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小志愿者在行动

lis****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48KB
约4页
文档ID:315900601
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小志愿者在行动_第1页
1/4

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小志愿者在行动 伦涛黄丽艳邱红新学校为落实“知行合一,为学生全面开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突破历史课堂的传统育人模式,培养学生朴素地爱党、爱国情感,充沛利用佳木斯市以及省内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历史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深度融合,开发“红色研学〞综合实践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2008年12月3日,我们初次走进佳木斯市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实地考察后,深受感触:不能只把该馆作为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应充沛挖掘该馆的内涵,制订出可持续、为学生全面开展奠基的课程同年12月6日我们成立了5人工作小组,将“走进佳木斯市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研学〞提上日程,起草活动计划,以求尽快启动研学活动依据?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开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效劳、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这意味着我们设计的综合实践课程既要合乎时代性,又要具有实践性佳木斯市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于2008年先后被评为佳木斯市第一家红色革命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该馆陈列了抗战研究会宋金和馆长50余年完整地呈现了日军从甲午战争到1945年投降的侵华历史,深刻地揭露了日军在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段历史不容后人忘记。

该馆的宋金和和熊津海两位馆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为参观者义务宣讲这段历史,虽已年愈半百,但工作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他们身上的这种情怀与对讲解工作的投入需要我们学习,也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下去,如何感召更多学生,让渐忘的历史教训变成内在的灵魂给养,经屡次研究,我们最终将主题确定为“我做佳木斯市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小志愿者〞,将局部学生培养成陈列馆的储藏力量——志愿讲解员一、筹划学生到初二时可以在教材上接触到这段历史,但考虑到活动的长期性与反复性,我们认为从初一开始发展此次活动更加合适,让初一学生参与本次活动,既能提前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还能更好地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最终把本次活动的对象确定为2008届初一学生本次活动设计秉承学以致用的原那么,围绕“如何让静止的文物鲜活起来,如何认同革命奋斗的理想信念,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如何水到渠成地升腾爱国情感和对家乡东北的热爱〞等问题,让初一学生经历“走进陈列馆——认知侵华物证——探寻民族抗争——认同奋斗觉醒——传递家国情怀〞的心路历程,学习场所由教室变为陈列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看到那些沾满血泪的侵华物证,在聆听馆长专业的讲解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感受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那些真实、活生生的物证,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了那段历史我们坚信这批志愿者将成为宣传“东北抗日史〞的星星之火,定能形成燎原之势二、实施〔一〕方案:第一课时——实地考察,整体了解;第二课时——招募人员,树立信念;第三、四课时——集中培训,筛选入围;第五课时——完美展示,效劳社会〔二〕活动过程记事:第一期:2008年12月3日校领导带队考察,设计研学活动计划;第二期:2008年12月12日校领导组织局部优秀学生参观;第三期:2008年12月14日优秀代表启动志愿者招募仪式;第四期:2008年1月10日首批新招募的志愿者参观培训;第五期:2008年1月14—23日学校海选以及培训,2008年1月24日两场志愿者实践效劳;第六期:2008年4月18-24日参与全市首届优秀讲解员培训;第七期:2008年12月6日志愿者为学校初一新招募的志愿者和初二学生义务讲解;第八期:2008年12月20日陈列馆给优秀讲解员颁发证书〔三〕志愿者培训过程纪实:活动环节一:招募仪式教师指导:1.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实视频,详细讲解了宋金和馆长生平事迹2.提问:你们愿意走进陈列馆?愿意参加讲述日军侵华史的队伍吗?我们可以为该馆做什么?3.招募条件:优先考虑具有史学素养、叙述能力强、有表现力者。

〔参考历史教师和班主任的意见〕学生活动:1.了解陈列馆内的馆藏根本资源以及波及的根本史实2.了解该馆的独特性3.确定意向,上报名单设计目的:1.引入活动,激发学生兴趣2.明确志愿者使命,达成参与共识3.引导学生以生促生,走进陈列馆,深入了解日军侵华史活动环节二:专项培训教师指导:1.组建2008届陈列馆志愿者效劳群2.聆听馆长专业讲解,设计研学活动记录单3引导:〔1〕抛主题:听完馆长的讲解,陈列馆中的哪几项陈列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深深触动了你〔2〕推送黑土地记忆系列:1期“西林路纪事〞;3期“佳木斯飞向全国的歌〞;23期“那一方红丝绢〞;29期“今天我们不能忘记〞等〔3〕纠重,每名学生预报两件侵华物证,假设重合率太高,自行调整或组团队〔4〕确定讲解词的格式,确定规范〔以史論今〕〔5〕审理稿件,制定实施细那么4.原那么:时长5分钟左右,用物证描述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进一步思考新时代青少年如何面对这段历史,以后应该如何做学生活动:1.参加志愿者效劳群2.发布研究主题梳理出17个主题〔具体略〕3.自由组合,合并成8个关键主题4.依据重合物证,组建合作团队5.在预计时间内,整理提交讲解稿初样设计目的:1.倾听馆长讲解,基于个人兴趣寻求佐证材料。

