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锦囊成语故事成语锦囊成语故事1 jǐn náng jiā jù 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美丽的诗句 作宾语;指美丽的文句 偏正式 妙语连珠、锦囊佳制 喷珠吐玉、千思万虑、千愁万绪、洪钟大吕、东床娇婿、涉笔成趣、陆接连续、处心积虑、井然有序、挂冠而去、...... 古代 唐朝时期,诗人李贺身体很瘦小,常常带着一名书童,骑着一匹弱马,在郊外闲游,看到美丽的风景,即景生情写下几句,放到书童背上的`锦囊中傍晚回家就马上拿出这些锦囊佳句出来整理成篇每天都有新作品问世 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这机此已伏矣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成语锦囊成语故事2 成语锦囊佳句出处: 这个故事《唐书·李贺传》和《唐诗纪事》都有记载 锦囊佳句 这个故事《唐书·李贺传》和《唐诗纪事》都有记载 李贺是我国唐朝中期一位闻名的诗人传闻他小时候特别聪慧,有的说他七岁就能写诗作文,还说当时的文学家韩愈、皇甫堤等曾特地访问过小李贺,并且当场面试,证明这孩子确有天才,因此他年轻时就有了名。
他的诗,用词造句,比较奇妙,有他自己的风格据说他的写作方法,也很特殊 李贺身体很瘦.常常带着一名书僮,骑着一匹弱马,在郊外渐渐地散歩闲走,一面就对景吟咏书僮替他背着一个锦襄,就是一个精致美观的小口袋,他假如吟得了比较满足的诗句,就马上写下,投人锦囊傍晚回家,就取出锦·與中的诗句,整理连缀成篇,每夜都睡得很晚他母亲见他这样用功,叹道:“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罢休吗!”但是,任你怎样劝阻,他只是不听,仍旧早出晚归,日夜苦吟,除非有特别缘由,平日每天如此去世的时候,才二十七岁成语锦囊成语故事3 说明:锦囊是旧时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应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方有打算的奇妙方法 成语故事: 荆州被刘备所占,东吴大将周瑜便一心想夺回荆州他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最终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周瑜虚以美人赚之不得,便实以美人赚之[1] 他致书孙权说:莫如软困刘备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亮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
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其次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紧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前番在南郡,送了城池折了兵,只是愤怒,短暂气昏,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嗔羞交加,更见难过!眼白白望着刘备夫妇平安归去,怎不令周瑜又气得金疮裂开,昏迷不省[1] 第一个锦囊:见乔国老,并把刘备娶亲的事情搞得东吴人尽皆知; 其次个锦囊:用谎言(曹操打荆州)骗泡在温顺乡里的刘备回去; 第三个锦囊:让孙夫人摆平东吴的追兵,她是孙权妹妹,东吴将领惧她三分[1]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