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索文化兴校之路百年老校再续新篇-藤校之路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65KB
约5页
文档ID:316200147
探索文化兴校之路百年老校再续新篇-藤校之路_第1页
1/5

探索文化兴校之路百年老校再续新篇:藤校之路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积淀着120年的历史底蕴自1890年在马甸清真寺一间平房里开办私塾起,她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分分合合、起起落落、几番更名的历程,一路坎坷,步履蹒跚地走到了今天2003年起,学校在改善办学环境、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努力探索文化兴校之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所百年老校再度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一、构建思想文化体系,明确学校发展目标  办学思想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同,是因为学校生长的土壤和环境不同找准自己的生长点,才能找准学校发展的方向  自2006年起,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目标逐渐清晰,并且有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五年的时间转瞬即逝,随着学校的发展,在民族小学这片土壤中生长出了独特的思想文化  我们针对学校已有的基础和客观定位,制定了符合实际又具体可行的办学目标:把民族小学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民族特色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高质量,是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追求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更多的孩子上优质中学,将学校办成海淀区优质校现代化,是指育人观念现代化;教学方法现代化;硬件设施现代化。

民族特色,是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着力打造民族小学的“三气精神”,即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蕴“底气”;知晓少数民族文化,铸“和气”;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大气”,将学校办成海淀区特色发展示范学校人民满意,是指学校与家庭追求共同的育人目标;家校积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最终达到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成长  我们的办学理念:和而不同,快乐成长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也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当尊重、理解、宽容、欣赏这种不同,努力创建一种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希望每一位师生在民族小学的成长都是快乐的,因为成长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渐变的过程面对他人,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用欣赏的态度去对待面对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有奋斗的目标,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挫折与困难,感受成长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一句简单易懂却又能激发前进热情的校训:做最好的我周一升旗仪式上,每一位师生都会竖起大拇指,把校训说给自己听,提醒自己,不忘目标,努力前行;说给同伴听,相互鼓励,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说给大家听,齐声宣告,勤奋努力,达成理想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我们希望这句简单的校训能够伴随孩子们今后的人生。

  围绕办学理念,师生共同参与,精心设计了校徽、编写了校歌我们将学校的理念文化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层面,落实于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环境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以及课程文化  二、丰富环境文化内涵,营造浓郁教育氛围  民族小学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这为学校的环境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几年来,我们围绕着办学理念和“三气精神”,在原后黑寺遗留的古老建筑基础上整体规划学校的建筑布局,完善功能,统一风格,精心设计通过不懈努力,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愈加完善,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民族小学是古老的它体现在檐牙高啄的教学楼,彩绘精美的东西配殿,古老精致的四合院,还有那几棵百岁的古槐,它们无言地述说着学校的历史,书写着民族小学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故事  民族小学是年轻的它体现在开阔的运动场,现代的网球场,宽敞的体育馆,还有那小桥、流水、喷泉、藤萝架,孩子们或玩耍嬉戏,或悠闲自在、乐在其中,给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气  校园文化建设也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特色:走廊中一排排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乐器等琳琅满目;办公室里由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触目可及,或诗词一阕,或美文一篇,或对联一幅,使校园洋溢着典雅的文化气息。

  今日的校园,充盈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古今文明的交融之美,更体现着全校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之美  三、着力打造教师文化,促进专业水平提升  我们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电视上有百家讲坛,我们有自己的“草根论坛”论坛的主讲人是我们身边的工作伙伴;论坛的主题多种多样,内容有“教学一招鲜”、“我对课堂评价的几点思考”等专业话题,有“诗词格律”、“杜甫研究”等文化讲坛,也有“瑜伽与健身”等生活指导;论坛的形式依据不同的内容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有坛主讲座、文化沙龙、头脑风暴等,这样的“草根论坛”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和思路,营造了自由交流的文化氛围,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实行“双轨教研”,每日一次的年级组小教研和两周一次的学科组大教研相结合,即定期组织学科大组教研,深入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梳理12册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交流教法与学法;小教研活动定时定点,教学干部深入各组,共同研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双轨教研”处处从实际出发,切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为了使每一位刚刚进入学校工作的教师尽快了解学校、融入团队,入岗培训已成为惯例。

每次,校长都会亲自带领新教师参观校园,介绍学校的历史和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讲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思想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串起了几年来发展的艰辛,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位新教师,他们为成为民族小学的一员感到骄傲与自豪  每年的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