。用电子秤称取 1.

9、00g 固体样品置于干燥的仪器 X 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仪器X的名称是_。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蒸馏水加入仪器X中。反应完全后(无固体剩余),注射器内收集到80.0mL气体,说明样品中含有_g Na1O1(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更换注射器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仪器X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中出现气泡,最终注射器内收集气体的质量为 0.11g。由此可知,样品中含有_,该物质的质量为_(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是正确的(填序号)。16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

10、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写一个)。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继续

11、滴加稀盐酸溶液变红产生气泡有OH有CO32无Ca2+方案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合理即可)(指示剂除外)_(合理即可)有CO32,无Ca2+有OH(反思与评价)(1)小明同学对方案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_( 合理即可)。(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 合理即可)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2、81,质子数=原子序数=81,故说法正确;C、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Z的原子序数大于Y,故说法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为一族,同一横行为一周期,因此X和Y处于同一族,故说法错误。故选D2、C【解析】检查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二个原则:反应符合实验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详解】A、用盐酸不能除去银粉中的铜粉,因为铜不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工业制取二氧化碳用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C、钟乳石、石笋的形成,是由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分解生成难溶的碳酸钙沉淀起来形成的,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

13、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解析】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应从0开始增大,故选项图像错误;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溶液质量不是从0开始增大,故选项图像错误;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一直存在于固体中,故剩余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大理石,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应从0开始增大,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C。4、A【解析】A白磷保存在水中,沉在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故A错误;B白磷能保存在水中,说明白磷与水不反应,故B正确;C白磷能保存在水中,说明它难溶于水,故C

14、正确;D白磷不能直接放在空气中,说明白磷容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D正确;故选A。5、C【解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错误;B、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表示为:,错误;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2,正确;D、碳酸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碳酸根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CO3,错误。故选C。6、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