2.依据客观条件,师生共同商讨,确立主题3.催促学生强化过程性材料的细致性,防止做无用功,促使每位志愿者认真准备自己的解说词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组合作任务活动环节三:模拟演练教师指导:常规培训:1.从11日起每天在群里准时培训,指出缺乏,修正整改2.17日学校公开海选,并在学校电教室模拟演练晋级原那么: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依据他们在公众面前的表现力进行选择学生活动:实施:按场馆布局顺序现场模拟1.开场:子豪、祥谦撰稿2.介绍“日本作战密令〞和“印有9·18号外的和服〞:小鹏撰稿,雨珊、格菲、梦迪为组员3.介绍日本绘制的六幅关于东北区的矿场资源图:凯森撰稿,泽宇、小泽、碧轩为组员4.讲解“日本‘凤翔号纪念杯和“伪满政权图片〞:小来和语馨撰稿,小满、新桥为组员5.呈现与“土农山暴动〞相关图片:家林撰稿,铭淇、昕蕾、盛喆为组员6.介绍日本出版的?支那画报》:文博撰稿,翊航、婉瑜、梓希为组员7.讲解?朝日新闻》中一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轩颖撰稿,千茹、梓伊、静怡为组员8.呈现“日本五年级教科书中的地图〞:小昊撰稿,博强、子豪、一洪为组员9.呈现日本曾口出狂言写的“必胜〞条幅和日本投降时的图片:小博撰稿,晓瑜、小悠、书毅为组员。

10.结束:翰斌撰稿,佳兴为组员考前须知:语言力求准确、流畅、生动、有感染力与说服力,仪态大方得体,讲解全面,有条理学生活动:1.渲染现场氛围,调动小志愿者的参与热情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提高规范,熟能生巧3.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形成独特的讲解格调,实现自我价值活动环节四:实战展示,总结评价:教师活动:1.安顿汇报要求及考前须知2.总结志愿者活动过程,提升志愿效劳水平3.给予学生激励学生活动:每完成一期,学生进行总结三、总结〔一〕突出表现:1.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此次的志愿者效劳活动完美化解了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的窘境,小志愿者们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信满满地为参观者讲解历史知识为了使讲解到达最好的效果,学生一起规划计划,彩排演练,虚心听取各方意见,积极调整自己的讲述格调红色基因在无形中印在了学生脑海里,爱国主义情感得以升华一年来,在讲解活动的引导下,小志愿者们不断提升思想觉悟,锻炼自己的语言叙述能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归属感2.“教育的性质类似种植,是把种子种在地里,给它充沛适宜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一年来,我校发展的“走进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做小志愿者〞社会效劳活动,丰实了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所设计的研学活动计划详实、操作性强,同时活动以生为本,注重全面开展,真正践行了学校“知行合一,为学生全面开展奠基〞的办学理念3.学校的小志愿者团队初步建成,队伍基数大2008届的志愿者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三期在陈列馆的讲解效劳任务,当升入初二再接触到这段历史时,学生们掌握得非常好充沛授权使学习的生活富有朝气〞,用初二的志愿者带动初一的学生效果明显,初二学生的现场讲解吸引了许多新招募的初一志愿者,这是对这批志愿者的莫大鼓舞,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使命感,这才是触及心灵而富有功效的真教育〔二〕存在问题与缺乏:1.初一学生做志愿者讲解精准度有待提升:馆内的展品是课本的延伸与拓展,与初二阶段的历史知识紧密结合,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整理归档难度较大,精准把握与参与的热情不相匹配等问题,需要学生及时与馆长、历史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在不断的磨合中才能有所突破2.此次志愿者活动准备工作量大,时间长,很多家长对学生参与此次活动的支持与理解缺乏,使得活动发展难度加大任何一次好的综合实践活动都会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还有很多不能真正领悟学校搭建平台的良苦用心,将家长转变为教育的同盟军是对我们研发课程的最大挑战。

3.学校发展研学活动的阻力较大,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完善一系列评定考核规范和配套奖励研学的制度截至2008年12月底,这批志愿者们已经为同学义务宣讲了四期,他们已成为学校发展各项活动的中坚力量,并致力于将这项志愿活动传承下去作为历史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此次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场所转移到了陈列馆,学生不是走过场,而是在主战场上真正参与到讲解这段罄竹难书的历史中去他们在整个活動中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曾经所遭受的屈辱与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少年强那么中国强〞的信念,真正从内心发出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心声编辑/李  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