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领巾》教学法与文学教育

lis****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07KB
约5页
文档ID:315879551
《红领巾》教学法与文学教育_第1页
1/5

《红领巾》教学法与文学教育 一、?红领巾》教学法的历史描述建国后不久,?红领巾》教学法就出现并盛行一时,影响深广,不是偶然现象,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人民教育》的一篇文章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三年来,在前进的道路上,是走着“之〞字路的解放初期,把旧有的那一套注入式的办法和陈腐的或反动的教材推翻了之后,在许多学校里,几乎是很普遍地进行“课堂的民主讨论〞;等到提出加强课堂教学、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后,“课堂的民主讨论〞风是逐渐息止了,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必要的活动也同时息止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很贫乏,于是不得不强调在语文教学这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可是,把语文课变成政治课的现象又产生了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语文课短少语言、文学的因素,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的种种偏向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纠正……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改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在风浪中摇摆,一下子倒在这一边,一下子又倒在那一边,老是掌不稳舵[1]从注入式的讲解到近乎放任自流、不负责任的“民主讨论〞,再到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这就是建国三年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道路和现状对旧的一套还不足深刻而全面的批判,对新的一套还没有正确而明确的认识;改革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没有深入下去。

〞[2]这就是语文教师不断摇摆、掌不稳舵的主要原因195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教育工作,毛主席作出了重要指示,会议决定成立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由宣传部直接负责,胡乔木担任主任,指导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可见当时国家对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高度重视在这种背景下,1953年5月20日,苏联专家普希金在听了北京市女六中一位教师所执教的初中课文?红领巾》后,在评议会上作了总结发言同年5月27日,根据普希金在发言中提出的意见和办法,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在师大女附中再次试教了这篇课文7月份,教育部机关杂志?人民教育》发表了北师大中文系叶仓岑教授的?从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一文,介绍了整个评课试教情况以及普希金教授对我国语文教学的意见人民教育》还同时配发了?稳步地改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短评短评在肯定的根底上指出:“这只是改良语文教学的初步尝试,还不是已经成熟了的果实〞,因此“不希望教师们就把它当做肯定的典型,而依样画葫芦〞这个提醒并没有引起重视由于当时正值全国教育界学苏联,加之?人民教育》的权威性,许多学校开始根据普希金的意见学习?红领巾》教学经验,进行教改试验不久,应全国各地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组的要求,?人民教育》第10期又刊发了叶仓岑?普希金专家再论语文教学》和试教者陈玉璞、杨茂勋的?我们试教的经过和体会》两篇文章,进一步推动了各地教师学习苏联搞教改的热潮。

红领巾》教学从一开始的一个教学事件或教学案例,开展成为一种教学现象,随后又演化为一种主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学法,留给我们很多经验和教训二、?红领巾》教学法的特点和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推动普希金针对?红领巾》教学所提出的意见有很多现在看来仍有启发作用,比方他强调,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技能和熟练技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形式地要求每堂课是一样的〞因此,在课文处理上:“教文学作品,不论篇幅长短,都应该给予学生完整的印象,不应该把课文割裂成一片一片地去教〞还要正确估计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要把他们当作学龄前的儿童看待,“应当用高的速度和充实的内容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认为“教师过高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处在睡眠状态中〞,“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那么,就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的目的要求,使学生的活动到达最高度〞普希金的意见结合了苏联文学教育的有效办法,针对?红领巾》教学所暴露出的中国语文教育的问题,富有建设性他强调语文课的思想性但反对脱离课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做法;注重语文教学中语言和文学的因素,强调要保持课文的完整性,使学生多活动,积极思维,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充沛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对旧的注入式的逐句讲解的办法是一个较大的冲击,对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有启发、推动作用红领巾》教学法每节课都是以组织教学——检查作业——进行新教材——稳固旧教材——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组成,其根本步骤是: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一教学模式,是和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稳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法相适应的红领巾》教学法的出现,解决了当时语文教学“不断摇摆〞、“掌不稳舵〞的情况,使得处于探索过程中的语文教学有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式和做法,并且,这种做法有着在当时看来较为科学的教育思想做撑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时的语文教学质量1956年制订的?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又在此根底上把文学作品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1〕起始;〔2〕阅读和分析;〔3〕结束;〔4〕复习有人把它归结为“五步教学法〞:〔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2〕阅读;〔3〕分析内容和写作特点;〔4〕总结;〔5〕复习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把阅读和分析视为“一篇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的主要阶段〞,指出:“分析,是使学生逐步深入领会作品的重要伎俩分析作品,必须通过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分析来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不同类型的作品应该作不同的分析〞?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并特别指出:分析作品,要“保证艺术形象的完整,不要只作简单的抽象的概括,也不要作过于琐碎的分析〞[3]这可以说是对?红领巾》教学法精髓的概括和肯定但是,把分析的目的都归结到“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那么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为这种教学法的不良影响埋下了伏笔三、语文界对?红领巾》教学法的接受和误读?红领巾》教学法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语文教学的秩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尔后,语文界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却产生了不顾实际,照搬照用的形式主义倾向示例,以前是“逐句讲解〞,学习?红领巾》教学经验以后,对任何年级任何文章都用“谈话法〞、“图解法〞,甚至教任何课文都套用?红领巾》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模式和办法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红领巾》教学法〞几乎成为语文教学的唯一办法,?红领巾》教学中所谓“分析课〞几乎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课型针对上述情况,?人民教育》1954年1月号又发表了?纠正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偏向》的短评,指出:“全面地体会普希金专家指示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教师首先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再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良教学办法〞,不能“孤立地或形式主义地去搬用办法〞。

