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带状疱疹164例临床特点分析 带状疱疹临床特点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误诊机会方法:回顾分析164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结果:本组156例经1~2周的治疗疱疹全部消失而治愈,8例因就诊或确诊时局部已形成坏死性溃疡,经1~2个月换药处理治愈有6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性疼痛结论:应提高对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早期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机会,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 带状疱疹 分析 doi:10.3969/j.issn.1017-614x.2022.17.011 带状疱疹(HZ)是老年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可见疱疹沿周围神经走行分布和神经疼痛为特点治疗不当易留下后遗性神经痛,尤以老年患者为甚为了更好地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尽量减少和减轻后遗症,2022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老年带状疱疹患者164例,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64例,男88例,女76例;年龄53~86岁,平均64.8岁;病程2~16天,平均7.8天 发病季节:164例患者中,60例发病于春季,35例发病于夏季,32例发病于秋季,37例发病于冬季,其中以春季最高。
发病诱因:发病前曾有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或受到精神刺激95例发病前使用免疫抑制剂3例,肾脏透析4例其余患者诱因不明确患者常常合并有糖尿病、肿瘤、肝肾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种或数种系统性疾病 发病部位:躯干部52例,颜面部位26例,四肢部位38例,骶尾部6例,皮损周身广泛分布2例 首发症状疼痛先于皮疹52例,疼痛及皮疹同时发生的49例,皮疹先于疼痛者16例,皮疹而无疼痛7例 首诊科室:在皮肤科就诊前分别就诊于神经科10例、内科12例、外科13例、眼科11例于皮肤科就诊前已完成脑电图、心电图、放射线X线片、超声、CT等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124例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化验检查,表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计数降低34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35例,两者均具有23例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4水平下降、CD4/CD8比值降低101例 治疗方法:应用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静滴或口服抗病毒治疗,疗程1~2周,神经痛明显的患者者可给予扶他林或曲马多口服止痛,局部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同时辅以物理治疗,服用和维生素B1和弥可保营养神经对出现的并发症及合并症积极治疗 结 果 本组124例患者,118例经1~2周的治疗疱疹全部消失而治愈,6例因就诊或确诊时局部已形成坏死性溃疡,经1~2个月换药处理治愈。
有5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性疼痛 讨 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文献报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年老体质弱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常常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是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1]体现患者免疫功能的化验检查中,多数患者的CD4水平下降,CD4/CD8比值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脊神经节中,不能导致人体发病,当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一过性降低或者失衡时,疱疹病毒便开始快速增殖,并沿着神经纤维的走行分布,同时引起该神经纤维支配的皮肤出现聚集性水疱,这就是带状疱疹的可能发病机制 通过分析本组资料,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具有以下特点:①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未发生皮疹之前给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②发疹部位依次为三叉神经区、肋间神经区、腰骶神经区、颈神经区,而三叉神经区则以眼支更为多见,临床症状更为严重③皮疹易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愈合慢,加之老人的神经组织修复过程较慢,极易产生后遗神经痛[2]④大部分患者在发疹前有显著的神经性疼痛,多易误诊为内科或外科疾患,延误了患者的早期治疗尽管目前带状疱疹发生导致后遗神经痛的确切原因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观点,但年龄因素与其发生率紧密相关得到一致的认可。
学者们认为[3],带状疱疹引发神经纤维发生炎性脱髓鞘改变,虽然这种神经损害是可逆性的改变但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自我修复的功能减弱,因此老年人神经纤维自我修复的时间明显延长,导致其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机率就越高因此,早期的治疗干预将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对于疼痛明显、皮损重的患者,及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将会显著的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4],但对于老年人激素的应用应坚持早期、短疗程、剂量中等的原则,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各科医生应提高对老年带状疱疹的认识,提高老年带状疱疹早期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机会,尽早解除患者痛苦,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Dworkin RH,Schmader KE.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Clin Infect Dis,2003,36(7):877-882. 2 吴萍,张书岭,王福喜.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5):446. 3 马薇涛,王春晓.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疼痛[J].广东医学,2022,29(11):1912-1913. 4 童燕芳,倪荣中.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5):327-328.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