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苯乙烯储罐自聚超压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76KB
约6页
文档ID:316076019
苯乙烯储罐自聚超压爆炸事故案例分析_第1页
1/6

    苯乙烯储罐自聚超压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李兆广(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盘锦124000)Reference:通过某地一起苯乙烯储罐自聚超压爆炸事故,对储罐爆炸事故前苯乙烯温度变化情况、储罐呼吸阀堵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建议Keys:苯乙烯;储罐;爆炸;聚合;阻聚剂2014年8月5日20时01分,某公司ABS装置原料罐区苯乙烯储罐V-103B发生物理爆炸事故事故造成罐顶被掀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发生环保次生事故本文对此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装置停产中对长期储存的苯乙烯日常温度监控的重要性一、事故经过2014年8月5日20时01分,某公司ABS装置原料罐区苯乙烯储罐V-103B发生物理爆炸事故,造成罐顶被掀翻到地面事故发生后公司值班调度及值班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查看,发现苯乙烯储罐V-103B罐顶被掀翻在地,罐体还有蒸汽状气体冒出,罐内温度急剧升高,已达到90℃,调度马上把事故情况向总调度室、公司相关领导报告总调度室人员立即向集团消防队报警,3台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与公司当班人员开始用水及泡沫施救接到通知后,集团公司、生产、安环部等多名领导陆续到达现场,指挥现场事故处理工作,事故于23时得以控制,罐内温度降到58℃,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内部的苯乙烯已经聚合成黏稠固体状,事故围堰部分含少量苯乙烯废水次日送入公司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本次事故由于处理得当,没有发生着火、环保等次生事故二、事故损失本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8.3万元其中物料损失43.3万元【事故发生时V-103B罐内苯乙烯43.65吨,苯乙烯价格9938元/吨(不含税)】;设备损失5万元(罐本体维修3万元,液位计2万元)三、储罐及所存苯乙烯变化情况1.V-103A/B储罐基本资料V-103A/B是某公司ABS车间聚合装置原料苯乙烯的储罐,储罐容积均为100立方米,平时为相邻联通使用材质为碳钢,保冷,储存在原料罐区内,为常压罐,顶部设有一个呼吸阀及氮气补充系统,通过自力式调节阀使罐内保持微正压罐体设有保冷,由于作为生产缓冲罐使用,保冷只是在罐体外加一层保温棉,只有达到3~5天的保冷效果当时内装苯乙烯为33.65吨1997年6月建成,1998年10月投入使用2.V-103A/B储存苯乙烯变化情况某公司生产ABS所需的苯乙烯为甲公司供应,通过管线输送2013年4月28日,由于市场原因,某公司ABS车间临时停车停车时V-103A/B内的苯乙烯液位分别为21.1%和19.1%,总罐存为38.19吨2013年7月2日甲公司苯乙烯送料管线向双兴进行扫线,将管线内的苯乙烯吹入V-103A/B内,吹扫后,V-103A/B内液位增到48.3%和47.4%。

罐存66.94吨2014年6月19日甲公司停车,对苯乙烯送料管线重新吹扫,吹扫后V-103A/B液位分别为48.51%和48.13%,总罐存为67.3吨发生事故时V-103A和V-103B联通使用,V-103B罐存苯乙烯33.65吨四、原因分析从2013年4月到2014年8月,苯乙烯在储罐内存放约16个月的时间,事故发生后,取样分析阻聚剂TBC已经耗尽,物料开始发生自聚合放[来自wW]热反应,加之夏季气温升高后促使反应加速,热量积累后更加速了反应,罐顶的呼吸阀阻塞,产生的苯乙烯蒸气不能及时排出,使罐压升高,直至造成储罐V-103B罐顶爆裂事故发生一)直接原因1.某公司5万吨ABS车间属于长期停车闲置装置,没有按照公司《长期停(备)用化工物料管线和容器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存有苯乙烯的储罐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建立温度等重要指标记录及报警设定,没有进行TBC的分析和补加,属于生产管理不到位2.呼吸阀阻塞事故发生后对V-103A/B罐顶的呼吸阀进行检查,发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堵塞情况,B罐比A罐要严重一些呼吸阀的堵塞造成罐内产生的压力不能及时释放出去,这也是V-103B罐出现超压爆裂而A罐暂时没有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

二)间接原因1.安全隐患排查、危险辨识工作不力,没有及时发现苯乙烯长期储存可能存在的风险,监管力度不到位2.罐内苯乙烯温度逐日升高达26天却没有人发现,对苯乙烯储存的安全要求思想麻痹大意,熟视无睹3.对职工针对性培训及管理力度不够4.安全管理“一岗双责”不到位,生产、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执行力不足5.相关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五、事故性质及责任认定经调查,这是一起由于生产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事故ABS车间苯乙烯储罐在装置停车后储存苯乙烯达16个月,生产调度处、ABS车间都没有对储存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也没有按照公司《长期停(备)用化工物料管线和容器管理的暂行规定》对苯乙烯的储罐进行清罐管理;即使不能清罐,也没有对该罐的温度作为控制指标监控,也没有设计温度报警;ABS装置操作规程明确说明苯乙烯储存温度升高阻聚剂TBC减少可能出现的危险,但生产调度处及车间没有按照ABS装置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管理;B罐逐渐温度升高达26天没被发现,暴露生产管理的严重疏忽,生产调度处、ABS车间应对此次事故负主要责任设备管理处没有按照安全管理“一岗双责”要求,认真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没有发现苯乙烯储罐呼吸阀阻塞不畅问题,致使储罐温度升高,苯乙烯气化压力加大无法卸压,失去平衡压力功能,对事故应负有次要责任。

安全处没有认真督导、检查各单位危险辨识工作,导致各单位危险辨识工作敷衍了事,现场检查发现ABS车间的危险辨识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导致车间一直没有辨识出长期储存物料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安全附件也没有定期认真检查安全部门应对此次事故负次要责任六、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装置停产中,对长期储存的苯乙烯日常温度监控显得十分重要性由于对于物料危险性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储罐呼吸阀堵塞,造成爆炸事故发生为此类事故发生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生产工艺管理,彻底堵塞工艺管理方面的漏洞,生产调度处组织技术人员,增加长期停车情况下,对于特殊物料的监控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重新完善修订所有装置、厂际间管线的记录点、报警、联锁等数据及相关的操作规程,保证生产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处理2.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各生产企业按照《长期停(备)用化工物料管线和容器管理的暂行规定》,梳理长期闲置的设备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措施,做好记录和台账对确需长期储存的苯乙烯物料,不能存放在中间缓冲罐储存,必须存放到安全设施齐全的储罐,有稳定温度报警系统和正常制冷系统防止超温;要定期取样分析阻聚剂TBC含量,达到防聚效果对现有的其他长期储存的危险原料、化学品进行统计,并制定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暂时无法处理的,制定具体的监控[来自Www.lw5u.Com]措施和应急预案。

3.认真执行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对引入的物料必须进行相应的分析,特殊扫线物料要分析评价,并做好记录4.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各企业对呼吸阀等关键设备定期检查,做好确认工作,尤其在夏季或物料储存状况发生变化时,要缩短检查周期,加大检查确认的深入程度,每次检查都要有详细的记录5.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操作规程的培训按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宣传,教育全体员工吸取事故教训编辑/黄 征)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