人民教育》从3月号开始,又开辟“语文教学改革笔谈〞专栏,围绕“语言、文学因素和政治思想因素的关系〞、“如何对待谈话法〞、“学习苏联经验的态度和办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但是,一旦某种风尚已经形成,其流弊就在所难免尔后分析法盛行、文学课泛化、教改的重心偏向教法,这些都与?红领巾》教学法一脉相承,逐渐成为一种积重难返的惯习一位在四十年代上过私塾,抗战胜利至解放初期上过“官学〞,后又在?红领巾》教学的发源地——北师大附中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特级教师把分析法视为知识教学的一种模式,在谈到其影响时说:在语文教学当中,依照苏联专家在中国搞的?红领巾》教学这个知识型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逐步知识化,每一课都讲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手法等,大局部时间,都被老师的重复讲解占去,让人昏昏欲睡从报纸上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们都感动得掉下眼泪这篇文章很快选入了语文课本;老师则一分析,弄得支离破碎,我们听起来味同嚼蜡,一点激情都没有了后来进一步吸收了西方的语文知识,近义词、反义词、主语、宾语这些概念便充斥了课堂,出现了老师“满堂灌〞的局面现在,过分的应试教育又把这个模式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经验型教学根本上变成了知识型教学,使整个社会都为语文教学担心。

[4]1956年,教育部召开全国语文教学会议,决定从当年秋季开始,全国中等学校开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1957年,为介绍、学习苏联文学教学经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果鲁伯柯夫的?文学教学法》〔上册〕该书至1956年,已在苏联印行了六版作者果鲁伯柯夫是苏联驰名文学教学法专家,教育科学院院士这本书包括“总论〞和“文学阅读〞两局部,集中论述了五~七年级文学阅读的教学办法,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范例这对我国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但按照“文学教学法〞把语文课都上成文学分析观赏课,把原来上课时字词句的串讲,代之以繁琐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分析,对我国语文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实际上是?红领巾》教学法的继续尔后,课文分析成为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不但影响、制约了师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固化了广阔语文教师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课堂中心、课文中心、教师中心成为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怪圈四、?红领巾》教学法的历史局限性及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这种以课文分析为主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形成,其直接原因固然和当时教育界的倡导有关,但另一方面,还有更深广的社会、历史原因,那就是以阶级分析为主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权威话语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新政权亟需获得新胜于旧、今胜于昔的历史合理性和文化先验性的证明,并把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通过文学、教育等各种伎俩,变为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重建人们关于民族国家的历史想象为此,素有文以载道传统的语文教育和文学史的编写,都要服从、效劳于新中国的意识形态,通过建立在二元对立思维根底上的政治-进化型话语实践,论证中国共产党政权建立的历史合理性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而在这种认识和观念指导下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因其遍及性和深入性,从此决定了几代人对文学的审美期待视野和文学接受心理及趣味,影响至深至广大局部接受了义务教育的中国人对于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家和作品的认识和接受,都是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上得来的,并形成了一种文学接受的普泛的社会心理建国以后的话语类型可是说是一种建立在阶级论和进化论根底上的政治-进化型话语,其主要特征为他律性和一元化他律性是说文学史的书写和语文教学的实践受制于权力话语规那么而非自身开展需要的内部话语规那么,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性一元化是说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的观念受制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政治-进化型话语的他律性和一元化长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史书写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表达视角和方式。

因为作为一种权力话语,它决定了:第一,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能够进入教材;第二,以怎样的方式被阅读和接受我们仍旧以?红领巾》的教学为例,对上述问题作出具体的表明红领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版?初中中学语文课本》这套教材共6册,110篇课文,几乎全是现代作品,苏联作家的作品和描写苏联的作品占到五分之一左右其中第2册的作品目录有: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萧三,列宁在学校里/艾明之,解放军和老百姓,南进路上/刘大为,詹天佑,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主席的信,开荒速写/矢中,打夯歌,李班长学文化/宋文茂,毛主席的话/陈模,渡淮河/卢耀武,在雅尔达,草原上新主人,拖拉机开进高家村/李庆番,红领巾,团的儿子,在北极,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茅盾,冀中的地道斗争,打得好/成荫,共20篇选择这些作品,首要目的在于“完成通过语文教学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得到深切的感染〞,“对学生发生切实的作用〞〔见课本前的?编辑大意》〕仅从这些文章的题目也可以看出,它们大多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其内容大多反映革命战争和政治运动,“反映我国人民民主革命各方面的胜利,表现新中国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和知识分子等的崭新的精神面貌〞,能起到“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课文后边的提示和练习,都“过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无从得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